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13.1 第163期

我們的安慰來源

關明初

 

經文:哥林多後書第一章3至7節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林後一:3-7)

  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裏,前後十次講到安慰,他從神得到安慰,他也從信徒得到安慰。他又用神賜給他的安慰,去安慰那些遭受患難,落在痛苦中的人,並且還鼓勵信徒不要怕為基督受苦,因為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父神的安慰

  雅各的兒子們將約瑟賣了給以實瑪利人,他們回家欺騙父親說約瑟被惡獸吃了。雅各為自己所愛的兒子約瑟不停地悲傷哀哭,他說自己要悲傷至死,完全不接受其他兒女的安慰。我們在這事件上看見人的安慰有時不管用,而不肯接受安慰的人就更加痛苦!(創三七:29-35)
  當我們遇到遭受患難在痛苦中的人,我們要去安慰他們之外,一定要為他們禱告,祈求神的安慰臨到他們。因為神是祂百姓的力量:“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裏倚靠祂就得幫助…。”(詩二八:7)這是大衛的經歷,他每當陷在危難中或遇上傷痛事件的時候,他總是禱告,結果得到從神而來的安慰。所以,我們需要為人祈求神賜下安慰,讓神去幫助他們。
  聖經也教導我們用神的話去安慰人:“求你記念向你僕人所應許的話,叫我有盼望。這話將我救活了;我在患難中,因此得安慰。”(詩一一九:49-50)“耶和華啊,我記念你從古以來的典章,就得了安慰。”(詩一一九:52)詩篇第一一九篇是專注神的話語的詩,作者說出本身的經歷體驗了神的話;他曾經憂傷流淚,神的話語使他堅強起來,在徬徨中得到引領。“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神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祂的信實存到萬代。當我們尋求安慰,神的話是最具果效的安慰。

主耶穌基督的安慰

  主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聖潔公義的神必定對人的過犯惡行施行審判,我們內心難免因自己的軟弱而犯下的罪感到懼怕難安。主耶穌說,為自己所犯下的罪而悔改認罪的人,他們會得到赦免而心中平安。聖經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這樣,我們就因罪蒙赦免而得安慰,因為“祂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詩一○三:9-12)。
  保羅講論安慰,並非只是講說理論,更是講到他得到安慰的經歷。在信主之前保羅是狂熱的猶太教信徒,對教會和基督徒的迫害,可說做到手不留情。自從他作了基督徒以後,他也就嚐到被迫害的滋味,為了傳福音被猶太人和羅馬人鞭棍所打,在宣道旅途中遇上危險,又遭受工作上的勞碌困苦,常常徹夜難眠,忍受飢寒。除了這些身受的事情,還有教會的事工壓力和為眾教會掛心等。保羅所受的種種苦楚,記載在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16至33節。
  保羅說他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他為教會受患難,他也從信徒得到安慰。在保羅所帶領的教會中,哥林多教會問題特別多,信徒的道德和靈命很叫保羅煩惱操心。後來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願意聽從教訓,他們向神悔改(林後七:5-12),給了保羅很大的安慰。當牧者看見自己所帶領的會眾順從真理和聽取教導,都會很得安慰。

聖靈的安慰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詩四二:11,四三:5)以今日的醫生或輔導師的分析,憂鬱不樂而又煩躁,是憂鬱病的徵兆或表現。發覺心中憂悶煩躁的詩人雖然不知這是憂鬱病,但是他認為自己應當仰望神,以得着神的幫助,叫他歡喜快樂讚美神。
  我們常可以在屬靈刊物上,讀到憂鬱病人分享他們倚靠神而得到醫治的見證。憂鬱病的病人要得醫治,最需要的是幫助和支持,因藥物只能使人的情緒暫時穩住;心理輔導家莫世淳博士說,他在幫助病人的時候總會勸導他們相信神,禱告祈求主的拯救,以便從憂鬱中走出來。
  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一一:28)祂又求父神賜給我們聖靈(約一四:16)。聖靈是我們的訓慰師,祂永遠與我們同在,作我們的安慰者,幫助我們,激勵我們,叫我們在軟弱的時候有聖靈的幫助(羅八:26)。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林後一三:14)這個祝福的確帶給我們無限的安慰。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六三期 2013.1
作者關明初牧師為馬來西亞北馬浸信會牧者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6305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