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1999.9 第83期

智慧的心

林述恩

 

  猶太人除了他們的始祖亞伯拉罕被尊敬以外,還有許多偉大的英雄人物,其中最特出的就是雅各,摩西,大衛等。

  一.雅各:意思就是以色列,生了十二個兒子,成為以色列十二個支派,耶穌基督就是是出於猶大支派。雅各的兒子約瑟做過埃及國的宰相,是一個很有地位的人。當雅各全家避難到埃及時,他已一百三十歲,他很榮耀的為法老祝福,法老問他:“你今年幾歲?”他很謙卑的對法老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創四七:9)這樣的一個人,他所講的話本來是值得誇獎的,是值得驕傲的。相反的,他並沒有這樣做,他卻有屬靈的眼光,經歷過人生的過程,他看人生有苦難,人生的短暫。

  二.摩西:是神所揀選的人,出來領導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年輕時住在法老王宮裏,算是埃及的僑民,說一口流利的埃及語,學盡了埃及人的學問。當我們看摩西這個人的時候,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是一個有學問,有聰明,有智識,有地位,神所看重的人,他領導幾十萬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經過曠野,擊打磐石,磐石就流出水來,在西乃山傳授神的十誡,在山上四十晝夜與神面對面,領以色列人打敗亞瑪力人。在人看來,他可以說是很成功了,完全了,但他自己還向神求告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詩九○:12)  

  三.大衛:是神所愛,合神心意的人,他年少的時候牧羊,有一次以色列的仇敵非利士有一個人叫哥利亞身高九尺多的,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與他對敵,但大衛只用海邊的幾粒石頭丟過去把他打死。以後以色列人擁護大衛為王,他在戰場上時打敗了所有的敵人。這樣一個偉大的英雄,他應當自滿自足一無所缺才對,但他自己還說:“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詩三九:4)

  這些偉大的英雄人物都是有了世上的聰明,知識,學問等,他們都有很高的地位,但他們都缺少了智慧的心。

  在新舊約中另有兩對夫婦,他們都是聰明,而且會計劃的人,但他們都缺少了智慧的心,他們都不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結果他們都失敗了。

  一.羅得夫婦(創一三章),羅得是亞伯拉罕的侄兒,當神叫亞伯拉罕離開故鄉往前走的時候,亞伯拉罕不但帶一家人去,他也帶他侄兒的一家人同去。亞伯拉罕愛羅得如同愛自己的兒子,後來他們的財產牲畜很多,多到那地方不能容納,他們的僕人們難免有相爭的事。亞伯拉罕就對羅得說:你我是骨肉之親,不可相爭,遍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好好的分開,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羅得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就不客氣的選了那一帶,亞伯拉罕就住在迦南地,羅得漸漸遷移到所多瑪,在那裏成家立業,不但發了財而且做了官。後來四王和五王爭戰,五王打敗了,四王就搶奪了所多瑪城內的一切東西,擄去城內的人民。亞伯拉罕不顧一切率領壯丁三百十八人追趕四王,打敗他們,把人民財物都奪回來,但是羅得就沒有感恩的心,把神忘得一乾二淨。

  亞伯拉罕到處建築祭壇獻祭給神,但是羅得忘了主只顧世界。因此所多瑪城罪大惡極,神想把它除滅,亞伯拉罕多次為那城祈禱,求神差遣天使救羅得。可惜羅得半信半疑,他的妻子也捨不得離開,最後,天使拉着他們的手,帶領他們到城外去,並且吩咐他們不可再回頭看。但是羅得的妻子人在城外,心卻在城內,回頭一看卻變成了鹽柱,他們有聰明,計劃,智識,但是沒有智慧的心。  

  二.亞拿尼亞夫婦(徒四:32-37;五:1-10),那時的教會是不分彼此的,各人都把自己的東西無條件的拿出來大家公用,有的把田產房屋賣了,把所得的錢交給使徒分配,那時的亞拿尼亞夫婦外表看來很熱心,但他們實際上是完全顧面子的。他們看見別人都把財產拿出來,若他們不交出來會失去面子,拿出來又捨不得,於是他們經過討論之後找出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來,即把田產賣出去,把所得的價錢留下一半,把一半拿出來表示熱心。這件事只有他們夫妻二人知道,神那次透過彼得管教他們的行為,以至他們都死在使徒面前。

  他們夫婦同心合作,打的算盤也不錯,以為彼得這窮傳道是老實人,他們以為把價錢的一半獻上,一半留下來可以在幾年後原本收回不大會有損失的。但神不允許人這樣作假冒偽善的事,神是輕慢不得的,欺哄不過的。可惜今天教會裏面也常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用詭詐的方法把錢拿出來與神討價還價,人雖然不知道,但聖靈的眼是明亮的,神是有辦法對付的。亞拿尼亞夫婦非常聰明,會賺錢,會打算盤,但可惜他們缺乏智慧的心。  

  今天我們看到新舊約的兩對夫婦,他們甚麼都不缺乏,但他們卻乏了屬靈智慧的心,他們從不考慮到“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我的生命不長。”我們在世的日子無法知道我身之終,我們的壽數幾何,雅各,摩西,大衛所需要的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他們所求的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應當求的。巴不得聖靈充滿我們的心,使我們不但有屬世的聰明,學問,知識,更應當追求那屬靈智慧的心,使我們不但顧念所見的。更應當顧念那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不過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才是永遠長存的。(林後四:18)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08304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