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同心

于中旻

 

水中照臉,彼此相符;人與人,心也相對。(箴27:19)

   我們會聽見人抱怨失敗,說是別人不跟他同心。實在說,這樣講是不錯。有話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看現在各行各業的失敗,就知道其不利,少不了是怪不能同心,就是要別人都必須同他的心,否則失敗罪在庶民。可也得想想:兩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不能有人總是想他說了算。心,如何個同法?

   人要能同心,必須知道人心的共同性。

   人可以照鏡子;即使沒有鏡子,可以臨水照臉。這樣就可以發現別人的心和臉跟自己的也都相似,沒有誰頭上生角。所以不要以為自己高人一等,應該彼此敞開心。你想看見笑臉,自己先應該笑臉迎人;沒有誰願意一直看見長臉或怒臉。這就是開心另外的意思。若真打開心,讓陽光照進去,陰影就不見了。

 同心甘苦

   現今的社會,多數人都在忙,談心的機會就少了。有些人一旦作了領袖,就失去了同人談話的機能—不是發號施令,就是聽取報告,只接受恭維。不會談心,是很苦的,也就無法“開”心。正如所謂:“流水不腐”。心,沒有交流,影響血液不流通,形成阻塞,自然不能避免腐敗。

   不過,談心不是說瞎聊,曠日廢事。這裏說另一種談心。最聰明伶俐的人,也會有解不開的結,難處理的問題。如果能夠互討相論,事情也許可以解決。有不少的發明,是在普通人交談的時候,偶然觸發了靈機的結果。有常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更有通俗的話:“三個臭皮匠,抵得諸葛亮。”很多的時候,人的問題是成為孤家寡人,不“諸”,所以不“亮”。有陰翳幽暗的心,難作出光明的決定;這也決定其前途不會光明。

   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是古今最傑出的軍事家。他崩逝的時候,有人發現他身上有二十多處傷痕,有的近於致命;不同的是,這些傷都在前面,背後沒有受傷。亞歷山大戰勝波斯,遠征印度歸來。天熱途中口渴。部屬為他尋得山泉的水,老遠的捧來給他解渴。亞歷山大看着盔中的水,問說:“這夠一萬將士喝嗎?”

   “當然不夠。”

  王說:“那麼,我也不喝!”

   這是最英明的領袖。因為他知道人的心都是一樣的。你會口渴,平民生養的行伍列兵,也自然會口渴。統帥與將士能夠同甘共苦,才可以同心克敵制勝。

   以色列王大衛,有過類似的事。

那時,大衛在山寨,非利士人的防營在伯利恆。大衛渴想說:“甚願有人,將伯利恆城門旁井裏的水打來給我喝!”這三個勇士,就闖過非利士的營盤,從伯利恆城門旁的井裏打水,拿來奉給大衛。他卻不肯喝,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說:“耶和華啊,這三個人冒死去打水,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如此,大衛不肯喝。(撒下23:14-17)

   可能大衛只是自己在輕聲低語,想到童年故鄉的水。他的勇士聽到了,完全能夠體會領袖的心意,因為他們愛大衛,冒死穿越敵軍防營,打了水來。大衛看到他們對自己的效忠,已經滿足了;覺得應該彼此同心,向主效忠,因此,把水澆奠在地上,像是在神面前為盟,共同效忠於神。這是更高的肝膽相照的心志。

失去同心

   絕頂聰明的所羅門王,偏生了個不肖子,是愚頑的羅波安。臣民們來見他請願,要求王體卹下情,減輕他們的徭役。自然的,王應該表現他的仁慈,才是偉大的領袖應有的襟懷。可是那位貴公子,剛好相反,竟然作威作福,誇張起自己威風,把得志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上,不同情人民疾苦!羅波安聽從少年顧問團,着意擺出暴君的面目:“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代下10:14)結果“君之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仇”,誰有必要服事那樣沒人心的獨夫!

同心向正

   大衛就不一樣了。他的心向耶和華。且從建殿事工來看,他向百姓宣告,是心口如一:“因我心中愛慕我神的殿,就在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之外,又將我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代上29:3-5)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才可以風行草偃,一呼萬諾,向神獻心。

   人民的眼睛雖然未必常是雪亮的;但人與人,心總是相對的,不能長久蒙騙所有的人民,在所有的時候。到一旦人們發現你別有居心,你領袖的寶座就消融了。

   孟子說:“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他又說:“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梁惠王下》)

   孟夫子歷來最暢銷的話,還是他所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離婁上》)孟子又說:“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公孫丑上》)不過,“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同心,絕不是惑世盜心,使用欺騙的方法。

同心之利

   有智慧的話說:“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4:12)神子民蒙得勝的應許:“你們五個人要追趕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趕一萬人,仇敵必倒在你們刀下。”(利26:8)這是多人同心,效果可以超越比例的疊加。

   在地中海東岸邊的狹長土地上,生活着非利士民族。他們人口不多,但科技發達,與埃及人同有進步的冶鐵工業。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他們感受到威脅(出15:14)。嗣後成為傳統的強悍仇敵,歷次侵擾轄制以色列人,至於“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連基本的軍工產業也不存在(撒上13:19)。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和他的隨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突擊非利士的防營,激勵群眾跟隨;以農具和倉卒聚合的人民,靠主擊敗訓練有素,裝備優良的敵軍,為以色列贏得立國以來的首次大規模的勝利(撒上14:1-23)。

   約拿單與大衛,表現誠實英雄相惜,同心相愛:“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與他結盟;約拿單從身上脫下外袍,給了大衛;又將戰衣,刀,弓,腰帶,都給了他。”(撒上18:1-4)同心是解除武裝,不設防。約拿單當然也不乏智慧,不僅識人,也同心為國。

同心見證

   亞伯蘭蒙神呼召,離開迦勒底的吾珥,隨從神的引導,往應許之地。他的侄兒羅得也和他同去。他們各自有財物和牲畜;“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亞伯蘭知道,在周圍外邦人的注視之下,他們如果上演英勇的窩裏鬥,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私心,那難算是榮耀主的事,所以絕不制裁侄兒,就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羅得既不顧及親情,更不重視神的應許:“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羅得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創13:5-13)羅得明顯不注意所多瑪人的道德狀況。

   所多瑪雖然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但商業繁盛。財富引起城邦諸王間的爭戰;五王聯軍敗給四王,羅得全家和所有的,成為俘虜。有逃脫的人來報告亞伯蘭。亞伯蘭與鄰近的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家族相處和諧,彼此結盟。“亞伯蘭聽見他侄兒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裏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擊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都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創14:10-16)

   年逾八旬的老英雄亞伯蘭,以少勝多,是因為愛侄兒,雖弱成強;長途追奔逐北,奮勇夜襲,大獲全勝。所多瑪王對這位偉大的解放者感恩戴德,願意把所有戰利品呈獻給亞伯蘭。亞伯蘭不願意沾染污穢,拒絕了財物的引誘,因為不能同心結盟。

   從亞伯拉罕的解放戰爭,我們看到同心行動的效果。原來得勝的城邦聯軍,各自注心擄獲的財物,不僅行動遲緩,更分心不能發揮最大戰鬥力,所以失敗。亞伯拉罕方面,本就敵眾我寡,自然必須同心協力,才有生存的希望,更不必說得勝的罕有機會了。同心的行動,為了美好的目標,有地方軍聯盟同心赴戰,得勇敢進攻,得神賜福,獲最後勝利。

同心團契

   人因利害關連而結合,因利害衝突而分開。人間的盟約協議,多得不可勝數,好像是為了撕毀而訂立,幾乎是每天都發生多次;甚至教會內也非少見。但真正屬主的人,“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有共同的意念和目標,“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5)。

   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團契”。百年前,和合譯本聖經譯成的時候,這詞還未普遍使用,但在今天教會已經常見了。“團契”基本的意思就是彼此“同心合意”,“相交”,“分享”等,為了上下文語境不同,必須分開同字異譯。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先有同心同靈,才會有共同目標,齊心努力—同有屬天生命,才可以有團契。“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1:5-7)我們必須先與神相交,才可以彼此相交;作光明之子,不僅與黑暗分開,還要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使光明照亮黑暗,直到進入主永遠光明的國度。

   祝主賜福,加給我們上面來的能力,“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詩34:14)。不怕人少,另有一個心志,像基甸三百,“雖然疲乏,還是追趕”(士8:4),成就榮耀的事工。今天,後起奔跑信心道路的人,也要跟隨受苦的腳步,作基督的精兵,使“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4:18-19)。阿們。

 

金燈臺活頁刊 第209期 2020.9
作者于中旻博士為文宣士,聖經網AboutBible.net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