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18.11 第198期


創世記(十二)

神會否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

鍾慶義

 

經文:創世記第十六章

   神會否幫助那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藉着創世記第十六章的故事,我們來探討這個叫人困惑的問題。

   神應許亞伯蘭會生一個兒子,但這應許很久還沒實現。亞伯蘭和撒萊此刻一定很不明白:神的應許可信嗎?年復一年,我們已變得更老了;我已經八十六歲,而撒萊就……。撒萊和亞伯蘭心裏焦急,於是企圖去“成就”神賜後嗣的應許。在古代近東及東方,許多家庭以一夫多妻的方法來避免無子作後嗣;而在富有的家庭,妻子會傾向使用借腹生子的方法,就是將婢女給丈夫,然後生孩子歸給自己。撒萊採用代母的方法,讓婢女夏甲有了孩子,可是就使家庭陷入糾紛中:夏甲懷孕後,開始小看不育的撒萊,撒萊就向亞伯蘭投訴夏甲對她的態度不敬。亞伯蘭夾在中間,決定在這糾紛中抽身,把權柄交給撒萊,讓她怎麼辦都可以。結果,撒萊苦待夏甲,夏甲就決定一走了之。撒萊不能忍耐等候神,便自食其果。當我們僭越了神在我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主權,以為自己知道神對我們和別人的做法,使用人的巧計(世俗的方法)去成就祂的計畫,這便無可避免導致許多衝突(創16:1-6)。

   撒萊不能忍耐等候神成就應許,不能承受不育的壓力,又認為是神使她不能生育(創16:2),就自己去解決無子嗣的問題,藉着她的婢女夏甲生孩子。亞伯蘭聽從撒萊的建議,就表現出對神的應許的信心軟弱了。值得注意的是,這段經文沒有提及禱告。其實,利百加也曾受不育的問題困擾,以撒就為利百加求告神,神就應允他的祈求(創25:21)。利亞也向雅各要求生孩子,雅各就說:“使你不能生育的是神,我能代替祂嗎?”(創30:2)這些記載展示神有賜生命的主權去成就祂的目的。但亞伯蘭和撒萊就沒有求問神。

   有些時候我們受引誘不再等候神去實現對我們的應許,是因為身受深深的痛楚。例如在家庭中,兩夫婦面對教養孩子的重擔;在工作中,面對生意虧損而來的經濟壓力;在個人方面,有未曾解決的問題,不論是經濟上的、婚姻上的或信仰上的。在這些時刻,我們可能會變得很脆弱,結果為了避開困難或痛楚,就作出讓步,而不是藉着恆切祈禱及忍耐信靠去等候主。

   當人用自己的方法和籌算,自己掌管自己的生命,不理會神的心意及主權,結果所有人都失敗了:撒萊失去她的婢女,亞伯蘭失去他的兒子,夏甲失去她安穩的家。當我們身處於難以解釋的痛苦,我們應該祈禱而不是要採取行動用自己的方法,因為神關心我們的需要並會實現對我們的應許。在不安和痛苦中,我們需要忍耐等候,向神不住的禱告,請祂介入我們的痛苦。

   神顧念亞伯蘭的家庭;祂的使者在曠野與離家出走的夏甲談話,論到夏甲孩子的將來。這段談話的中心內容就是兒子名字的意思:“你要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創16:11)下文第15節記載亞伯蘭為這兒子取名以實瑪利,這名字成了亞伯蘭和撒萊的提醒:神聽見軟弱者的苦情!以實瑪利這名字一定會提醒這對年老的夫婦:神知道他們不育,而神會叫祂的應許成就,只是要按着祂的時間和方法。撒萊用痛苦艱難的方法學到這功課。她醒悟過來也謙卑下來,知道神的應許是不能藉人的籌算而成就的。撒萊及亞伯蘭都有路可走,就是深深信靠一個可信的神:祂會按着祂的時間,用祂的方法,成就祂的應許。

   這信息是萬古常新的:在痛苦焦慮中,神的子民不應退而求其次用人的籌算和才智來“協助”神來幫助他們,卻是要信靠神的話語而忍耐等候,就是懷着盼望,藉着祈禱,讓祂的應許成就。這才是當行的路。

   神會否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答案是“會”和“不會”。“會”是因為雖然人有屬肉體的智謀和籌算,但神有祂的主權,祂最後會按祂的時間和用祂的方法,實現祂的應許。到了亞伯蘭一百歲的時候,那應許的兒子以撒出生了(參創17:1;18:14)。亞伯蘭蒙主呼召時是七十五歲(創12:4),直到他一百歲時以撒出生,中間是二十五年的忍耐等候!神按祂的恩典和憐憫,在他們年紀很大時才給他們一個孩子;對撒拉來說,那是超乎她能夠生孩子的年紀。

   神會否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答案也是“不會”。因為神有祂的主權,會推翻人的智謀,叫人自己負責罪的後果。這是為了教導人要對這位可信的神有信心,要倚靠祂,不住地禱告來看見祂的應許成就。

   作為神的子民,當我們身處於難以解釋的痛苦時,我們應該祈禱而不是要採取行動用自己的方法,因為神關心我們的需要並會實現對我們的應許。這萬古常新的信息可以應用到所有生命的經歷,以及我們與神同行的人生旅程。相比起“神會否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我們要問的重要問題應該是:我們對這位可信的神是否有足夠的信心?我們應當信靠祂,讓祂按照祂啟示的話語去成就祂的應許。我們應當承認神在我們身上的主權,不取代神的位置,不以人的才智去成就祂的旨意;卻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謙卑,在盼望中倚靠神,不住禱告,相信神會成就祂的心意和目的,正如祂所應許的。

 

金燈臺活頁刊第198期 2018.11
本文由梁偉民弟兄翻譯自作者的英文講章。作者鍾慶義牧師為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講師。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9805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