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認識神的學問

陳終道

 

  中文“學問”一詞,可按字意領會,既學且問就是學問,“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學是為自己積聚知識,問是為能明辨事理,不學不問的人沒有學問,常學常問的人有真學問。主耶穌在童年時曾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正是做“學問”的好例子。

  新約聖經中有好幾個字在和合本中譯為學問,其中:

  1. 非斯都對保羅說:“你的學問太大…”“學問”一詞在原文(徒二六:24)中意即:“字”或“書”的意思。如猶太人批評主耶穌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約七:15)使徒行傳第四章第十三節也提過:“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

  2. “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彼後三:16)。“無學問”原文全新約僅用過這一次,指異端(參王正中編新約希臘文中文字典)。

  3. 此外,有關“知識”,“知道”,“教導”,“學習”等類近義詞,常會引伸到學問方面。如:“知識”中文和合本絕大多數譯作“知識”也譯作“認識”,但提摩太前書第六章二十節卻譯作“學問”(僅那一次),呂振中,新舊庫及中文新譯本均改作“知識”。

  不但論“文字”,“寫”,“書”,“知識”,“智慧”,“學習”,“受教”等類似的近義字,聖經的用法常以人對神和神的啟示的認識,以及敬虔的態度為準則,以衡量是否有真智慧。例如:

一.約瑟

  法老設立約瑟為埃及宰相之前,曾召集全埃及“所有的術士和博士來”(創四一:8),無人能解釋法老的疑難,終於法老找到約瑟。他按神所給的智慧(不是埃及的學問)把神的啟示解明了。法老對約瑟說:“神既將這事都指示你,可見沒有人像你這樣有聰明智慧。你可以掌管我的家,我的民都必聽從你的話,惟獨在寶座上我比你大。”(創四一:39-40)約瑟對神的認識,勝過埃及的學問。古代的術士和博士(或哲士),雖常一起並列,卻不相同。術士指行超自然邪術的人;博士或哲士指有自然學識智慧的人。所以術士和博士實際上包括自然與超自然兩方面的傑出人士,神所給約瑟的被視為超過他們。

  約瑟一生在埃及住了九十三年,不被埃及榮華富貴腐蝕。因他不是憑埃及的學問週旋於宮廷的權貴之中,乃是憑敬畏神的智慧,在人間學問之外有認識神的學問。他為以色列立國奠下重要基礎──生養眾多的人口。

二.摩西

  “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七:22)原文即智慧之意,英譯作wisdom),但摩西能夠獲得當時及歷代以來以色列人敬重他的崇高地位的原因,不是他的埃及學問,乃因他對神的認識和他從神所領受的話語,遠非其他先知可比。正如神自己為他作的見證說:

  “耶和華說:你們且聽我的話,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我耶和華必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在夢中與他說話,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民一二:6-8)在申命記末再次的強調:“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申二四:10)。可見摩西認識神的學問(智慧)遠勝其他先知。

三.所羅門

  是生物學家(王上四:30-34),哲學家,大詩人,也是大政治家。他並不以他的家世學識為誇耀,他謙卑求神給他智慧可以判斷神的百姓,終於成為智慧的君王。這智慧的所羅門王在箴言中說: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一:7)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

  有知識又加上有智慧,可說是有“學問”的最好解經。所羅門雖是生物學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哲學家,宗教家…(王上四:29-34),卻不以自己擅長的科學,文學,哲學這類屬世學問作為衡量學問程度的標準。反之,乃是以敬畏神,認識神為知識與智慧的開端──衡量學問的標準。不認識神的,還未有開端階段。因凡使人不敬畏神的學問知識,都必使人驕傲,只可算為“愚妄”而趨於敗亡的“學問”。

  “敬畏”是人對神的敬虔心態,不是智慧和知識的程度等次的問題,而且心態與知識完全是兩回事;但所羅門卻以敬畏神為“知識”或“智慧”的開端,可見這智慧的君王是把生命的敬虔,人對神的心態與敬虔的事,算在學問的範圍內,且是衡量真學問的標準。至於那些以今世的“學術”作為事奉神等級高低深淺的標準,是與聖經的學問觀念背道而馳的。

四.但以理

  曾受巴比倫特別的栽培,“…神在各樣文字學問上(學問原文智慧──和合本小字),賜給他們聰明知識。”(但一:17)巴比倫王與那些受特別深造的少年談論,“見少年人中無一人能比但以理…比通國的術士…勝過十倍。”(但一:19-20)但那使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脫穎而出,顯然在其他巴比倫學者之上的,是因他們有美好的靈性。但以理得神的啟示,為巴比倫王解夢;他的三個朋友經火窯而有神同在的經歷,震動了整個巴比倫。聖經又一再提到但以理“他裏頭有聖神的靈”(但四:8-9,18,五:11,14),以形容他對神獨有的認識。事實上他雖身在外邦的王朝中,但他“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六:10)他有巴比倫的學問知識,卻沒有成為知識的俘虜,還是神的知交,敬虔而謙卑的人。

五.約伯

  在飽受“無辜”的災難,又受他幾個好友的批評之後,發出感嘆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見你”。約伯果真親眼見神麼﹖不,那是指他親自經歷了神美好的安排與旨意。生命經歷遠勝“風聞”的知識,那才是深度認識神的真學問(伯四二:3-5)。

六.保羅

  是新約使徒中最有學問的人,但他對那些以屬世學問為誇口的哥林多人說:“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裏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二:1-2)有人說保羅所以成為最偉大的使徒,因他最有學問,但保羅自己怎樣回答他們呢﹖他說:“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原文與使徒行傳第七章二十二節之‘學問’同根),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秘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豫定使我們得榮耀的。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林前二:6-8)。從哥林多前書第一至第三節全段中,保羅完全高舉屬靈的智慧,並且把藉聖靈的教導對神的認識與那些屬世使人“敗亡”的智慧比較而遠顯為高超。這與一般人所標榜以具有屬世學問為“高深”的潮流,剛剛相反。

七.彼得

  在五旬節時曾很適當的引用舊約證明猶太人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正是先知所預言的基督。但那些文士長老祭司長們,卻看他是“無學問的小民”(徒四:13)“無學問”一詞的原文英譯作 unlearned 或 unlettered (是無學問或沒有文字的意思)。彼得既能正確引用聖經證明基督,當時的文士派卻認為他們是無學問的人,可見文士派觀念中的“學問”,必然以受過他們同等訓練為準,全不在意彼得如何從聖靈得着啟示及其解釋之正確。

  反之,這彼得在他的書信中卻稱那些不明白保羅的書信而曲解或強解聖經的人為“無學問”的(彼後三:16),“無學問”原文英譯unlearned。注意那些強解聖經的人既能強解或曲解,就不是絕無學識的人,而是有自己偏見,要把聖經解成合乎他們自己的主張的人。按彼得後書第三章十六節末句說“就自取沉淪”,可見他們所強解的似乎與救恩方面有關的真理。而這些對神和神的救贖之恩沒有認識的人,彼得稱他們為沒有學問的人(實即愚妄)。“強解”原文有“旋轉”,“迂迴”,“扭迴”,“扭曲”之意。總之,彼得以人對神和神的話語的認識為衡量學問的標準。

八.學術﹖福音﹖

  今日基督教作為中上階層的人的宗教,漸漸跟貧苦大眾脫節,究竟是甚麼原因﹖以華人教會來說,教會走“學術”路線可能是主因。如果我們所傳的道愈來愈學術化,一般社會大眾連聽名詞術語都不明,更遑論其中的真理了。若我們只能說更多學術語詞,卻不能把救恩原理講得更清楚,怎能使人領受救恩呢﹖在無法接觸貧苦大眾之餘,又以有錢有勢有能力的姿態救濟貧苦,關懷社會。這樣能把福音傳開嗎﹖能使迷信偶像的人“離棄偶像歸向神”(帖前一:9)嗎﹖有信徒說,教會已改進了許多傳福音的方法,但有更多人比以前更迷信,連知識份子的辨公桌,擺甚麼位置也要請教風水先生,向菩薩求籤問卦的人比以前更多,甚至有些“信徒”仍信好些“避忌”!我們是否用宗教的學術知識,取代能救人的十字架福音﹖爭取社會地位,不爭取失喪靈魂﹖引人“入教”,卻不能使人得着基督的生命﹖可以憑學識取得人的敬重,卻還不會靠聖靈進入神的真理呢﹖

九.事實

  有兩項重要的事實,今日教會該謹慎反省:

  1. 初期教會的彼得雖被看作是無學問的小民(徒四:13),他在五旬節站起來講道,所引證的聖經比他的講解還略多。他的信息中心是證明那復活的耶穌正是聖經所預言的基督。結果一次講道三千人悔改。

  後來那被看為使徒中最有學問的保羅,除了他自己在哥林多前書第二章二節明明宣告他定了主意,在那些講究學問的希臘人(哥林多人)之中,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之外;在使徒行傳中所記有關保羅幾篇重要講章也都證明,他的信息與那被人看為無學問之小民的彼得同樣的是以見證基督復活為中心,的確沒有高言大智(徒一三:16-43,一七:22-31,二二章,一:21,二四:10-27,二六:1-29)。其中在巡撫非斯都與亞基帕王面前的見證,雖然非斯都說:“保羅你癲狂了罷,你的學問太大,反叫你癲狂了。”(徒二六:24)。但保羅所傳講的,只是用他自己蒙恩的見證,證明復活的基督,正是先知和摩西的書所預言要來的那一位,跟彼得所傳的主題相同。

  初期教會,就是這樣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地極的。

  2. 中國大陸在三十七年前只有大約一百多萬基督徒。在無神的政權下,教會飽受折磨。但三十七年後今日,大陸基督徒人數卻超過三千萬人,大部份在農村中增長,不是提高學術研究之結果,是聖靈在自由作工的結果。

  這兩項事實都證明教會的增長,不是靠知識,是靠聖靈的能力。

尾語

  二十多年前,有人認為應提高神學生的學識程度。當時我們說應當靈性學識並重。二十年後的今天,似乎已證明其實是只注重提高學位,並不提高靈性操練。不但神學院如此,還要把教會帶向追求純知識的方向。知識確會使人自高自大而陷於靈命枯萎的地步,跟着來的是譏諷“屬靈”,容納世俗,信仰放鬆,生活敗壞,這是教會的危險。我們是否從輕忽知識的極端,矯枉過正,偏到另一邊去﹖這該是我們反省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