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復興可循的途徑

鄭盛光

 

  教會復興是聖靈的工作,是聖靈以那超然的動力驅使教會從沉睡中得到蘇醒,從軟弱中得到剛強,從混亂中恢復應有的屬靈秩序。

  查考教會歷史,會發現神復興祂的教會所採取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漸漸的”(Gradual)透過某些人在禱告中先有個醒覺,心靈先得到建設。當這股醒覺暗流在進行到某一個階段,神的時候到了,祂會介入歷史採取另一種“突然間”(Sudden)的方式,展開更廣更全面的復興工作。

  因此,每一次復興前夕,總離不開人在不安的狀態中心靈向神的吶喊與掙扎,而唯一可循的特定途徑就是禱告。歐伊文博士(J. Edwin Orr)一針見血的道出值得我們反省的一句話:“教會歷史在那些沒有經過禱告而產生的復興總是保持緘默的”(History keeps silent on any revival without prayer)。

  實在的,一切復興工作非來自外在的方法,而是來自內在的一種自覺性,迫切性與恆常性的禱告動力。聖經中有不少關於禱告帶來復興的記載,以下各從舊約與新約中擷取一個例子說明。

一.哈巴谷先知的禱告

  哈巴谷書短短三章篇幅,向我們透露義人如何藉着信心的禱告,在擾亂不安,公理顛倒,律法放鬆與國家命運岌岌可危的時代中,以信心的眼光看見神奇妙的作為。“哈巴谷”的意思是“擁抱神”,正好表示先知猶如一個經常擁抱神的人。他不斷為國家,為百姓迫切禱告,呼求神復興祂的作為,他的禱告前後經歷三個階段。

1. 首先是疑問的禱告

  哈巴谷向神發出兩大疑問,第一個疑問關係本國的問題:

“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着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哈一:2-3)

  當時社會充滿不義,強暴與奸惡的事,他不明白神為何坐視不理?公義的神為何不採取行動?(哈一:2-4)神的答覆是興起遠方的迦勒底人來管教祂的子民。(哈一:5-11)先知顯然更加困惑,他提出第二個疑問:

“耶和華我的神,我的聖者啊,你不是從亙古而有嗎?我們必不致死。耶和華啊,你派定他為要刑罰人;磐石啊,你設立他為要懲治人。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行詭詐的,你為何看着不理呢?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為何靜默不語呢?…他豈可屢次倒空網羅,將列國的人時常殺戮,毫不顧惜呢?”(哈一:12-13,17)

  縱使猶大本國的子民犯罪,神為何使用更加殘暴不義的敵人作為審判的工具?(哈一:12-17)在這兩個疑問的禱告中,先知一連發出五個“你為何”及四次對神消極的觀念(不應允,不拯救,不理會,不語),都是帶着急躁,疑惑的心態。這樣的禱告對不對?當我們看見自己的教會陷入冷淡,沉睡的光景時,我們若真正關心,真正憂傷,或許有時會落入這種焦急的邊緣。

2. 其次是安靜的禱告

  哈巴谷不再問為甚麼,而是耐心地站在守望所,安靜地等候神,期待祂進一步的指示:

“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甚麼話,我可用甚麼話向祂訴冤。”(哈二:1)

  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舉動,是一個禱告的轉機。當哈巴谷一安靜等候,他先前的疑問一掃而清,神也把重大的啟示告訴他:神至終要審判巴比倫,這日期快將應驗。(哈二:2-3)哈巴谷並在等候中產生信心,因神應許:

“惟義人因信得生”(哈二:4)

  對今日的基督徒來說,信心是我們信仰的承載器,它能承載許多生活中的疑惑,危機,不滿,創傷與糾纏不清的問題。

3. 最後是戰兢的禱告

  哈巴谷意識到全國上下需要復興,而審判是復興的必然條件。沒有經過火焰的煉淨,一切的惡行就不會根除,人的心靈也得不到蘇醒。因此哈巴谷的禱告充滿了戰兢:

“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名聲就懼怕…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哈三:2)

  這是何等偉大的禱告,哈巴谷求復興,不是遙遠的將來,而是現在,這就表示他相信神是可以在他所處的時代中顯明祂的作為。哈巴谷緊握住一個應許:“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這表示他相信神是公義的;犯罪的,祂必管教,然而在管教中,還是有仁慈的一面。別以為一個人的禱告難見功效,當哈巴谷為國家求復興時,神垂聽他的禱告,讓他在約西亞王年間親身經歷復興的來到(王下二二至二三章)。這不是偶然的,而是戰兢禱告所引發的果效。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看見哈巴谷先知的禱告其實是一個復興的禱告;他呼求神復興祂的子民,神卻先讓他在禱告中經歷復興。哈巴谷開始時,信心的視野是短窄的,結束時信心的視野是廣遠的,達到高峰,以至心中產生一種屬靈的透視力而發出勝利的凱歌: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三:17-19)

  讓我們緊記,禱告是復興的來源,是教會屬靈的溫度計,一切能力從這裏開始,一切事工的果效由這裏發出。也許我們沒有完全看到自己的教會復興,但我們必定先得到復興。當我們以自己的理性,以自己的方法去面對教會,總是產生許多的“為甚麼”。但當我們安靜下來,作守望者,一面禱告,一面等候,一面留心觀看,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原來,神一直都在作工,祂在天上掌管一切,萬事都按祂自己所定的旨意運作。

  禱告,是承認自己的無能,確定神是全能。禱告,是從人的方向轉到神的方向;因為能力的來源在哪裏,復興的主權在那裏。

二.初期教會的禱告

  主耶穌復活升天之前,祂召集門徒在橄欖山上。那時門徒心中最盼望的事是甚麼?那就是以色列復興的問題。他們問主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一:6)顯然的,門徒所關心的是“以人為本”的政治改革。他們日等夜等,已等了三年半。如今等到主已從死裏復活,心裏總算有了挽救國運的盼望,現在應該是最適當的時機吧!然而主耶穌卻回答說:“父憑着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徒一:7)門徒心中充滿疑惑,他們承認神有祂自己的主權,但為何不是此時此刻呢?主耶穌接下來說了一句這樣的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着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言下之意是甚麼?就是要把復興的盼望轉向“以神為本”的福音工作。

  主耶穌要門徒明白,神是全權的,祂預定一切事的發生,但不表示人就不需要負責任。一心盼望神的作為來到,並不就此抵銷了人所應當負的責任。路加福音更清楚指出門徒必須負的責任就是“等候”:

“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二四:49)

  門徒要在耶路撒冷學習等候的功課,如何等呢?是否天天坐在城門口望天?明顯的,門徒需要在等候中禱告,在禱告中學習耐心地等候。今天當我們為教會的復興禱告時,必須同時學習安靜等候的工夫。有禱告而無等候,我們會心浮氣躁,說不定會放棄而心裏感到灰心,正像哈巴谷先知首次禱告的樣子。有等候而無禱告,我們容易心靈沉睡,不能時刻警醒。我們的責任不但是要等候,也要不止息的禱告,直到復興的時刻臨到。

  等候的工夫不容易,因為這是個未知數的準備。我們不知道復興甚麼時候來到,等了許久,主好像沒有甚麼行動,我們難道就灰心了麼?今天我們的禱告生活如何?是否已經歇息?教會禱告會的燈是否已漸漸微弱與暗淡?看看我們現在的禱告會情況就心裏有數。許多教會領袖常帶着無奈的心情,眼睜睜地看着禱告會人數下降。到了一個地步,這反常現象變成平常;首要任務變成次要;屬靈的武器變成屬世的空架子。這種癱瘓的情況令人擔憂,我們有必要在這個關鍵時刻,重新抓住禱告的應許。

結論:

  復興可循的途徑沒有別的,我們每個人所能做的就是建立禱告的網,並且在神面前痛改前非,認罪禱告。初期教會在復興之前禱告,復興之後也繼續禱告(徒一:14,二:1,三:1,四:31,六:4,一二:5,一三:1-3,一四:23,一六:25-26,二○:36-37)。若留意讀使徒行傳,會發現此書從頭到末了,都有聖靈運行的標記。聖靈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有五十多次被題及。為甚麼初期教會在驚濤駭浪的逼迫中,仍能堅強的勇猛前進,到處發展主的事工?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人人注重禱告。難怪教會增長那麼快,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7)。

  韓國教會為甚麼會經歷大復興?因為他們整個心靈傾向禱告。他們有晨禱會,通宵禱告會,禁食禱告會,復興禱告小組,甚至有所謂的禱告山,供男女信徒長時間安靜在那兒不間斷的禱告。

  求主讓我們從以上經訓中再次得着題醒,把禱告的燈重新點起來,直等到聖靈全面的進行更新的工作,使教會屬靈向度不但豐潤起來,福音工作也大大地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