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保羅為何要上耶路撒冷

吳主光

 

  在聖經中,生命遭遇像主的人物有不少,但卻沒有一個像保羅那樣,雖然明知上耶路撒冷有捆鎖等待,還堅持要上去;正如主耶穌明知猶太人要殺祂,還要上耶路撒冷一樣。

  可惜許多人不了解保羅,認為他那一次上耶路撒冷,是不肯順服聖靈的引導。因為聖靈在各城裏曾多次啟示在耶路撒冷將有捆鎖。其中最清楚的一次說:“他們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徒二一:4)。聖靈既然明明禁止他上去,他就不應該堅持要上去,不應抗拒聖靈的引導。

  筆者認為這樣怪責保羅是誤會了他。容我在這裏為他作個解釋,不然我們將不能明白其中極重要的真理。首先我要指出,保羅絕不是抗拒聖靈的那等人,因為他出來作使徒,就是為順從聖靈的緣故(徒一三:1-2);那一次他想到亞西亞和庇推尼去傳道,因為聖靈禁止他就順服不去了。保羅一向順服聖靈,他怎麼會在上耶路撒冷的事上多次抗拒聖靈而毫無自疚呢﹖

  不錯,聖靈在各城裏曾啟示保羅在耶路撒冷將會遇到患難,但是保羅自己的領會可能和我們今天不少人的領會不同。請看看保羅怎樣領會聖靈的啟示,他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說:“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22-24)。請注意:這段經文說出,原來保羅當時只知道有捆鎖患難等待他,此外他並不知道將要發生甚麼事。所以他在衡量,究竟避開那些捆鎖患難好,還是以成就主耶穌所交付他的職事為重﹖衡量的結果是“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因為他心甚迫切,巴不得趕在五旬節之前上耶路撒冷。可能他認為,五旬節時分,耶路撒冷有極多猶太人從世界各地上來過節,正是最好為主作見證的機會。所以他並不是抗拒聖靈,而是以主所託付的職事為更重要罷了。

  當保羅來到推羅之時,那裏的門徒“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二一:4)。有人以為這節經文正清楚地說明了聖靈不准保羅上耶路撒冷去。請注意這節經文用的是間接記敘法,意思是說,門徒被聖靈感動知道在耶路撒冷有捆鎖,但他們向保羅覆述之時是用間接的語氣,將耶路撒冷有捆鎖危險和自己認為不要上去的意見結合起來,這樣就成了聖經所記的字句。如果“不要上耶路撒冷去”是聖靈直接的意見,門徒們必會提出警告,保羅也絕不敢這麼強硬要上去。後來他們來到該撒利亞,在這裏又遇見先知亞迦布預言保羅將要在耶路撒冷被捆綁,於是門徒苦勸保羅不要上去,保羅卻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保羅既不聽勸,大家就住了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請注意,“主的旨意”怎可能與聖靈的啟示相反呢﹖當然不會。聖靈也曾預告主耶穌上耶路撒冷有苦難,但主仍然上去,可見聖靈的預告,並不代表聖靈禁止前行。神交付的使命還是最重要的。或問,到底有甚麼使命任務這麼重要,使保羅為之而冒死﹖研究這個問題,我們發現一個非常感人的答案。原來除了福音之外,保羅一直以救濟貧窮的善舉為其重大的使命。現在讓我們將事情的始末由開始說個清楚。

  早在巴拿巴將掃羅從大數帶到安提阿教會之時,已經有先知迦布預言到革老丟年間天下將有大饑荒。安提阿教會受感動,盡力捐錢送到耶路撒冷眾長老那裏(徒一一:25-30),這樣就開始了保羅第一次的善舉。並且這樣的善舉可能一直維持下去。因為過了十四年,保羅上耶路撒冷去見長老們,將神託他在外邦人中所作的工向他們陳說的時候,雅各,彼得和約翰囑咐他要常記念窮人,保羅表示這是他本來熱心去行的(加二:1-10)。保羅熱心於記念窮人是真的,我們可以從他的書信中看見,他常勸各外邦教會捐錢幫助猶太貧窮的弟兄。例如他勸哥林多教會要習慣於在主日將捐項留下,像他勸加拉太的眾教會一樣(林後六:1-4)。他又指出,馬其頓省的眾教會在極窮乏之間仍顯出樂捐的恩賜,因此他勸勉哥林多教會應該將一年之前已經決定要辦的的捐獻及早辦妥(林後八章);從這些經文看來,保羅真是熱心去做“供給聖徒”的(羅一五:25)工作。

  聖經記載保羅帶捐項上耶路撒冷最詳細是他第三次旅行佈道回程的一次,也就是他被捆綁的一次。根據羅馬書第十五章十五至二十七節,當時他帶著馬其頓省和亞該省許多教會的捐項上去。他被捆綁之後,曾在腓力斯巡撫面前自辯說,自己有着無虧的良心,因為他是帶着賙濟自己本國的捐項到耶路撒冷去的(徒二四:17)。從這些經文,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到保羅之所以堅持上耶路撒冷去,不怕生命的危險,是為着賙濟“聖徒”的善舉。而且可能這一次的捐項是最多的一次(林後八:19-20),保羅認為這善舉的意義甚大,冒生命危險也是值得的。

  或問,雖然善舉應該做,但何必一定要自己帶上去﹖託別人帶上去不也是一樣的嗎﹖

  是的,筆者認為如果單為着善舉的話,保羅可以託別人帶上去就是了。但是,從事後保羅自己的解釋來看,我們知道他還夾有一個更偉大的使命,就是希望藉着這樣愛心捐獻能使猶太人明白基督的愛,從而不再仇視外邦人,肯接納他們同為一體。這樣的目標我們從他在監獄所寫的書信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例如在以弗所書第二章十一至二十二節那裏,他講論非常重的真理要猶太人和外邦基督徒在主裏合一,然後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開始,他就指出,他是為外邦人的緣故被囚的,因此他勸勉他們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他在腓立比書第一章十二至二十節更強調他之所以受捆鎖,完全是為基督的緣故,並且他的被囚叫福音更興旺,又叫基督在他身上照常顯大。請注意一件事,如果保羅那一次上耶路撒冷被捕是因為抗拒聖靈的緣故,他絕對不敢反過來說是為主的緣故被囚,他更不敢這樣寫他的監獄書信。保羅為善舉,又為藉善舉叫猶太人和外邦人在主裏和好,才被捆綁,這實在偉大,正如主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五:9)

  保羅的善舉不單是個人的,更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是教會與教會之間的。這樣跨民族教會的善舉,今天真是極少看見。筆者認為比早期教會那種凡物公用的見證更美。可歎今天有的教會極富,有的極窮,富與窮之間極少有彼此關懷的愛心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