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福音活頁

談死

 

  在整個人生的過程中,死亡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儘管你不去想它,不願正視它,死──仍然是不速之客,從來未肯放過誰。
  人,在沒有病痛的時候,是沒有和死神抵抗的意識。一旦負了傷,或病重了,住進醫院,目睹周圍盡是痛苦的呻吟和掙扎的慘狀,才突然間有所領悟。

一.不能避免的戰爭

  智慧人所羅門曾在傳道書說過: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傳道書第八章8節)

  幾千年來,人類的醫療進步,只能夠鎖壓死亡的煎熬,麻醉死的痛苦,延長死的過程;死亡時時刻刻伸出魔手來,把我們的親友,家人的生命奪去。它迫使我們前去參加喪禮,親眼看見棺木裏的遺體。那毫無表情的面孔和冰冷的雙手,正在沉默地在向我們傳達一個訊息──這就是人類的終局,無人能免。
  據說,古時秦始皇曾派徐福到蓬萊仙島尋找長生不老仙丹,以為這樣就能解決死的問題。結果呢?徐福為了怕被皇帝斬首,拿回一籃木瓜和一籃生果(花生)而已;他第三次出海後,便不再歸回。秦始皇變成“尋死亡”,始終不能戰勝死亡。怕死,也終於免不了有死的一日。
  再說,當我們走進墳墓滿山滿谷的地方,大片墳地可以證明人類對這場死亡的戰爭永遠是失敗者。美國好萊塢附近有一個漂亮的墓園;台灣的陽明山也有相當美麗的墳墓;而世界最大,最美的墳墓就是埃及的金字塔。它坐落在開羅城外,是由兩百三十萬塊石頭建成的。每塊石頭重兩噸半,七百五十五英尺長,底端每邊長六英寸。這個工程學上的奇蹟,使它列名於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裏面或許有最貴的家具,衣服,寶石,香料等;但在那裏蛆蟲或許也一樣忙碌的工作着。

二.神秘的禁忌

  死亡既是免不了,怕死的人往往對死充滿着許多神秘的禁忌。平常,許多人都隱隱約約的感覺到:“死”這個字眼是不吉祥的,最好避之不談。因此,車子的號碼不用“4”字頭,死去的人所穿的衣服稱為“壽衣”,棺材稱為“壽材”,置放遺體的地方稱“太平間”等。在台灣或香港,最常見的是當你走進一棟大廈,赫然發現升降機沒有四樓的按鈕;尤其是醫院,不要有“四”樓,只得一,二,三,五…樓。因為“四”的讀音,不論是國語,台語,或粵語,都與“死”的讀音相類似,犯了人間的禁忌。
  老一輩的人有的認為,遇到意外橫死在外的人,不是前生作過罪孽,就是今世作了缺德的事,才會遭受天遣;而且靈魂會變成厲鬼或冤魂,擾亂安寧。因此,這些屍體最好不要留置在室內。
  避開禁忌真的就能避免死亡的臨到嗎?其實這只不過在欺騙自己的良心罷了!
  聖經不但沒有禁忌死亡的觀念,甚至教人如何嚴肅而樂觀的正視它。智慧人所羅門曾說:“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的確如此,倘若到喪家去,看見死人擺在那裏,就會從糊塗轉為清醒,從放肆轉為嚴肅,想到自己遲早也有這一日,就會警惕。相反,那些整天往“宴樂的家”去的人,在那裏只會逢場作戲,酒話連篇,不知分寸,失去謹守和警惕。他哪裏會把死亡放在心上?
  據說在某個國家裏,有一家棺木店,天天重覆的播放一首流行歌曲:“總有一天等到你”;有一醫院也常播放:“何日君再來”的曲子。這樣,至少可不斷的讓過路人能提高警惕,把死亡這件事放在心上。

三.正視死亡

  在美國,“死亡學”Thanatology已成了大學中一門相當熱門的科學。這詞由美國庫柏爾羅斯醫生(Elisabeth Kubler-Ross, 1926-2004)所創用。它涉及一般所理解的死亡概念,尤其是瀕死者的反應。
  臨床死亡的傳統定義就是心跳消失和呼吸停止;後來醫學進步了一點,發現呼吸停止了,可以藉着人工呼吸或心臟按壓器而將他救活過來。死亡的新定義又推到腦死亡或不可逆性昏迷,這種局部死亡的理論今天廣泛被接受。有人認為將剛死的病人立即急凍,希望有一天藥物發明了,可以將他解凍救活;這理論行得通嗎?有待醫學進一步的證明。
  聖經清楚指明,自從亞當夏娃犯罪後,死亡立時成為他們的侵略者。雖然亞當還活了九百三十歲,但在身體上明顯有衰老的現象,新陳代謝作用也開始減退,細胞一天一天的死去,最終還是歸於塵土。(詩篇第一百零四篇29至30節;傳道書第十二章7節)故此死亡的定義是指一個人的靈魂和他的身體分離,斷絕或停止在地面上的關係性活動“Relational Activities”,這才是真正的死亡。

  不過,死亡並非只是肉身之死那麼簡單,而是包括了靈性的死。當神吩咐亞當不可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對他說:“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第二章17節)神所強調的是靈性的死,是指一個人靈裏的生命與永生神的生命隔絕,落在黑暗罪惡之中。
  進一步的說,當亞當違背神的命令,吃了這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時,他所經歷到的,最痛苦,最可悲,最憂傷的是靈性的死。這種死亡是立即的發生在亞當的生命中,故此他不敢見神的面,落在咒詛和各樣的痛苦之中。(創世記第三章8至10節)
  若以將來的層面來看,人類還要面對第二次的死,也即是永遠的死。這種死是最可怕的,因為他將被丟在地獄的火湖裏。這種的死等於永遠的滅亡。這種滅亡的痛苦不是在火湖中一陣劇烈的痛苦後,就消失於無形;而是要受着一種“無止境”的痛苦,是永遠的刑罰。聖經說:“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第九章27節;另參啟示錄第二十一章8節,十四章11節;馬可福音第九章47節)

四.勝過死亡

  神並非願意看到人類陷入死亡當中,因此藉着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的死,擔當人類一切的罪;好叫一切願意相信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第三章16節)
  相信接受耶穌基督的人,既然已得到基督之恩典的拯救,因此深信死亡只不過是進入永恆的門檻,而非人生的終點。有趣的是,聖經形容基督徒的死是“睡了”(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14節;約翰福音第十一章11節;路加福音第八章52節;使徒行傳第七章60節),是暫時的“搬家”(希伯來書第十一章13至16節),是靈魂的“歸回”(傳道書第十二章7節)。故此保羅才會以誇勝的口吻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55節)
  主耶穌曾以祂復活的確據,為我們展現將來必然兌現的應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第十一章25節)此外,主耶穌也應許要為那些相信祂的人預備好住處,有一天必再來接他們到祂那裏去。(約翰福音第十四章2至3節)
  總之,信靠基督的人,他們的死是有福的死,在神眼中看為至寶: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第一百十六篇15節)

  也是息了自己的勞苦,在天上永享安息: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着他們。”(啟示錄第十四章13節)

  不但如此,他們復活後,更將會承受一個不能朽壞,不會生病,不會死亡之榮耀身體。(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50至54節)

  人的命運必然逃不過死亡,正所謂:“人怕死,怕死人,人人怕死人人死。”
  生命就好像一本空白的書,出生的第一頁到死亡的最後一頁,都已寫好日期。人生最多也不過是短暫的幾十年而已,你是否曾算過你還有多少天可活呢?如果你活到七十歲,你一生大概有兩萬五千個日子;如果你今年已經三十五歲,你就剩下一萬二千多天了。
  基督徒的人生,不再需要在死亡的邊緣掙扎;人生終極目標不在於今生營營役役,追名逐利,以得失衡量自己的成敗。基督徒一生最終極的目標在永恆的國度裏,這永恆的國度將開啟和牽動我們的價值觀,同時也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泉源,不斷地湧出更積極,更有力,更豐盛的生命。
  記住,沒有永生的盼望,人的生命只不過是個“零”。(鄭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