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21.5 第213期


神為何考驗人?

“在苦難中持守聖約”系列之六

戴永富

 

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裏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裏。”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22:9-14)

   根據諸多聖經學者,聖經中的試煉或考驗離不開苦難,旨在揭示出人的真相來;正如艱難時期能告訴人,誰只是酒肉朋友,誰才是真正的知己。故此,亞伯拉罕戰勝試煉後,耶和華便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創22:12),似乎神通過考驗亞伯拉罕後才得知亞伯拉罕的本性。但說考驗是為了證明受考驗者已有的本色這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考驗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即一種令被考驗的人完善或加強他的卓越性的過程。一人雖有非凡的音樂天賦,但除非他要勤奮練習而敢於接受艱巨的考驗,否則他潛在的才能並不能變成實在的卓越性。他所演奏的樂曲越難,他所體現的卓越性則益彰。但當神試驗信徒,祂要成全的是哪一種卓越性呢?是最重要的卓越性,也就是使我們與神聯合的卓越性。由於神是最完美的存在,使人親近且享有神的卓越性自然是最可貴的卓越性。在考驗中,神延遲祂應許的成全或似乎正在摧毀他所應許之福,為的是要我們親近祂。我們蒙福後才發現,原來真正的酬報是神自己,其他福樂只是額外獎金。亞伯拉罕故事的信息也是如此:最重要的還是神自己或神與亞伯拉罕的關係。

   進言之,神通過考驗要我們發揮或完善的卓越性是甚麼呢?根據舊約學者,那就是對神的敬畏之心,因為就是這敬畏把人與神聯合起來,而敬畏就是聖約對人的要求。亞伯拉罕戰勝試驗後,神說他知道了亞伯拉罕是敬畏神的人,這表明神通過考驗要看到的是信徒是否敬畏他。照此,神考驗人的目的是要成全人的敬畏神之心。但敬畏乃何許物也?從新約的角度看,敬畏可以說已經涵蓋着信心(因敬畏離不開信靠神的話語)、希望(因敬畏者要謙卑等候神)和愛(敬畏之所以不同於畏懼,因敬畏對象對敬畏者產生極大的魅力)。再者,在舊約,敬畏神與順服神幾乎同義,由此,當天使讚揚亞伯拉罕的敬畏時,他所肯定的也是亞伯拉罕的順服。這樣,順服不能被簡單理解為遵守誡命而已,因為順服蘊含着對神的信靠、希望和愛。不過,我們該怎樣活出敬畏?這還得向亞伯拉罕學習。

   首先,我要介紹一個希伯來詞,hineni(“我在這裏”)。在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中,此詞三次出現,均出自亞伯拉罕的口。首次是神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後,亞伯拉罕回答說:hineni(“我在這裏”;創22:1)。其次是以撒呼叫他後,他說:“我兒啊,hineni”(創22:7)。最後是神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後,亞伯拉罕依然以hineni回答(創22:11)。那麼,hineni所傳達的內涵是甚麼?一位舊約學者說,亞伯拉罕通過hineni要傳達的是他的屬靈位置:他在“道”或“話語”面前站着,亦即它總處於“有準備領受神的話”的狀態中(Brueggemann 1981, 188)。根據舊約,亞伯拉罕總是準備好去服務和幫助他人;而亞伯拉罕此處的hineni也體現了他對神話語的恆久的開放性和準備性(readiness),因聽了神的話後,他總是馬上做到。根據那位舊約學者,說亞伯拉罕總處於領受神的話的準備中,是等於說他放棄了他對自己存在的控制權而將自身的存在建在神的話這基礎上(Brueggemann 1981, 188),讓他的整個人生受神的話語與應許的陶冶及影響,而這就是守約的一個目標。神與人立約,旨在使人受神的聖潔熏陶而能與神同工。

   從故事的整個情節看,亞伯拉罕所說的三個“我在這裏”都標誌着敘述進展中的三種階段的開始(Wenham 1994, 105)。由此看,神要做成的事也要看信徒的順服,而這是說人在考驗中守約是等於人給神在世上的行事提供最大的空間。亞伯拉罕和信徒總是處於隨時向神和他人說“我在這裏”(hineni)的狀態中,而這意味着信徒以一種肅靜之心等候且領受神的話。安靜等候離不開捨己,但捨己在此並非出於禁慾主義,乃是來自在神面前被神的榮美吸引的狀態。神的榮美驅除了人的私心雜念,也使人與自己的各樣慾望或追求保持一定的距離。由於神的榮美沖淡了世上的各樣好事,所以人的私心雜念和渴望不再糾纏人了;而由於私心雜念不再在人的心裏叫叫嚷嚷,所以人能在神面前平穩安靜。這種被神的榮耀戰勝的既寧靜且受教的心態實質上是等於敬畏。是以,對神的開放性和受教性是基於靜和敬,而在神面前的靜默和敬畏是相互關聯的:敬則有靜,靜方能敬。

   在考驗之中,信徒要不時警惕,以免輕易落入惡者的圈套;但警惕好像會令人緊張或憂懼,而這些消極感情會令人更容易陷入不信而最終經不起考驗。所以,警惕要出於敬畏之心,也就是說警惕的方法是信徒要在神面前肅靜而準備聆聽神的話語。唯有如此,警惕才能與平穩安靜相隨而不會為憂懼所纏繞。這樣,時時警惕離不開不時禱告,而所謂不時禱告者,乃恆常活在神的同在中。“請說,僕人敬聽”(撒上3:10)。

   既然敬畏離不開靜聽神的話語,基督徒訓練敬畏之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讀經和禱告結合起來。神已藉着聖經向我們說話了,問題是我們的心太喧鬧而無法讓神的話語陶冶我們。故我們要在讀經前、讀經時、讀經後安靜而向神說:“神,我在這裏”。在今世,讀經是神向我們顯現的主要媒介,所以我們要以敬畏之心閱讀聖經,之後以自己的禱告反應,並求聖靈將讀經禱告的敬畏氛圍帶到我們一整天的生活中。這種操練相當要緊,因為它會準備我們迎接並戰勝遲早會來的考驗。亞伯拉罕的故事告訴我們,神呼召信徒靠神的話語或應許活着,而不僅僅是靠自然定律活着;靠神的話語與應許活着也就是等於靠神的約而活,因神的話語是神的約的表現。耶穌說,人活着不只是靠食物,也是靠神的話(太4:4)。這就是聖經呼召我們在世上活出來的超自然的生命。亞伯拉罕通過神的應許而在耄耋之年得兒子,而他後來也透過信靠神的話而經得起考驗。神的應許使未婚的童貞女生基督,也使基督從死裏復活。信徒之所以重生得永生,不是靠人的智慧或能力,而是靠神的話語。我們以神的話語開始,我們也要以神的話語繼續活着。

   最後,在神面前說“我在這裏”意味着我們在各種的情況下(喜怒哀樂或酸甜苦辣)有準備領受神的旨意。神實際上也是通過人生所發生的各樣事情向信徒說話,因為世上所發生的一切,沒有一個是不經過神的准許的。所以,不管發生甚麼事,我們都要以平穩安靜的準備心態仰望神,知道神有祂的美意而祂願意我們尋求祂的臉。這裏需注意兩件事:第一,我們未必馬上知道神在一些事情上的具體旨意是甚麼,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神最基本的旨意是要我們安靜信靠,也要我們效法基督。故我們可以這麼想:基督若處於我現在的情況會有何態度?第二,神可以通過我們的遭遇說話和神透過聖經說話這兩個說法並無矛盾,因為神之所以藉着信徒所經歷的情況說話,原因是這些情況讓信徒想起聖經的話語,即讓聖經通過所經歷的事陶冶信徒。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是信徒向神說:“主啊,我在這裏”的機會。

   總之,神的考驗是要成全信徒的敬畏之心,而敬畏是離不開在神的話面前保持安靜等候、聆聽與順服。對神的話和旨意的安靜信靠是信徒在考驗中的避難所,也是他們得勝的武器。

參考資料:

 

金燈臺活頁刊 第213期 2021.5
作者戴永富博士目前任教於新加坡神學院。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21302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