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彌迦書(三)

數算主恩,仰望上帝

黃志倫

 

經文:彌迦書六至七章

  彌迦書四至五章告訴以色列百姓,在面對困境的時候,要仰望將來永遠的得勝(參上期文章〈彌迦書(二)上帝子民的盼望和安慰〉)。在這段仰望的時間,上帝的子民應該如何過日子?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我們活在世上,面對各樣困境、難處和危機,但同時又仰望主應許給我們將來永遠的勝利;在此期間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彌迦書六至七章給我們幾方面提醒:

一.數算主恩,積極生活(彌6:1-5)

你們當聽耶和華所說的話:“你要起來,向大山爭辯,讓小山可以聽見你的聲音。大山啊!你們要聽耶和華的爭辯。大地永久的根基啊!你們要聽,因為耶和華與祂的子民爭辯,和以色列爭論。我的子民啊,我向你作了甚麼呢?我在甚麼事上叫你厭煩呢?你可以回答我。”(彌6:1-3)

  讀這段經文,我們不難感受上帝心中的一種納悶。這裏爭辯的語氣,不像是一個審判官在向罪犯作出責備,卻似是一個父親在向自己所愛的孩子說話:“我的孩子啊!我在甚麼事上叫你厭煩呢?”上帝知道以色列百姓心中厭煩祂。他們厭煩上帝的律法和誡命,不喜悅上帝在他們生命當中的安排。他們厭煩上帝,放縱自己,帶着埋怨的心消極度日。上帝彷彿問:“我在甚麼事上令你厭煩?我作了甚麼事情令你感到不滿意呢?你回答我!”這裏沒記載以色列人的任何回應。上帝律法的要求真的是那麼苛刻嗎?在我們生命當中有苦難臨到很過分嗎?今天,你我有否對上帝在我們生命當中的安排感到少許厭煩?是否也有不滿?

  在這樣的一個時刻,上帝對祂親愛的子民說:

我曾經把你從埃及地領上來,把你從為奴之家贖出來;我也差派了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我的民哪!你們要追念,摩押王巴勒圖謀過甚麼,比珥的兒子巴蘭又答應了他甚麼,以及你們從什亭到吉甲所發生的事,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彌6:4-5)

  上帝要祂的子民回顧過去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上帝的帶領和安排豈不是有祂絕對的愛和公義嗎?上帝帶領他們離開埃及,從黑暗進入光明;又安排摩西、亞倫和米利暗作他們的良師益友,陪伴他們。不但如此,當他們遇見惡人的陰謀和奸人的陷害時,上帝不也是為他們化險為夷嗎?“從什亭到吉甲”那段路程,就是以色列人站在約但河旁不曉得該如何走的時候,上帝就好像以前分開紅海一樣,讓他們走過約但河,平安的渡到對岸!上帝呼籲祂的子民追念這些事,要他們把祂過去的種種恩典和帶領放在心思意念裏面。

  上帝要我們數算祂的恩典,在心中牢記祂過去的帶領。當我們數算主的恩典,追念主在我們身上所作的一切偉大的作為時,我們就不會被今生的苦況所蒙騙,而能夠堅定地、積極地往前走。讓我們按照先知的教導,回顧上帝如何拯救我們,如何與我們同在;即使是到了最困難的約但河旁,上帝也曾經多少次帶領我們平安度過。不要再厭煩上帝,不要再埋怨!讓我們回顧過去,數算主恩,積極生活。

二.追求真信仰的情操(彌6:6-8)

  基督徒在世上當如何生活?先知教導我們,不要只有外表的敬虔,卻要有真信仰的情操:

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的上帝面前叩拜,當獻上甚麼呢?我朝見祂的時候,當獻上燔祭,當獻上一歲的牛犢嗎?耶和華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為我的過犯,我可以獻上我的長子嗎?為我的罪惡,獻上我親生的孩子嗎?世人哪!耶和華已經指示你甚麼是善,祂向你所要的又是甚麼;無非是要你行公義,好憐憫,謙虛謹慎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6-8)

  從這段經文可見,以色列人一方面敬拜上帝,在聖殿中獻祭,但同時又行上帝不喜悅的事情。信仰和生活是分不開的;一個把信仰和生活分開的人,不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一個人在聖殿的牆內嚴守規條,做足一切信仰的要求;但在聖殿的牆外卻完全沒有信仰的意識,只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行事。這樣的人,恐怕不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

  我們在上帝的面前,上帝要我們做的是甚麼?是獻上一歲的牛犢嗎?按照利未記的記載,一歲的牛犢是好的祭品,是按照律法的要求所獻上的祭物。是獻上千千的公羊嗎?這不只是奉獻很多,而是大量的奉獻。上帝要我們做的是甚麼?是不是按時在主日敬拜,按照聖經的要求什一奉獻?是不是做足這一切,就等於完全了信仰的要求?先知接着說:“為我的過犯,我可以獻上我的長子嗎?為我的罪惡,獻上我親生的孩子嗎?”(彌6:7)不只是獻上祭物,甚至連親生的孩子也願意獻上;這是異教的一些錯誤舉動。先知在這裏要說的是:難道上帝要的是這些祭物或獻祭活動嗎?恐怕不是!誠然,上帝要求我們在聖殿裏面做的,我們應該做足。但是,上帝所看重的不是我們表面做足了多少,而是我們的生活有沒有信仰的情操,有沒有把信仰放在我們的心思意念裏面,作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先知說:“世人哪!耶和華已經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又是甚麼;無非是要你行公義,好憐憫,謙虛謹慎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8)

  上帝向世人要求的是甚麼呢?“行公義,好憐憫”總結了一切善行的基礎:不要剝削人,不要欺壓人,不要傷害人。“謙虛謹慎與你的上帝同行”:謙虛就是放下自己,不按照自己的意思為主導;“謹慎”在這裏有警醒的意思。這是指我們要常常警醒,全心全意與主同行;這才是真正有信仰的敬虔生活。

  上帝對我們的要求絕不停留在參加聚會和奉獻,祂更要我們在生活中與主同行。我們的生活不是任意妄為,隨波逐流的;而是要在生活中流露出信仰的情操。在職場、在家庭、在人前、在獨處的時候,沒有一刻不是與主同行。以色列人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敬虔的外貌,而是因為沒有信仰情操。讓我們彼此提醒,不但要有外在的敬虔生活,更要有內在的信仰情操。

三.仰望上帝,堅信不移(彌6:9—7:20)

  先知指出以色列人活在一個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甚至在家庭中也沒有親情可言的境況中:“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彌7:6)。活在這種處境,當如何是好?彌迦先知教導我們,縱使境況是如此惡劣、悲慘、沒有保障、沒有幸福,我們仍然要仰望上帝,堅信不移:

至於我,我卻要仰望耶和華,我要等候那拯救我的上帝;我的上帝必應允我。(彌7:7)

  一個有信仰的人與一個沒有信仰的人,面對事情有不一樣的眼光和態度。一個有信仰的人,看事情不單看到現在,還可以從信仰的目光中看到永恆,看到將來;他願意等候。而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他能夠看的永遠就是現在,被現今所困擾;他要不就是放棄,要不就是越惡越狠。先知卻說:“至於我,我卻要仰望耶和華。”

  我們應該有的生活態度是:仰望上帝,堅信不移。不要放棄,不要作惡,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上帝是一位超越時空,從永遠到永遠掌管萬世的上帝。先知說:“必有一天,你要重建你的城牆;到那日,你的地界必擴展到遠方。”(彌7:11)我們有這樣的信心嗎?用屬靈的眼光去看那尚未成就但終有一天必會成就的事情,那是信仰!耶路撒冷城雖然化為廢墟,但是七十年後,重新被建造起來。最後的勝利和榮耀是屬於上帝和屬於上帝子民的。

  為甚麼彌迦有如此把握,肯定上帝的恩典一定會臨到呢?因為他認識上帝,知道祂是那位從過去就應許要把祂的愛和恩典降在我們身上的上帝:

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不追究產業之餘民的過犯呢?祂不永遠懷怒,因為祂喜愛憐憫。祂必再憐愛我們,把我們的罪孽都踐踏在腳下,又把我們一切的罪惡都投在深海裏。你必向雅各顯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就是古時,你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彌7:18-20)

  沒有別神像上帝一樣;因為祂已應許要永遠愛我們。

  我們當如何在世生活呢?不要沮喪,不要放棄,不要作惡,不要隨波逐流。上帝永遠是施恩的上帝。讓我們數算主恩,積極的生活。不單有信仰的外貌,更有真信仰的情操,與主同行。無論環境如何,我們以信心仰望上帝,堅信不移。我們若願意這樣度過一生,就必在我們身上看見上帝更多的恩典和福樂。

 

金燈臺活頁刊第196期 2018.7
作者黃志倫牧師為新加坡神學院講師,本文是作者的講章摘錄。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