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1993.3 第44期

保我“晚節”

寇何荔璇

 

  十八年前,我第一次來到美國。當時,雖然都已五十出頭,並且是祖母級的人物了,但初來乍到,樣樣新奇,出盡“土包子”洋相。尤其玩“狄士尼”樂園時,簡直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就怕漏掉任何勝景奇觀。熱鬧非凡的洋娃娃表演,吸住我差點沒賴在“娃娃館”裏面不肯出來,直樂得我跌回童年的光景;三百六十度的電影,天旋地轉,幸虧有人扶住,不然,非五體投地不可了;“鬼屋”裏,鬼影幢幢,硬是把人嚇得半死;“海盜”出沒,猶如經歷一場劫難。唯有“飛車”不敢領教,因為上次在菲律賓,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況下,貿貿然上了車,快速的空中盤旋,雲霄滑落直下的各種險狀,還能勉強忍住,最可怕的是從上急瀉落地剎那,來個急轉彎,整個人真被彈出去,這“死裏逃生”的經歷,一輩子忘不了。

  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迴旋舞台的幾幕狄士尼夫妻家庭生活的寫照蠟像,特別是那位做妻子的,從年輕到年老時的每一階段的過程,描繪得極其生動。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一路胼手胝足,忙得不亦樂乎。及至兒女學成,各自婚嫁,老太太坐下來,大大的鬆一口氣,卻已老態畢露,無復當年氣象了。這過程中除了相夫教子,忙進忙出,就沒看見她說一句話!只盡本份地忙着付出自己,沒有多餘的時間來發表高論了!

  到了最後一幕,狄士尼年老事業成功後,老夫妻悠閒的坐在搖椅上.身邊圍着一群青年記者,在請教狄士尼的成功秘訣,老先生還沒開口說話,老太太居然滔滔不絕的代為發言了,為甚麼這老女人會有這樣一百八十度轉變?那光景,使我感觸良多,也體會出老太太們為甚麼總愛絮絮叨叨,喋喋不休。

  我無意替女人辯解,就事論事,一般說來女人的耐力比較強,尤其在家庭中,母愛一發揮,會忘其所以的卯足全力,如果還想有得“賢妻良母”虛名的話,那就非得把個人得失全然拋卻。一般婦女在家庭中所付出的長年艱辛,實不足為外人道。當然,也有歡樂的一面,不必等到“夫榮子貴”,單憑自己親手所建立的“窩”的溫暖,就夠有成就感了,所以雖苦無怨,至於箴言第三十一章,最後一段的“才德婦人”雖不可多得,但我認為女人之所以肯付出辛勞,那是天性使然。一路披荊斬棘,默默耕耘,都是心甘情願,絕不是為了博得幾句讚美,幾許掌聲而來賣力的,純然是上帝給女人特別預備一顆“母愛”的心,這一顆心概括的範圍應該也涵蓋了一家之主的那一半在內。

  難過的是,等到結實纍纍,綠野成蔭的時候,眼看着一個個展翅飛去。彷彿大功告成,肩頭可以稍卸了,多少時候的慘澹經營,剎間停鑼息鼓,驀然地,忙碌一生的老太太失業了。儘管不肯服老認輸,時代不興再接管第三代了,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退居幕後,終日裏無所事事。於是乎,只好打開塵封已久,許多時日忙得沒有時間啟用的“尊嘴”,開始它的洋洋灑灑的功用了。

  一生的經驗,幾十年的經歷,就算沒修得“才德婦女”與相夫教子的功德,即使雞毛蒜皮,累積起來也不下一籮筐,裏面包含了多少血,淚,汗。成功的事固然要說,失敗的見證更要傳遞,免得後生晚輩重蹈覆轍。同樣的,仍然是為了“愛”與“關懷”,不過是改個工具,用“說”來表達罷了,如果再加上想當年的丈夫“刻苦奮鬥”,以及周圍人物的變遷遭遇,這故事就說也說不完了。何況老太太健忘,說了再說唯恐忘了言猶未盡的,趁着思緒未斷,必須搶嘴先講,免得把最精彩的一段漏了,讓聽的人失去接受教訓與鑑戒的機會。然而,過份的關愛,一如“雨漏連朝”,使人不易消受,徒生反感。

  我以這推理來做結論說明為甚麼狄士尼的妻子老來多言,也代表一般老婦喜歡多言多語的嘮叨不停的其中原因。

  往昔已矣!來日雖不多,年長的婦女,其實還有很多事可做,大可不必把自己圈在小框框裏,應將愛心擴展給更多的人。但在言語的表達上,必須多下功夫。正如聖經啟示:“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裏。”(箴二五:11)但願聖靈勒住我的舌頭,使我懂得如何節制,不被責為“老婦荒渺的話”(提前四:7),保住晚節,如能臨老立功,不亦樂乎!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04405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