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17.5 第189期

在危難中對神的信靠

黃朱倫

 

經文:詩篇第六十二篇

  詩篇卷二(42—72篇)主要的基調和氣氛是哀歌與信靠。詩人在哀歌的悲情中,常常流露一種獨特的生命力,也是一種深厚的信仰內涵,因為詩人的信仰是建 基在一個堅強的約的關係和信念上——神是一位公義和慈愛,並與以色列立約的神;也是一位擁有至高權能,統管萬有的神。以下我們仔細分析一篇信靠詩——第六十二篇—— 的結構與字詞特色。

  信靠詩的內容不單包含詩人對神的信靠,且有深刻的比喻;比喻的出現次數特別多,這是信靠詩的主要特色。

一.詩篇第六十二篇的大綱

1.信心的宣告與根據(1-2節)

唯獨等候神,我的心才有安息;
我的拯救從祂而來。
唯獨祂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
祂是我的保障,我必不至動搖。

2.危機的處境(3-4節)

你們大家攻擊一個人,要把他殺害,
如同拆毀傾斜的牆,將倒的壁,
要到幾時呢?
他們彼此商議,務要把他從尊位上拉下來;
他們喜愛謊話;他們口雖祝福,心卻咒詛。

3.詩人對信心與安息的再次肯定(5-8節)

唯獨等候神,我的心才有安息;
因為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的。
唯獨祂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
祂是我的保障,我必不至動搖。
我的拯救,我的榮耀,都在於神;
我堅固的磐石,我的避難所,都在於神。
眾民哪!你們要常常倚靠祂,
在祂面前傾心吐意;
因為神是我們的避難所。

4. 詩人對人性與財富的反思(9-10節)

卑賤的人真是虛空,高貴的人也是虛假,
放在天平上就必升起;
他們加在一起比空氣還輕。
不要倚靠藉強暴得來的財物,
也不要妄想倚靠搶奪回來的錢財;
如果財寶加增,你的心也不要倚靠它。

這是對價值觀的反思——心靈不要放在虛空的事上,而是要放在真正有價值和可靠的事物上。

5. 結論:詩人對神的認識亦是信靠的根據(11-12節)

神說了一次,我兩次聽過這事:
能力都屬於神。
主啊!慈愛也屬於你,
你必照各人所作的報應各人。

二.在困苦中信靠神

  詩篇六十二篇告訴我們兩件事:

  1. 神是滿有能力與慈愛的神;
  2. 神是公平的神——最終的(審判與)獎賞。

  在困苦的環境中信靠神是很必要的!整首詩充滿比喻和對耶和華的信靠,相信主不會撇棄我們,我們也沒有放棄神;更看見神是立約的神,是公義、慈愛和滿有權 能的神,是我們唯一的倚靠。這個看見,成為信靠的起點與終點。這信靠就是神救恩的導管,亦是哀歌的彩虹。這也成為卷二詩篇豐盛生命的基調和氣氛,更是詩人在悲 情中所經歷滿有挑戰的豐富人生!

  哀歌中的信靠詩可以達到屬靈經歷的高峰,因為憑着信心,已經看見了神的拯救。這也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真實的得勝經歷。

  耶穌在十架七言中一句重要的話:“耶穌大聲呼叫:‘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路23:46,參詩31:5)這是引自詩 篇第三十一篇5節:“我把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耶和華信實的神啊!你救贖了我。”

  第三十一篇是一首信靠詩。當耶穌在十架上大聲呼叫,不是不滿、驚慌、無助、氣憤,而是大有信心、堅定不移、經歷得勝!“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在你手 裏。”當耶穌在十架上引用舊約時,不單是要表達那句話的意思,更把那節經文的上下文意思都包含在內。第三十一篇是一首信靠詩,所以耶穌在十架上的呼叫是信心的 吶喊,加上第5節的下半句是“耶和華信實的神啊!你救贖了我。”可見耶穌已看見了神的拯救,甚至看見自己要從死裏復活。所以耶穌在十架上的呼叫,是一次得勝的 吶喊!十架七言如詩篇卷二裏哀歌與信靠的基調一樣,在哀歌中仍舊信靠神,藉着信,看見神的拯救。

  詩篇卷二最後的幾篇也是如此安排。第六十九篇是一首完整的哀歌,第七十和七十一篇是祈求拯救;特別是第七十一篇所描繪的神,祂是詩人自小到大所倚靠的一 位公義與權能的神,最後的一節(24節)帶來完美的結束——“我的舌頭也要終日講述你的公義,因為那些謀求害我的人已經蒙羞受辱了。”接下來的第七十二篇是一首 君王詩,是整卷的最後一篇。它完美地表達了詩人對這位公義、富強和長壽的君王拯救者的期待;同時也藉着信心,看見了神/君王的拯救很快就會實現!所以第七十二 篇是以頌歌結束——“獨行奇事的以色列的神,就是耶和華神,是應當稱頌的。祂榮耀的名也是應當永遠稱頌的;願祂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詩 72:18-19)。第七十二篇20節,“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禱告完畢”這句是編者後來加上去的,加強了筆者的假設:第七十二篇這君王詩,不但與卷二開首的君王 詩(45篇)遙遙相對,也跟卷一開首的君王詩(2篇)遙遙相對。因為編者最後加上的這句話,乃是有意把卷一和卷二另外歸納為彼此相關的大衛詩篇。

  陳錦友博士在他的書中提到,第七十二篇最後一節“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禱告完畢”含有特別深刻的意義(註1)。他認為我們要問的是:為何詩篇編者要加上這個 附言,他(們)的用意何在?這個附言與撒母耳記下第七章1至17節有密切的關係,這段經文記述神與大衛立約,之後大衛以禱告來回應神的厚恩(撒下 7:18-29)。第七章27節:“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因為你曾啟示你的僕人說:‘我要為你建立家室。’所以你的僕人才敢來向你作這樣的禱告〔名詞,tplh〕。”“禱告”的動詞(pll)在撒母耳記出現次數不多,總共十次左右;而“禱告”的名詞(tplh)在撒母耳記整本書中只出現過一次,就在第七 章27節,似乎撒母耳記的作者刻意把“禱告”(tplh)和“約”連接在一起。故很可能詩篇卷二的最後附言,也有此意。可見第七十二篇與卷三的最後一篇(89 篇)不但都是君王詩,而且都指向大衛的後裔——大衛王朝將來的一位君王。神的應許必定應驗。可見以色列的神是一位約的神,信實的神,是一位值得信靠的神。有信靠 就有盼望;第七十二篇把整本詩篇帶進更高的盼望,就是彌賽亞的國度的盼望。

註1:陳錦友,《當以嘴親子————從詩篇結構看其信息》(香港:天道,2009),159-60。

 

金燈臺活頁刊第189期 2017.5
作者黃朱倫牧師為本社總幹事。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8901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