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05.1 第115期

教養孩童,任重道遠

鄭盛光

 

  某天,有兩個十多歲的孩子,在街上遇見一位滿有智慧的老哲學家,他們決定要作弄他一番。其中一人手中握着一隻小鳥,藏在背後,然後問老哲學家:“我手中正握着一隻小鳥,你說它是死的還是活的?”如果老哲學家說是死的,小孩就立即伸出手來,把緊握的小鳥攤開,讓牠飛走;如果說牠是活的,小孩就用力把小鳥捏死。
  哲學家沉思片刻,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不知道小鳥是死還是活,但我知道牠的生命正掌握在你手裏!”

  這則希臘哲學故事帶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每個小孩都具有無限的潛能,他們掌握在你我手裏,我們正在為主塑造這些生命。他們被帶到教會來,不應只是灌輸一些知識或訓練一些技能,聽一些聖經故事。他們將來的生命是優是劣,都已交在你我手中。教養孩子是一項責任重大,充滿挑戰的工作。如果我們好好的去做,孩子就會從我們身上看到屬靈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將會影響他們日後的生活,甚至一生。聖經說: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二:6)

一.兒童是一塊好土

  “教養孩童到底有多重要?”一句話:非常重要!因為孩童的心靈如同一張純白的紙,你寫上甚麼,他就接受甚麼。一般心理學專家認為:對孩童施行基督教教育,越早越好。孩童在三歲時已學到了他知識的一半;七歲時,學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因此兒童主日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若在這階段中把聖經教訓植放孩童心靈中,讓他們牢記聖經的道德標準,讓他們緊記耶穌是唯一的救主,到他們長大後,這些教導必然留下深刻印象,發揮屬靈的果效。

  在撒種的比喻中,老師就如同撒種的人。四種心田或許代表不同人生階段:落在荊棘裏的可代表成年人,神的道不能長成,是因他們已被太多世上的憂慮,錢財所困;落在土淺之石頭地可代表年輕人,他們只有五分鐘熱度,一時歡喜一時又忘掉;落在路旁可代表老年人,他們身體力衰,吸收力減少,不易聽懂聖經的道理,所以很快被飛鳥吃去了,正所謂:“Easy come, easy go ; Easy get, easy forget。”
  只有那好土,正代表孩童,我們若定時栽種,澆灌,施肥,必能結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實。(太一三:1-9)

二.兒童是一個寶藏

  孩子不但是塊好土,更是一個寶藏,等待我們去發掘。主耶穌曾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可一○:14)這句話給我們甚麼提示?在主的眼中,小孩與大人一樣需要救恩,他們的靈魂同樣具有無上的價值。小孩是單純的,一旦信了主,有時還比成人來得更真實。另外,小孩生命的潛質可塑性高,他們的生命不受世間種種功名利祿所纏繞,是一塊好材料,是寶藏!

  五餅二魚的神蹟之意義不在乎其分量:五千人吃飽;而在乎其潛質:一個小孩真誠的付出。在廣大人群中,人人都是自私的,但是這個小孩,他無私的獻出手中僅有的五餅二魚,正是主所欣賞的。為甚麼他願意與人分享他所有的?除了是小孩天真無邪的特性,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因他聽過主所講的道,被耶穌基督這偉大無私,願意完全付出的生命所感染,以致小小的心靈被塑造得如此。

  今天我們教導的真正目的是甚麼?是方法改革重要,或是生命改變重要?是人數增長重要,或是人格成長重要?我們身為主日學老師的,有否期望學生被塑造成基督的形象?或每星期只是因循授課,但從來沒有真正去發掘這些小孩生命的潛能?

  兒童是世界未來的主人翁,這些未來的主人翁如今掌握在誰的手裏?如果我們沒有捉緊時機,以真理去塑造他們,肯定的,這個寶藏將落在魔鬼手裏,如此一生就完了。也許我們會想不到,目前所教養的孩童,是神所賜的寶藏。說不定有一天,我們會在這個寶藏裏發掘到寶貴的珍珠,當中可能會冒出另一個提摩太或宋尚節。這不是幻想,是極有可能實現的理想!

三.兒童是一道橋樑

  一般來說,華人較為注重現實與功利,華人父母都期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不惜花多少錢,讓孩子到處補習,學鋼琴,學繪畫,學電腦。這種學習風氣是不平衡的,我們必須藉着兒童主日學這道橋樑,把正確的教育觀念灌輸給現代父母,讓他們看見品格塑造比知識灌輸來得更重要,親子關係比成績更優先。一旦建立良好的品德,就不用擔心孩子以後易於染上惡習。

  如何做到這一點?可以採取“來”與“去”的步驟。 “來”,就是透過孩子作為一道橋樑,時不時邀請其家長參加教會舉辦的活動,包括雙親節,聖誕節,運動日或親子之類的講座。“去”,就是透過關懷其孩子,定時每家做探訪工作。現代家庭一般上是關閉的,很難採取直接佈道方式,我們能夠做的,是從這種關係開始,一旦建立好關係,佈道工作往往會在溫馨的環境中取得較高的效果。

  誠然,兒童是一道橋樑,我們不需要永遠站在這一端遙望對岸那一端;只要我們用心築好這道橋樑,加強探訪工作,就有機會為主贏取這些家庭。透過探訪,我們能夠了解現今家庭的問題,明白現代父母所面對的壓力。探訪,也能有效的化解外人對基督教的誤解,除去彼此之間的隔膜。

  新約中,主耶穌親自探訪撒該的家(路一九:1-10),馬大與馬利亞的家(路一○:38-42),彼得岳母的家(太八:14-15)。彼得也一樣,探訪哥尼流的家(徒一○:23-46),多加的家(徒九:36-42)。保羅更是素常進行家庭探訪工作,包括禁卒一家(徒一六:29-34),呂底亞一家(徒一六:14),司提反一家(林前一六:15-18),提多猶士都一家(徒一八:7),該猶一家(羅一六:23),會堂的基利司布一家(徒一八:8)等。

  教養孩童的責任與使命,實在是“任重道遠”。兒童事工要做得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有完善的組織與教材設備,就能有好的果效。兒童事工需要神的手在動工,加上你我是否願意付出昂貴的代價。身為教師,我們不要自滿,不要停留在某一個階段,而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接納新的知識,接受新的挑戰。中國人有句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神既已將教養孩童的重任交託我們,就讓我們善盡本分:

  1. 兒童既然是一塊好土,我們必須努力耕耘,按時撒種,到了一個時候,就能有好的收成。不要忘了,即使是撒在最好的土壤裏,在未撒種之前,一定先要把土犁鬆,把雜草除掉。

  2. 兒童既然是一個寶藏,我們的責任是耐心的尋找它,期望有一天能發掘人才,那是何等叫人開心雀躍的大事。所以,不要憑外貌看待學生,更不要輕忽那些看來似乎沒多大希望的頑皮學生,說不定在他們生命中正隱藏着極大的潛能。

  3. 兒童既然是一道橋樑,我們就要設法跨越自我的藩籬,走進兒童的家庭中,關懷他們的父母,在探訪中逐漸取得他們的欣賞與信任。一個失敗的車手,只懂得開車,卻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裏。我們若只會把兒童帶到主面前,卻從不理會他們家人救恩的需要,還不算真正成功。為甚麼呢?因為倘若孩童信了主,回到家中面對不信的父母之反對及為難,就跌倒了,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反過來看,若我們與其家人已經建立了美好的關係,就可以幫助孩童度過難關,除去障礙,說不定還可進一步把其家人帶到主面前呢!

  兒童事工,任重道遠,讓我們努力去經營吧!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1503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