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捨家為珍珠

于中旻

  

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13:45-46)

  “天國好像買賣人,去尋找好珠子。”這個買賣人不是雜貨商;他獨沽一味,只找好珠子:不分階級,不分顏色,只要好珠子。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果然訪得了一顆重價的珠子。他彷彿就要歸臥南山,心滿意足的退休了。“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使人驚異的是,竟然有這樣的事!有這樣愛珍珠的人?世界上真的沒有,從天降世的人卻是這樣。

  神愛世人。祂的關心無微不至,好像只愛你一個人,把你污穢的靈魂看為價值連城的珍珠!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希奇的大愛,絕不能以博愛無私、仁義、慷慨、慈仁等所有的美好詞彙來歌頌。神將祂獨生的愛子賜給世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作為罪的贖價,使信的人罪得赦免,而有永遠的生命,作祂的兒女,神家裏的人。這就是祂買贖重價珍珠的行動!“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羅8:32)可惜,人竟然不能明白這樣大愛!

  在教會初期,大馬色有一個虔誠門徒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叫他去為凶殘迫害教會的掃羅禱告。他頗為遲疑,以為那將是去自投網羅;但主申明祂的旨意,亞拿尼亞就以勇敢犧牲的精神去了,按手在掃羅身上,叫他恢復視覺,並被聖靈充滿。這顆高價的珍珠,果然成為主“所揀選的器皿”,並為祂的名受許多苦難;他是使徒保羅(徒9:10-19)。

  還有生在居比路的約瑟,把所有田地變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徒4:36-37)。這人愛尋找高價的珠子,以至失去了自己的原名,得了個別號“巴拿巴”,就是“勸慰子”的意思。當保羅悔改歸主後,未充分被信徒接納;是這巴拿巴“往大數去找掃羅”,帶他到安提阿加入教會,共同使信眾遵守主道,以至為跟從這道的人贏得“基督徒”的美好稱號(徒10:24-26)。

  不過,“珍珠”並非專指睿智英哲。每一顆靈魂都失去光潤清潔,蒙上罪惡污染,需要在主十字架的寶血下洗淨;謙卑悔改,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神的獨生愛子捨了天上的尊榮,以自己的生命為贖價,買取污穢的人,因為祂慧眼識珠,看每顆靈魂是寶貴的珍珠。

  聖方濟(Francis of Assisi)不選擇作武士獵取世上榮耀;他捨棄所有家產,到普通的人群裏,傳揚基督,把每顆美靈魂當作是重價珍珠。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遠渡重洋,一生尋找“東方的珍珠”,有重大的收獲;並踏出遠方宣教的美好路徑,腳蹤引領後面的人。

  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到中國,他不相信“中國人沒有靈魂”,就尋獲了珍珠。

  耶德遜(Adoniram Judson)到緬甸,受苦難,入監獄,完成了他偉大的事工。

  賓為霖(William Burns)為主焚燒,惟以尋得珍珠為目的,進入當時殘暴落伍的人群中,親歷群毆、凶殺、生吃人心的場境,但無時不相信他們中間有珍珠。

  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往非洲“黑暗大陸”,與野獸搏鬥,歷盡艱險,為的是尋找黑色的珍珠。現在非洲新興國家紛紛獨立,努力除去所有殖民地的痕跡;惟獨對於李文斯頓深深紀念。

  戴德生(J. Hudson Taylor)有異象要深入內地,在山嶺林野各族間尋找珠子。他和內地會的尋珠足跡,給華人留下了芳香的印痕,承認他是“帶着愛來中國”,仍然作美好的見證。

  富能仁(James O. Fraser)把一生獻給中國西南的深山,在那裏尋找珍珠,成為“傈僳的使徒”,發出不止息的愛的光芒,使頌揚主的美妙歌聲,飄揚在山野叢林。

  還有許多基督徒前仆後繼,到荒山海隅中尋找珍珠;冒着隨步以身飼虎的危險,自己還可能作為獵頭人桌上的晚餐。他們在酗酒徒中間,在吸毒的人裏面,在麻風患者群中尋找珍珠。他們踏出了絲綢之路,在駝鈴聲中越過沙漠;在狂風怒濤中,抵達港岸。

  據說:當年中國繁盛的古都長安是絲路的起終點,其東市是賈販國內物品的商肆,西市是國際貿易的店鋪,所以華人買賣的物品,就普遍稱“東西”為代表。惟願今天尋找珍珠的人,就是傳送福音的人,踏出屬靈的通天之路。這些人就是天國,這些人使天國拓展,直到主再臨。

 

金燈臺活頁刊第200期 2019.3
作者于中旻博士為文宣士,聖經網aboutbible.net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