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福音活頁

信義

 

  我們中國人講信義,聖經也講信義,到底中國人所講的信義,與聖經所講的信義有甚麼不同呢?先看看中國人所講的信義。我們常常聽見人用忘恩負義,全無信義,見利忘義,賣主求榮,賣友求富等成語來唾罵那些無恥的小人。到底我們中國人所講的信義是甚麼意思呢?
  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講述了一個有關信義的故事。話說關羽為了要保護嫂夫人,暫時投降曹操。曹操因為素來仰慕關羽的武藝和忠義,用盡辦法去收買他。於是為他三日設一小筵,五日擺一大筵,賜他美女黃金,封他為“漢壽亭侯”,又為他造一套全新的戰袍。有一天,曹操看到關羽將新戰袍穿在裏面,舊戰袍披在外面,就問他說:“雲長〔關羽字雲長〕,你為甚麼那樣節儉呢?”關羽回答說:“丞相,我不是節儉。我將舊戰袍穿在外面,因為舊戰袍是兄長所賜。當我看見舊戰袍的時候,就想起兄長。我怎可以因為丞相的新恩,而忘記兄長的舊恩呢?”曹操雖然內心不喜悅,口裏卻稱讚他說:“你真是一個義士。”從此,新恩雖厚,舊義難忘,還有無信不立,義無反顧,義不容辭,念恩守義,忠義兩全等,就成為描寫關羽的美語。
  可見我們中國人所講的信義,是君子的氣質,是高尚的品格,是人與人之間的崇高心契,是轉動五倫的動力。所謂五倫,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和朋友。
  有一個年輕姊妹,死了丈夫。她不但為丈夫守節,而且經常到丈夫的陵墓去默想和追思。又有一個在某餐館當了十多年頭廚的弟兄,因為年老而被老闆解雇。當他到別的餐館打工的時候,常常聽到同事們在批評甚至咒罵他們的舊老闆,但他總是閉口不言。一天,有個年輕的同事問他說:“你是某餐館的開國功臣,如果沒有你,那餐館怎會有今天呢?況且,你並不太老,他不再用你,實在是恩情太薄。為甚麼你總不罵他幾句?”他說:“年輕人,不管如何,他總是我的舊老闆,用了我十多年。我絕對不能在人的面前講他的壞話。”
  這兩個實例告訴我們,君子不一定是男子,更不一定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博士。不管他是甚麼人,只要常常守信行義,做人有骨節,不為目前的利害而出賣自己的親人,舊主,朋友,甚至良心,就是正人君子。

  聖經也講信義,但與中國人所講的信義不同。聖經所講的信義是神與人的關係,而不是人與人的關係。聖經記載,自從始祖亞當夏娃犯罪以後,人和神就不能相交;因為神是聖潔的,而人是有罪的。但是,神仍然愛祂所造的人,於是預備一個救贖的方法,將已經完全墮落了的人拯救回來,跟祂恢復原來的關係。
  神所預備的救贖方法,就是差遣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降世,藉着童女而生。為甚麼要藉着童女而生呢?因為凡是由男女配合而生的,都帶着罪性;藉着童女由聖靈感孕而生,才帶着神性。所以基督是人,有血有肉,和我們一樣;但是祂又是神,聖潔無瑕,和我們不一樣。所以只有基督,才配為全人類的救主。
  為甚麼基督要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作人呢?因為在神完全的救贖計畫裏面,神需要一個完全和無罪的人來代替所有罪人而死,為他們贖罪。難道古往今來,真的找不到一個沒有罪的義人嗎?聖人孔夫子不夠完全嗎?孔夫子從來沒有將自己看作聖人。“聖人”這個銜頭是後人加上去的。孔夫子曾經說過:“誰人沒有犯過錯誤呢?”意思就是連他自己也犯過錯誤。聖經告訴我們,世人都犯了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看羅馬書第三章23及10節)。世人不能自救,需要拯救。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拯救罪人。
  神為了拯救罪人,為甚麼一定要祂的愛子耶穌基督受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呢?因為神是公義的。雖然祂愛罪人,但是祂恨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第六章23節);犯罪的,必定死。這是指永遠與神隔絕的永死。所以,為了滿足神公義的要求,主耶穌一定要替罪人死。神使無罪的代替有罪的,使義的代替不義的。這樣,神的救贖計畫才能完成。
  那麼,我們要怎樣作,才能得救,成為義人呢?只要作一件事,就能滿足神的要求。甚麼事?就是:

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祂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馬書第十章9至10節)

  可見聖經所講的信義,就是因信基督而被神稱為義。人沒有能力行神的義,只能因信稱義。這是基督教的核心道理。按我們中國人的標準,君可能是一個有信有義的君子,受人愛戴和尊重。可是,按聖經的標準,君還需要多作一件事,就是接受耶穌基督為你個人的救主。這樣,君不但在世人的眼中是一個君子,而且因信靠耶穌基督而成為神的兒女,得享神為你所預備的福氣。願君早日決志,相信耶穌。(劉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