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由天上飛到人間的一把火

殷穎

 

  “五旬節”(逾越節次日後第五十日),原為一個古老的節日,但在新約時代卻開創出一個嶄新的局面,同時也拓展出傳福音的新事工: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我們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西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呂彼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革哩底和亞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眾人就都驚訝猜疑,彼此說:“這是甚麼意思呢?”(徒二:1-12)

  這個神蹟之具體形象是,首先有大風吹過[風應象徵聖靈(約三:8)],接着便出現火焰的舌頭,而舌頭正是語言的象徵。這些所謂別國的話,統計共有十五種方言,在耶路撒冷聚集的眾人,來自不同地區,所操方言各異,但卻都能聽見門徒們用他們各自的鄉談講話,實為一個劃時代的大神蹟。

  其實,當初人的語言都是相同的(創一一:1),所以才能有志一同,要造一座通天的巴別塔。神便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彼此言語不通,因而無法完成造巴別塔的工程,揭示出人的驕傲與罪惡。

他們說:“來罷!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一一:4-9)

  自巴別塔時代語言變亂之後,第一次使人能在同時以十五種不同的語言,進入他們耳中如同母語;為歷經許多世代之後,才消除了人間語言隔閡的神蹟。新約時代,由於傳福音的需要,語言逐成為傳揚福音的主要工具,耶路撒冷宣教大會,便由此開始。

  巴別塔時代因當時的人心高氣傲,以為人可以勝天,人能通天的意志為訴求,神才將當時原本統一的語言混亂,阻止了這個虛妄的行為。神若不阻止,當時的人能憑己意通天嗎?當然是癡人說夢,而其結果則可能造成神另一次毀滅世界。今天人的知識早已達成航天的太空時代,今人更能充分了解巴別塔時代人的想法是何等愚蠢。

  語言為人類相互溝通的工具,文字則為語言的記錄,今天大眾傳播的發展,已能將語言,文字與圖像變為多元媒體,已達傳播飽和狀態,而這些可用以傳揚救恩的工具,皆源自“五旬節”聖靈降臨帶來的影響。

  聖靈降臨時,由天上飛來的這一把形同舌頭的火焰,能使人都聽得懂,如同各自的母語,此神蹟的主要啟示,是宣告用語言傳揚福音時代之來臨,接着便是基督在復活升天之前,所頒下的“大使命”,信徒要向普世人類傳揚救恩,所使用的不是天使的話語,而為人自己的語言。

  雅各書告訴我們,舌頭是一個可怕的東西:“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着的。”(雅三:6)歷來人的舌尖多在傳播地獄之火,“五旬節”聖靈卻將人的舌頭改造成傳福音之火,這不禁讓我們想起當初以賽亞先知的奇妙經歷;他在異象中看見神的威榮,他的立刻反應是:“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六:5,詳以賽亞書第五至六章)其情形正如雅各書之描述,人的舌尖多半為傳播禍音的工具,是犯罪的淵藪,所以以賽亞才會誠惶誠恐地無地自容;神便差遣撒拉弗用火剪由壇上取下紅炭(象徵基督十架之血),玷了以賽亞的嘴唇,使之潔淨,才得蒙差遣,向以色列人傳遞神的信息。

  “五旬節”時聖靈不僅降臨在少數人身上,而是普降於當時的眾門徒,這一把由天上降下來的火,為普世眾人開設了一個傳福音的新講壇,但這種口才,並不是同一種模式,不是統一的“講道腔”,而是按着聖靈所賜的不同口才,有的人口才便給,有的人口吃如摩西(出四:10),但如讓聖靈的火玷過,便都能傳揚救世福音(我曾聽過一位口吃佈道家傳信息,靈力充沛,聽者無不受感)。

  今天我們這些不潔的口唇,要為主傳揚救恩,無論是口講的傳道人,以語言寫成文字的工作者,或將語言文字製成影音或圖像的傳播者,都必須要先經過主寶血的洗滌與靈火玷唇,才可有效傳揚基督救世的福音。

 

金燈臺活頁刊第175期 2015.1
作者殷穎牧師為文宣士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