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永遠的先知

金約翰

 

讀經:列王紀上第十七章至列王紀下第二章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之前,我必差遺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四:5-6)

  這是舊約聖經最後一本,最後一段,最後一句經文,無疑是對以利亞先知和他所做工作的肯定,並預言未來的先知必然像他。

  前不久去探望一位在比較艱苦環境之下事奉的弟兄,問起他最怕事奉中的感受,他直率地說:“真想逃,如果可能的話。”“大約是像先知約拿吧?”我以為我了解他,於是說,“不!以利亞。”他肯定地回答,我有些迷惑。

  我又一次地翻開了列王紀上,列王紀上第十九章記載着以利亞的一次逃亡,在以利亞殺死了巴力的四百多位先知之後,耶洗別發誓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的降罰我!”消息傳到以利亞的耳中,以利亞逃了…

一.以利亞選擇“逃命”的現實環境

  以利亞事奉的年代是以色列歷史上少有的邪教當道的黑暗年代,宗教鬥爭和政治鬥爭混合在一起。耶洗別不是不知道以利亞所做的一切,和所彰顯的神權,但這個掌有王權的王后更知道,這是一場矛頭直接指向她的政治鬥爭,因為她是被殺巴力先知的總後台,鬥爭的性質是你死我活的,耶洗別因此發狠要殺以利亞以鞏固自己的地位絕不是一句空言。

  以利亞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強大的壓力面前他“逃命”了。以利亞的“逃”使以利亞成為活生生的以利亞。

二.以利亞“逃命”的個人動機

  常常聽到有些傳道人因為各種各樣的逼迫而被迫出逃的事情,其背後自然有着多種政治和宗教的因素,每個人出逃自然有自己的考慮和打算,那麼以利亞出逃的個人動機又是甚麼呢?

  “耶和華,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王上一九:4下)

  處在極度軟弱中的以利亞,在神的面前像一個飽受委屈的孩子而有滿腹的艾怨,“罷了…”雖然他是在和神鬥氣,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仍然認同這一生命的歸屬,在死亡和逼迫的面前,他不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不信的人去褻瀆,寧可交給神以復命。 

  “…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一九:4下)

  以利亞逃命的方向是朝着何烈山的方向,是摩西從神那裏領受立約的版的地方。他一定在此想到了他的祖先──摩西──這個被神大大使用的人,想到摩西剛剛沐浴在神的聖光之中,拿着兩塊立約的石版下到山下,看到以色列人鑄造的金牛犢,“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的軟弱(出三二:19)他或許也想到了先祖大衛,在他失意和無可奈何之下,為了逃出掃羅的追擊,加入了非利士軍隊的軟弱(撒上二七:1)。

  不難推論,以利亞把自己的軟弱與列祖的軟弱進行比較的心態,表明他素來就有的,要像主的眾僕人一樣忠心事奉神的強烈心志。心志愈高,跌倒就感到愈痛,由此也可以想到,此刻的以利亞內心充滿了多少的自怨,自責。雖然他後來兩次強調自己“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卻落得個“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的處境。這兩次在神面前的“強詞奪理”,正反映他企圖掩蓋自己的軟弱,欲蓋彌彰的矛盾心理。這矛盾心理旳背後仍然是他矢志的追求和對自己的軟弱無法寬容的艾怨。

三.以利亞“逃命”的處所  

  以利亞要逃脫耶洗別的魔爪,沒有必要跨過幾個國家跑到何烈山來,相信在當時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以利亞輕裝便服,從此再不按着神的心意說話,便化險為夷了。可是他偏偏是逃向何烈山──神親自向摩西向以色列人顯現的地方。並在別是巴城外的一棵羅騰樹下,在沒有任何食物和飲水的情況之下“睡着了”。讓我震撼不已的是他在自己軟弱和失意之中,有像嬰兒尋找自己母親一樣的追尋神的腳蹤的追求,和隨時隨地都相信主的看顧與保守的單純信心,既使是自己跌倒之時仍此心不改。

四.神的保守與帶領

  以利亞慌忙出逃之時,神好像也隱藏起來了。難道神不能在以利亞軟弱的時候堅固他,使他在“甚麼時候軟弱”就藉着主“甚麼時候剛強起來”嗎?隨着以利亞的腳蹤,我們也發現以利亞所行走的道路,實際上也滲透着神的帶領,神所揀選的人祂必看顧,神要使用的人,祂也必要熬煉。正如約伯所說:“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以致於成為更適合於神使用的器皿。

  1.神的帶領

  “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着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王上一九:5)

  以利亞南行何烈山,不是獨自的孤獨旅程,在他疲乏與飢餓之中,神的使者仍然保護在他的左右,如果聯繫到以利亞以後的事奉就更能體會神藉這次事件對以利亞個人的錘煉與帶領。雖然以利亞再也沒有從事像以前那樣轟轟烈烈的工作,但由他所膏立的三個人代表着三種不同的權勢,而這三個人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極大地影響了他們以後的社會發展。

  2. 曠野四十天

  “他就起來喫了喝了;仗着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王下一九:8)

  從別示巴到何烈山是否需要四十天的行程,本章節未作詳細交待。以利亞靠着那一次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其中強調的應更是屬靈方面的意義。

  除了以利亞在曠野的四十天以外,舊約的摩西,新約的主耶穌都有曠野四十天的特殊靈程的經歷。摩西曾經歷過兩次四十天在西乃山(何烈山)上的特殊靈程(參出二四:18;三四:28;申九:9-11,18)特別是第二次,以色列人在神面前背信棄義之後,摩西靈程振蕩的四十晝夜。可想而知,在摩西的軟弱之中魔鬼趁虛而入,使得摩西經歷了何等的屬靈戰爭;主耶穌曠野的四十天則是在祂事奉的伊始,摩鬼故技重演地試探主耶穌(太四:2;可一:13;路四:2)。主耶穌以其對神完全的順服,使祂走進完全不同的事奉生涯。縱觀摩西和主耶穌曠野四十天的特殊經歷,以利亞四十天的屬靈意義也就在不言之中了。當他毫不猶豫地重返以色列來回應神的再次呼召時,我們就更能明白這四十天曠野生活對以利亞是何等的重要了。

  3. 復蘇與順服

  以利亞在神的面前像一個小孩子坦述了自己的處境,沒有理由懷疑以利亞在虛構一個故事,誇大自己的作為而忽略了神“為自己留下的七千人”(王上一九:18)。神也是理解了以利亞內心的真實感受和因這種感受而導致心靈的軟弱。所以,大風和地震之中,神的微小的聲音向以利亞啟示自己的存在──在任何無堅不摧的自然力之後都有着神平穩,安詳的存在。永遠讓人敬佩的還是以利亞在軟弱之中面對神的臨在而表現出的完全的順服。神說:“你回去…”。以利亞再沒有半點的猶豫。“於是以利亞離開那裏走了…”,沒有半句怨言。毅然地回到了使自己受逼迫,甚至隨時有可能被捉拿,處死的工作環境。

  常言道:“不以成敗論英雄!”即使一定要以成敗去衡量以利亞的話,他仍然是一個成功者。每一個人的靈命都會有以利亞一樣的起伏,而每個人靈命之中最大的挑戰也是來自於“我”在順服神的旨意時所表現的自私與愚頑。而以利亞面對挑戰最終還是放下了“我”,而順服了神的帶領。這就是他信仰和事奉生涯之中的最大勝利。他也因此而成為舊約先知中最偉大的先知之一,並成為舊約聖經在其最後篇章中向人們預言的未來先知,成為主耶穌登山變像時與摩西一起並肩事主的神僕。

  以利亞,一個永遠的先知。到現在他都還在透過聖經告訴我們一個神僕靈命起伏的故事,一個軟弱的人以順服神而走向成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