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妥協的教會

Richard Mayhue 著  陳黛娜 譯

 

  從基督寫給別迦摩教會的書信,我們看見主要求信徒在持守純正的信仰之外,更要持守敬虔的生活。

  啟示錄第二,三章提供了對新約教會綜合的評價。從基督對當時七個教會的分析,我們可蒐集得一些指示:甚麼是我們應當持守的?甚麼是我們應當悔改的?

  在寫信給失去起初愛心的以弗所教會(二:1-7)及受苦的士每拿教會(二:8-11)之後,基督轉向別迦摩教會(二:12-17),正如給以弗所的書信一樣,祂對別迦摩信徒有稱讚也有責備。

一.受書人(二:12)

  別迦摩位於士每拿以北六十哩,距愛琴海岸十哩。城內建有一千呎高的政府大樓,羅馬史學家稱之為“亞西亞最大最古的城。

  雖然別迦摩在商業地位上遠不及以弗所和士每拿,但在政治方面,它是亞西亞省的首府,又是帝王敬拜的中心。一個擁有藏書二十萬卷的圖書館也顯示這城是一個文化中心。城內有宙斯(古代七神只之一)的大壇,表明這城的宗教地位,它也是敬拜醫治的神(Asclepius)的中心。

  聖靈已為這教會設立了監督(徒二○:28),對這些“使者”們,主現在寫下祂對羊群的評價。這對他們當然是一個鼓勵,但基督同時也要求他們遵從“牧長”的旨意,領導群羊改過自新(彼前五:4)。

  書信開頭明說這是主的命令,它們好像兩刃的利劍,從祂口中出來(參啟一:16)。“從祂口中出來”表明信息的來源與權威來自教會的元首基督:“兩刃的利劍”形容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弗六:17)。“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最後主警告他們,祂必快來,用口中的劍攻擊那些不肯悔改的人(二:16)。

二.稱讚(二:13)

  主對以弗所教會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二:2);對士每拿教會:“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二:9);對別迦摩的信徒則着重於:“我知道你的居所”。主知道他們的居所是在撒但的範圍之中,甚至城中有“撒但的座位”。撒但是“這世界的王”(約一二:31,一四:30,一六:11),“這世界的神”(林後四:4)。

  撒但的勢力在亞西亞是顯而易見的:在士每拿有“撒但一會”(二:9),在推雅推喇有撒但的學府(二:24)。撒但的座位在別迦摩,大概是指該城為省內帝王敬拜的中心,別迦摩居民經常被逼在帝王銅像面前膜拜;同時也指這城是敬拜偶像宙斯和 Asclepius 的中心。 

  雖然在偶像敬拜的試探中,別迦摩信徒仍堅守主的名,以基督為他們的主,也沒有離棄對主的信心。他們得救的盼望不在乎 Asclepius,乃是在獨一的真神,救主耶穌基督(彼後一:1)。他們承認基督是彌賽亞,並因着信來到祂面前(弗二:8-9),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仍是如此。顯然地,在神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殉道的日子,是他們受患難逼迫的最高峰。傳統告訴我們,安提帕被召到羅馬總督面前,下令他在一個敬拜的儀式中燒香,並高呼“凱撒是神”。他的拒命招來酷刑,竟被放在一個銅牛之內慢慢的烤死。所以主耶穌說“撒但從起初是殺人的”(約八:44)。從此安提帕被尊為殉道者,他的生命是堅忍的象徵,並且被稱為“忠心的見證人”,與基督一樣(一:5),因他們同為神的真道作見證而捨命。

三.責備(二:14-15)

  書信中最使人震驚的字眼是“然而”。雖然他們保留向主的真誠,“然而”他們妥協了!不是在教義上的妥協,而是在敬虔生活上妥協了!

  主耶穌對以弗所教會說:“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二:4),但對別迦摩教會說:“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實際上有兩件事:

  1. 服從巴蘭的教訓(二:14)教會中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有關巴蘭的經文記載在民數記第二十一至二十五章,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歷史的事實。

  巴蘭到底要忠於神的話,還是要得人的尊榮?他自己難以取捨。這情形被摩押王一語道破:“我想使你得大尊榮,耶和華卻阻止你不得尊榮。”(民二四:11)

  巴蘭貪財的心太大了,他竟指導巴勒如何使以色列人遭神懲罰:“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昆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民三一:16)“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他們的神獻祭,百姓就吃他們的祭,跪拜他們的神,以色列人與巴力毘珥連合,耶和華的恕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耶和華吩咐摩西說,將百姓中所有的族長,在我面前對着日頭懸掛,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可以消了。於是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審判官說:凡屬你們的人,有與巴力毘珥連合的,你們各人要把他們殺了。”(民二五:1-5)

  主後第一世紀也有像巴蘭這樣的人,他們“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裏直奔”(猶:11),正好代表主耶穌所說的“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六:24)

  在別迦摩信徒中,與巴蘭的行徑相仿的,就是向羅馬政府提供辦法,以分散基督徒對帝王敬拜的反抗力。假使這些計謀成就,那就是陷信徒於淫亂及拜偶像的罪中了。巴蘭的跟從者表面上傳講神的話,暗中卻與古時的巴蘭一樣,與世俗妥協,為求得人的尊榮。

  2. 服從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二:15)──這一黨人在別迦摩教會中,他們的行為,正是以弗所教會所恨惡的(二:6)。

  根據早期教會領袖愛任紐的記載,尼哥拉是初期教會所選出七個執事之一(徒六:5)。跟從他的人,認為人的肉體是惡的,唯有靈魂是好的,所以基督徒可以在身體上任意而行,神的恩典足夠遮蓋肉體一切的罪。這種放縱肉體的態度與基督的真理相背。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六章第一至第二節說:“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麼?斷乎不可。”基督切望的是一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7)。

  巴蘭與尼哥拉的跟從者同樣使教會墮落在不道德及拜偶像的罪中,前者明知所行的不好,但為了求人的尊榮,多於求神的榮耀;後者則企圖為自己的惡行辯解,認為這種生活方式並無損於神的公義與聖潔。兩者均使教會腐化,在為主所作的見證上妥協了。

四.對付(二:16)

  “妥協”既然侵入教會,主耶穌便發動反擊。他說:“所以你們當悔改。”他們必須離開拜偶像及不敬虔的生活,並持守純一清潔的心。“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麼?”(雅四:4)主讓他們自己選擇;悔改或不悔改。驟看來,不順命的結果並非很嚴重:“我就快臨到你那裏”,但沒有人希望主來發動戰爭,一個時機未成熟的“再來”會帶來紛擾。

  主再來將帶着兩刃的利劍,為要潔淨教會,正如祂潔淨聖殿一樣(約二:13-17;太二一:12-13),這樣就把教會煉淨了。

  羅馬官員分兩等;佩劍的與不佩劍的。佩劍的操生殺之權,別迦摩總督屬於此類,可用此劍對付基督徒。在這裏主耶穌提醒信徒,今日為證明對主忠心而經歷刀劍,勝於將來面對基督兩刃的利劍。聖經描寫這武器是一把巨大的劍,啟示錄第十九章十五,二十一節說,主再來時要帶着祂的利劍。在別迦摩書信中,基督要用祂的劍把妥協的毒瘤割去。

五.挑戰(二:17)

  像所有的書信一樣,主的話臨到眾教會得勝的信徒,就是那些與保羅一同高唱的人。“然而靠着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羅八:37-39)他們的凱歌是:“感謝神,使我們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一五:57)

  主已經應許得勝者可吃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二:7);得着生命冠冕(二:10);不受第二次死的害(二:11),現在再加上兩個應許:

  1. 隱藏的嗎哪──神應允以色列人在曠野有嗎哪,但他們與祭偶像的食物妥協了(二:14),教會應慎防重蹈覆轍;基督是生命之糧,是神為我們永遠的生命預備的(約六:31-35);神的話是我們今生所需之糧(太四:4);在永世裏我們有生命樹的果子作營養(啟二二:2)。上下文應指神對我們將來永遠的供應。

  2. 白石上的新名──基督另一賞賜是十分奇妙:“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着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是專為個別得勝者而設的。

  “石”代表蒙救贖的人,“白”代表他在耶穌基督裏的義。白色通常象徵天上的顏色,如“白衣”(三:5,七:9);“光明潔白的細麻衣”(一九:8,14),和神“白色大寶座”(二○:11)。

  在白石寫上新名,希臘文的“新”是“新的質素”,專指在天上的新造的人,我們已在基督裏成為新造(林後五:17),在天上一切也都更新了(二一:5)。

總結:

  我們可以從主給妥協的別迦摩教會書信中選出幾個重點:

  1. 主知道我們教會的處境,好的壞的祂全知道(二:13)。

  2. 主要求教會的領導者對於祂所責備的事作出積極的行動。

  3. 為主受苦是不夠的,主所要求的是聖潔。教會若不忠心,不潔淨,主的心不會滿足(二:13-15)。

  4. 當我們失敗的時候,神的憐憫就彰顯出來(二:16),所以我們當悔改,那在神面前是可喜悅的。

  5. 神的公義在我們背逆的時候彰顯,證明祂是又慈愛又公義的神。

  6. 那些向前奔跑,爭戰到底的人,將會得着大賞賜。得勝者獲得榮耀的盼望,就是隱藏的嗎哪,和寫在榮耀裏的新名(二:17)。

(獲准譯自Moody Monthly

各期文章 訂閱本刊

尋找《金燈臺》文章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