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12.1 第157期

哈巴谷所寫的詩歌

孫愛明

 

經文:哈巴谷書第三章(聖經新譯本

  哈巴谷書第三章是一首詩,這章的開頭和末尾都顯示詩歌的結構。前面說:“哈巴谷先知的禱告,配激動的音調。”(哈三:1)末尾說:“交詩班長,用絲弦的樂器伴奏。”(哈三:19)顯然這是先知哈巴谷敬拜耶和華上帝的讚美詩歌。而哈巴谷書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提供了這詩的背景和他讚美耶和華上帝的緣由。

一.哈巴谷寫詩歌,因為他在疑問得解答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上帝

  在第一章,先知哈巴谷詢問耶和華:為甚麼對惡人的所作所為置之不理(一:2-4)?上帝回答他:祂會差遣迦勒底人來懲罰犯罪的人民(一:5-11)。這個答案解決了一個問題,卻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哈巴谷問:耶和華為何使用邪惡的人民來懲罰祂的人民(一:12-17)?在第二章,上帝回答他:祂會懲罰迦勒底人(二:2-20)。哈巴谷得了答案,他就讚美耶和華上帝,寫下哈巴谷書第三章。
  由此可見,先知哈巴谷以詩歌結束他的信息,有兩個原因。第一,上帝回答他,顯示了上帝的慈悲,祂樂意回應人的疑問。第二,上帝提供了合理的答案,這顯示了上帝的智慧和全能。這些啟示了上帝的屬性,使到哈巴谷能夠讚美上帝。哈巴谷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的疑問得到解答,如果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上帝,我們自然會敬拜讚美上帝。如果我們希望改善我們對上帝的敬拜與讚美,應該從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上下工夫。
  葛尼斯(Os Guinness)的一本書懷疑—通往成熟信仰的途徑Doubt),講述基督徒在活出基督生命的道路上,難免會有懷疑。懷疑可以破壞我們的信心,但疑問得解答可以堅定我們的信心。許多在教會裏長大的年青人都會經歷對信仰的懷疑。因為到達某個年齡,他們會開始疑問:到底他們跟着父母去教會,只是一種習慣,還是真的相信主耶穌基督?他們希望自己不是盲從,而是真的抓到真理和得到救主。所以青年事工的重點,是向他們傳福音,排除他們的疑問,然後堅定他們的信心。例如在學校裏,他們學到進化論,但是聖經說上帝在七天內創造這個世界。學校一直說進化論正確,因為那是科學;創造論不對,因為那是迷信。如果教會真的要幫助年青人,就必須在他們對信仰提出疑問時把握時機,肯定地指出為甚麼聖經正確而進化論存在很多未能解答的問題。這樣才能夠排除疑問,建立信心。

  先知哈巴谷的疑問得到解答,所以他敬拜讚美上帝。這不是單單因為疑問得到答案,而是這個過程顯示上帝願意聆聽哈巴谷心中的疑問,也願意提供答案。這個過程使到哈巴谷深深認識到上帝,也對上帝恢復了信任。而在等待上帝的答案的過程中,哈巴谷學習到靜候。

我要站在哨崗,立在城樓,留心看耶和華在我裏面說甚麼,怎樣使我答覆自己的怨訴。(哈二:1)

  哈巴谷站在城樓上不是在站崗,也不是在看敵人是否臨到。他是在描述他像站崗的衛兵,提起精神機警敏銳地在留心等候上帝的回答。
  我們需要操練“聆聽上帝聲音的禱告”,就是在我們禱告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甚麼話也不說,安靜聆聽上帝是否有話要告訴我們。通常我們禱告,都是向上帝呼嚕嘩啦說個不停;但禱告的時間也是上帝跟我們說話的時間,我們需要安靜,聽上帝的回應。這樣禱告的時間才是雙向的交流,我們跟上帝說話,祂跟我們說話。
  在我們的禱告中,在我們安靜無聲的時候,我們如何知道上帝的聲音?上帝的聲音是跟上帝的話語(聖經)一致的。例如我們會聽到聖靈指出有些隱藏不知的罪,聖靈吩咐我們認罪。例如我們會想起主耶穌基督已經回應了我們的祈求而我們卻忘記感恩。例如我們問一個問題,在安靜的時候,上帝讓我們記起一段經文回答我們。這禱告中的聆聽,使到我們的禱告是與上帝的雙向交流。如此禱告,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又拉近了,我們的禱告就會像先知哈巴谷那樣,以敬拜讚美上帝作為結束。

二.哈巴谷寫詩歌,因為他聽到上帝的作為而進一步認識上帝

  在第一章,哈巴谷詢問上帝關於過去發生在猶大的罪惡。在第二章,上帝回答哈巴谷在不久的未來,上帝將會懲罰迦勒底人。在第三章,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現在,哈巴谷看到過去也看到未來,就以一首詩歌來回應。

我一聽見,就全身發抖;因這聲音,我嘴唇震顫。腐爛侵蝕我骨,我在站立之地戰兢。(哈三:16)

  哈巴谷聽見聲音,就全身發抖,在站立之地戰兢。哈巴谷聽到甚麼聲音使到他發抖,腳軟,戰兢?

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聲音,懼怕你的作為;…(哈三:2)

  哈巴谷聽見的聲音是耶和華上帝作為的聲音。甚麼作為?甚麼聲音?都記錄在第三章3至15節。在這段經文,哈巴谷述說耶和華大能的作為;當我們邊讀邊思考的時候,嘗試把聲音帶進去,就會有一種立體的感覺,意會到哈巴谷的懼怕和戰兢。

  “祂的輝煌如光,手中四射光芒,就在其中隱藏着能力。”(哈三:4)使我們想到閃電,也就聽到雷聲。

  “瘟疫在祂面前行走,災病在祂腳下發出。” (哈三:5)使我們想到流感,也就聽到咳嗽的聲音,打噴嚏的聲音,鼻子流鼻涕的聲音,身體疼痛的聲音,唉哼的聲音,人死了親戚哭泣的聲音。

  “祂站立,震撼全地;祂觀看,驚散列國。永在的山崩裂,長存的嶺塌陷;祂的道路存到永遠。”(哈三:6)山裂地搖的聲音,山崩樹倒的聲音。如果你剛經歷過地震,稍微一點聲音,只要一點搖動,都會令你不安,趕快跑出家門。

  雷聲,咳嗽聲,哭泣聲,山裂地搖聲,還有戰爭的聲音,軍隊喊叫的聲音,飛箭在頭上飛過的聲音,馬蹄戰車的聲音等等,在哈巴谷的詩歌好像立體音響發出來,使到哈巴谷發抖,腳軟,戰兢。是的,這些聲音足夠我們發抖,腳軟,戰兢,但是這不是哈巴谷要我們感覺的重點,他希望通過這個立體音響讓我們聽到上帝的作為,也認識到上帝的屬性。詩歌呈現上帝是威嚴,全能,大能,公義的上帝;站在祂面前的人會發抖,腳軟,戰兢。

  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聲音,懼怕你的作為;…(哈三:2)

  哈巴谷的詩歌是浸泡在這種懼怕耶和華上帝的氣氛中,叫使用這個詩歌敬拜上帝的人不得不以敬畏上帝的心去敬拜祂。

  今天許多教會失去了以敬畏上帝的心去敬拜上帝。今天的教會喜歡唱快樂,安慰,鼓勵我們的詩歌;十字架,受苦,奉獻,宣教的詩歌越來越少人唱。今天的教會喜歡傳講有娛樂性,成功得勝的信息;犧牲,悔改,失敗的信息很少聽到。今天的教會去傳福音都說相信接受主耶穌基督得永生,平安和福樂;很少提到相信接受主耶穌基督是一條十字架的道路。難怪我們會失去敬畏上帝的心。哈巴谷第三章的詩歌叫我們以敬畏的心敬拜這位威嚴,全能,大能,公義的上帝。

三.哈巴谷寫詩歌,因為他認識到那施憐憫的上帝

  雖然哈巴谷說在上帝面前他的腳會發抖戰兢,但是他不是以這個為他詩歌的結束。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在高地上行走。(哈三:19)

  我們讀到哈巴谷的腳不再戰兢,他的腳變得又快又穩,原因是耶和華是他的力量。這也是詩篇第十八篇的句子:耶和華我的力量啊!我愛你。…祂使我的腳像母鹿的蹄,又使我站穩在高處。(詩一八:1,33)
  不但如此,從第三章16至19節,哈巴谷的詩歌充滿信心和盼望。他能夠在應該忙的時候不亂,在應該亂的時候不慌。

我靜候災難之日,犯境的民上來。
無花果樹縱不發芽,葡萄樹不結果,
橄欖樹無所出,田裏無收成,
圈內的羊被剪除,棚裏也沒有牛,
我卻要因耶和華歡喜,以救我的上帝為樂。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在高地上行走。
(哈三:16-19)

  哈巴谷說耶和華是他的歡喜和快樂(三:18),他說他能夠安靜等候災難的到來(三:16)。為甚麼哈巴谷能夠在應該忙的時候不亂,在應該亂的時候不慌?其實在詩歌的開始已經交代了。

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在這些年間彰顯,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懷。(哈三:2)

  哈巴谷清楚認識上帝的屬性和作為。哈巴谷認識到上帝有威嚴,全能,大能,按公義審判犯罪的猶大人和殘忍的迦勒底人,但是祂也是憐憫人的上帝。就像主耶穌基督進入聖殿把做買賣的人,換銀錢的人,賣鴿子的人統統都趕出聖殿,但是在同一周,祂在十字架上為這些犯罪的人犧牲了自己。上帝的公義和憐憫就如此展示在我們眼前。

  今天我們未必面對戰爭或饑荒,可是我們面對的問題和忙碌也不少。例如為孩子的學業擔憂,不知道升讀哪一間中學比較好,不知道大學哪科適合他們。春節快到,不知道買甚麼禮物給家人,或者帶家人去哪裏遊玩。房子需要裝修,草地雜草需要整理。年老父母親需要照顧…

  雖然這些忙碌的煩惱不會大過哈巴谷所面對的戰爭,饑荒,農業生產等問題,但是卻夠我們擔憂忙亂。我們必須學習哈巴谷對上帝的認識。如果在平順的時候,我們只知道處理問題,而不認識上帝;當麻煩來臨時,我們能倚靠誰呢?

  在未遇到苦難之前,我們是否認識那位能夠給我們力量,喜樂,平安靜候,恩典憐憫的主耶穌基督?在面對生活和生命危難的時候,我們是否像哈巴谷那樣,能夠寫出敬拜讚美主的詩歌?

結語

  哈巴谷的詩歌,在第三章2節呈現了上帝的兩個屬性。第一是祂公義審判的憤怒,令我們懼怕;第二是祂拯救的恩典和憐憫,叫我們投靠祂。我們不許在這兩個屬性中選擇一個。一個只以公義憤怒審判罪人的上帝是一個鐵面無私的審判官,難以親近。一個只充滿恩典憐憫拯救人的救世主是一個好好先生,沒有正義感,無能力無智慧,難以信靠。惟有同時接受這兩個屬性,接受它們之間的張力,我們才有盼望面對人生的挑戰和患難。這兩個不相配的屬性在十字架上顯明了。惟有主耶穌基督,雖然可以使喚十二營的天使(太二六:53)搭救祂,卻放棄所有,為要承擔上帝審判的憤怒,以拯救我們,我們才有緣由敬拜讚美主耶穌基督。

  我們天天都在寫詩歌表達心聲。但願我們的詩歌不是哀悼的詩,不是惋惜的詩,不是憤怒的詩,不是埋怨的詩,而是敬拜主的詩。這樣我們就會知道我們認識主有多深。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五七期 2012.1
作者孫愛明牧師在紐西蘭奧克蘭聖道堂牧會兼克理神學院中文部客座教師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5703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