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01.7 第94期

同工之道

陳潤棠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二:1-11)

  摩西時代,早已有同工即約書亞與迦勒等人;保羅時代已有一完美的隊工(Teamwork)即巴拿巴,西拉,路加,提摩太等等。現代的葛培理手下有一班忠心的同工配搭事奉,一同工即二三十年之久,難能可貴。

  華人無論在社會或教會裏,仍然是一盤散沙,山頭主義或各自“自立為王”﹖這與民族性有關,還有文化背景差異,觀點看法不一樣,神學立場的距離,年紀的鴻溝,再加其他人為因素,同工真不容易。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處世不易,同工更難!同工若好,工作順利愉快,不然,“同工變同攻”,你攻過來,我攻過去,那就難上加難了。人非聖賢,人際關係本有難處,而同工之間的意見相左,甚至分離,總是難免,不要自以為靈命不錯,就不會重演保羅與巴拿巴為馬可而失和的前例,我們不會比他們更屬靈,這方面實在要仰賴主的憐憫。 

  從以上經節以及其他經文,我們可學到下列的幾點功課:

一.欣賞同工的長處

  “要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

  同工之間,首要的不可有私心,更不能有野心與偏心,大家的焦點應對正“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同工之間,各有長短與不同的稟賦,有的講道好,有些人恩賜多並廣泛,有些人精於辦事,有的經驗豐富,有的思想敏捷,有的治事精細;同工間,若能彼此了解尊重,彼此欣賞對方,這樣的同工,就容易相處,若各人不看別人比自己強,而認為自己比別人強的話,麻煩就跟着來了。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十二至三十節中訓勉說:我們都屬基督,如同肢體屬於身子一樣,有人作手,有人作腳,大家配搭事奉主,切莫因見人的長處,而加重自己的自卑感,進而激起妒嫉,攻擊自己同工加以破壞,要戒之慎之!

  在一教會,有甲乙同工二人,神給甲同工有好口才的恩賜,很會講道,深得會眾的愛戴;同工乙雖口才不及甲,但專長於探訪牧養和輔導,工作的成效卓著,弟兄姐妹們都很喜歡他。同工乙不但不嫉妒同工甲佔有較多的講道機會,反而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主動要求教會的執事們,多安排機會給甲同工講道;更難能可貴的是,每當探訪時,總是誇讚甲講道好,常鼓勵慕道朋友,踴躍去聽甲講道,結果很多人來。有一次,二人聯袂出訪一未信主家庭,乙當眾稱讚甲的講道,是如何的引人入勝,懇請下個主日,務必親臨聆聽;甲則謙稱:到底好壞,還得請各位聽過才定評,但乙同工的關懷更寶貴。這就是同工之間,彼此配搭事奉,相互欣賞的美好見證。

二.顧念同工的益處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

  我們常想到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方便,舒服,自己的好處,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滿足,而妨礙或連累了別人。保羅在此勸導,要顧念同工的“事”,“事”的原義是“益處”(Interest)的意思。很多時候,若只會“各人自掃門前雪”,同工的需要卻沒有注意到,“自己顧自己”,難免破壞了同工之間的感情與合作。

  有一個宗派教會,內部的問題重重,總部的年會中,要調整同工們的薪資,或調換服事的工埸,這是他們的規章。大城市的薪俸比小鄉鎮的高,小村莊的生活條件比大都會差,調動結果一經發表,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人因不滿情緒高漲,即刻就鬧翻了天。總會也沒有顧及同工的實況,應補貼那些食指浩繁的大家庭,舒解他們沉重的負擔,只知死死板板的照本宣科,沒有顧念到同工們的需要,而在有意無意中造成了不少的磨擦,破裂,紛爭與遺憾。

  其實,神的工人不要太過計較金錢的多寡,與物質的享受,但若有人蒙上主特別賜福,就該暗中多方濟助那些貧乏不足手頭拮据的同工,這才是主裏真愛的表現。

三.記念同工的好處

  “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腓四:10,另參15-17)

  保羅被安提阿教會差派出去以後,就像斷了線的風箏。起初安提阿教會也在經濟上資助他,但他越跑越遠,當時的交通和郵政都不方便,保羅的行蹤杳然,安提阿教會的經援緩不濟急,保羅在迫不得已之下,就要親手作工,以織帳蓬維生。但是腓立比教會卻一次又一次的,暗中接濟他,保羅領受後念念不忘,特特深致謝忱,求主恩待,把得救的果子多多加給腓立比教會。我們要常常感念主恩,更千萬不要作個忘恩負義的人。其實實際的幫助,並不一定是在金錢或物質上,也許為之打一通電話,或轉達一個口信,都是舉手之勞,但至少也得:受恩莫忘才是!

四.寬容同工的錯處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六:1)

  縱使聖賢,難免有錯,在事奉主的過程中,同工若無意間犯錯,或被過犯所勝,落在罪惡中,我們不應該很快定他的罪,妄加責備,應該遵照聖經的教導,暗中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古訓:“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彼得三次不認主,主耶穌並沒有責備和離棄他,反而用愛心把他挽回過來,並委以重任。若在同工的失敗和軟弱上,落井下石,受虧損的乃是神的工作;反之,若跌倒的是自己而同工用愛心來勸勉,要勇於認錯悔改,不要礙於面子,自尊,以及屬靈的自義,而一意孤行。同工間能開誠佈公,推心置腹,互相體諒,代禱支持,肝膽相照,那是好得無比。

五.擔當同工的難處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

  同工的範圍應定得寬廣一點,凡在教會裏的事奉,無論是牧師,長執,詩班的領導,青年或婦女團契的主席,教會裏的秘書,幹事,都是我們的同工;若出外作宣教士,與其他差會的肢體共事,亦當然為同工。

  同工間難免有些重擔,所以保羅就勸導說: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這重擔可能有經濟上,物質上的需要,精神上或心理上的負擔,家庭的問題或者教會裏的難題,文化上差距的困擾,工作的沉重壓力,致使不少同工的健康受損,在服事一段時間之後,不是胃痛就是經常失眠,搞到神經衰弱,或百病叢生,Burnout而精力耗盡,這時應該學習彼此安慰扶持,用愛心彼此肩負重擔解決問題。

  同工雖不屬同一教派或差會,如遇身體軟弱,或因工作量過重,力不能勝,有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當同工的家庭出現問題時,難以啟齒,身為同工,要暗中體察,設法盡力作調解或安慰輔導的工作。 

  早年有一中年牧師是神學院的老師,有一年紀高邁的老牧師為院長。中年牧師因為講道好,很受歡迎。課餘之暇,不斷的有人邀他領會,請他講道,那時當地的交通和路況,都十分惡劣,氣候又炎熱,幾乎每次講道回來,加上舟車勞累,都不支病倒;一連多次後,師母心生不悅,卻不便明說。後來院長再派那牧師出勤時,那牧師因“氣管炎”而面有難色,老牧師體察入微,查覺出來,為他人着想,體恤同工的難處,另行安排高班同學代替,這就解決了同工的難處。

六.體諒同工的短處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一二:16)

  卑微的人,有因家境貧苦,出身寒微,節儉成性;或者生在鄉間,受的教育有限,知識較差;或事奉的機會少,經驗不夠,或恩賜較差等等。若我們有這些同工的話,應體諒他們的背景,不要把他們節儉看成是吝嗇,而嫌棄他們;更莫因各方面表現不達理想,而藐視他們。

  有些同工,作事遲鈍,若在我們手下,好像不是助益,反成累贅,這就是考驗我們,是否有耐心和愛心的時候了,看我們能不能俯就他們!對於初初踏入事奉工場的年輕同工,作為年長和資深的同工,應該盡可能的教導,指點,扶持,遷就,幫助他們,不要對初學者要求太高。當他們力不從心,搆不着我們的標準時,不該輕看指責他們,或頤指氣使視之如雇工,使他們受委屈而灰心喪志,這對他們是嚴酷的打擊,甚至於有人受不了,為此而離開了主的工作,造成極大的虧損。經驗豐富的同工,身為領袖在這方面要特別小心謹慎,若蒙主給予特別的恩賜,就得能者多勞,主耶穌也曾教導說:

  “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一二:48)

七.勝過同工的惡處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一二:21)

  信主或事奉主的人,常會受不信者的逼害和壓迫,自是難免,同工也會惡待我們嗎﹖但歷史證明,的確有這樣的事實:掃羅看見大衛殺死非利士巨人歌利亞,雖然除去心頭大患,卻因眾婦女高唱:“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上一八:7)而對大衛嫉恨入骨,當場冒火,要置之死地而後快,三番四次的追殺,那種趕盡殺絕,不除不快的心態,那裏是用來對付同工的﹖!反之,大衛因敬畏神及愛護其受膏者,他視掃羅為上司,為同工,為戰友。掃羅雖多次落在大衛手中,取他性命易如反掌,但是大衛卻用愛和善來回應掃羅的追殺,以致掃羅後來自承其過,放聲大哭的對大衛說:“你比我公義;因為你以善待我,我卻以惡待你。”(撒上二四:17)

  “有難同當”易,“有福同享”難,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綜觀那些發生問題的教會,很少是在胼手胝足的開創艱苦時期,卻多半是在發展期中,或富有並蒸蒸日上的時候;求主憐憫,好叫我們在順境中,也像臨深淵履薄冰一般,特別的謹慎,以免失敗滑倒。保羅勸勉我們要“以善勝惡”,對於曾經得罪過自己,或曾遭到同工陷害的人,受過創傷的人若仍懷恨在心的話,那豈不是“計算人的惡”﹖但“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林前一三:5),我們作主工傳福音都來不及,那有時間去恨人﹖求主幫助我們,靠着主的恩典,勝過別人的惡處。

結論

  心胸廣大,求同存異是接納同工的原則。各就各位,配搭事奉,互為肢體,相輔相成,接納同工,至終就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腓一:5),在這大前提之下,其他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在這團隊工作的時代,意見相同的是工作的同工,意見不同的是生命的同工,同心的同工是一種享受,不同心的同工是一種忍受。求主幫助我們,叫我們懂得享受,也懂得忍受。

  最後,同工之間和睦相處,若本為相識,或為同學,知交,那最美好。若與其他教會同工相處一齊事奉,就要和睦同居。大衛在詩篇中盛讚道;“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一三三:1)

  常言道“相見好,同住難”,曾見兩對外國宣教士夫婦,因兒女細故結怨,發生磨擦,家住對門,竟然彼此不來往,也不打招呼,結果他們的事奉與見證,一敗塗地。 

  “看哪!”是神自己讚嘆,欣賞,興奮,以至大聲的高呼着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如果同工之間能彼此相愛,和睦同居,我們的神將是何等的高興!何等的安慰!這也是最美好的見證了。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09401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