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當公理暗昧不明時

吳獻章

 

讀經:哈巴谷書全書

  在彎曲悖謬,公理不明的世代,基督徒最手足無措的,大概是如何平衡公義和慈愛了。筆者十幾年前留美,妻子一次在交通標誌明顯的學校門口被一飛馳而來的汽車撞倒在地,神保守她無大礙,交通警察卻護着肇事白人司機,把責任全歸在妻子身上。當華人遷移世界各地時,也必常受種族歧視所帶來諸如此類不合理的待遇。就是在華人圈中,不也常經歷到政治,經濟,社會,甚至性別的欺壓嗎?世間恐難找到公理分明的義土。

  聖經中記載着許多公理暗昧不明的事件,人類的第一個家庭中的老大該隱,因嫉妒心作崇,竟把親生弟弟亞伯殺了,地裏的血彷彿在為着人間公理暗昧不明的無奈而哭泣(創四章)。在埃及地為奴的以色列民,正以數十年血汗,刻畫着人類種族逼迫的悽慘圖案(出一,二章)。義人拿伯,為着神的律法,不肯出讓祖先遺留的葡萄園,被貪心的亞哈王及王后耶洗別害死(王上二一章)。秉公行義的施洗約翰,勇敢地指責希律王搶兄弟腓力的妻之亂倫事件,結果,頭被砍掉放在盤子上,欲言還止的諷刺着人類對公理的藐視(可六章)。

  對公理暗昧不明體認最深刻的,大概是先知哈巴谷,整卷哈巴谷書,雖只有三章,卻籠罩在先知對公理不分的抱怨陰影下,其抱怨對象,不折不扣地是衝着差派他為先知的上帝來的。整卷書從鳴不平之來由,到心懷不平者的危機,到抱怨的平息,是神兒女面臨公義和慈愛難以平衡時的暮鼓晨鐘。

一.鳴不平之來由

  身為先知,對罪惡極為敏感的哈巴谷,目睹從約西亞王末期到約雅敬時代猶大國的敗壞:“強暴”,“罪孽”,“奸惡”,“毀滅”,“爭端”,“相鬥”,乃至“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一:2-4),就一股牢騷全往上帝堆:“耶和華阿,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一:2)那知,聽他禱告的神,竟然派比猶大國更殘酷,滅掉亞述帝國的巴比倫,來懲治那敗壞而危危慾墜的猶大國:“我必興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殘忍暴躁之民…他威武可畏,判斷和勢力,都任意發出…都為行強暴而來…他們譏誚君王,笑話首領,嗤笑一切保障,築壘攻取。他以自己的勢力為神,像風猛然掃過,顯為有罪”(一:6-11)。哈巴谷心裏吶喊着;這太不公平了吧?

二.心懷不平者的危機

  哈巴谷和我們一樣,當面臨公理暗昧不明時,心懷不平的問:“為甚麼?”(一:3,13,14僅三節中就出現五次!)對於“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公義聖潔的神設立刑罰懲治人(一:12-13),哈巴谷可以接受,但是不能接受的,則是神竟派“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一:13),上帝的公義在哪裏?而且將被殘忍的巴比倫所凌辱的,不是別的,竟是與上帝立約的以色列民,上帝難道已忘了祂的約(申二八∼三○章)?神啊,你在哪裏?

  我們不也常埋怨神,為何容許撒但體無完膚地攻擊那“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的約伯(伯一:1)?為何容許天災人禍降在無辜的人身上?神既是愛,怎樣容許苦難存在?--先知哈巴谷往守望所上去找神理論訴冤去(二:1)!心懷不平的他,走進他靈程的危機期!

  人類最大的危機,不是對不公義的事沒反應,而是當公理不明時,往往以更不義的憤怒,苦毒,甚至仇殺來對待那遺害二十世紀的階級鬥爭,不就是一生困苦潦倒,兒女因貧死亡的馬克思,以惡報惡的產物?引發二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不也正是受尼采“超人主義”影響,以惡報惡者的可憐寫照?明朝流寇張獻忠不也因為雜草刺痛,移恨去仇殺無數四川省無辜生靈?當公理暗昧不明時,有犯罪傾向的你我,該當留意是否能默然倚靠神,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羅一二:19),留心自己不要滑入“心懷不平,以致作惡”的險地(詩三七:8;參詩七三篇)

三.抱怨者的平息

  哈巴谷可取之處,在於他不敢越過神,凡事知道到神前求問,因此在公理昏昧不明時,因為等待仰望,說出那影響信徒的名言:“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有義人因信得生”(哈二:4;羅一:17;加三:11)平息哈巴谷抱怨冤屈的,是他俯伏神前的看見:公義的神必要審判惡人(五次的“禍哉!迦勒底人”;二:6-8,9-11,12-14,15-17,18-19)。我們需體認,人類對公義沒有完全的分辨,制衡能力,反而常被自己的感性及罪性所轄制!我們需看到哈巴谷所看到的:“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二:20),不平的心境才得休息(詩四六:10)。

  當心懷不平時,哈巴谷書中的高潮--先知的禱告--教導三樣平息不平的途徑:

  1. 怕所當怕--哈巴谷明白,可怕的不是巴比倫,而是榮耀遮蔽諸天的全能神(三:3-7),因此戰兢地開始他的禱告:“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名聲就懼怕”(三:2;16)。可怕的不是同胞的敗壞欺壓,而是自己百體中戰鬥的私慾(雅四:1),所以求神“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三:2)。因此,降服在神前(Let go and let God)。

  2. 看所該看--當不平的事臨到時,哈巴谷已學會看遠處,不看近處。那位慈愛的神不是聽到受埃及欺壓的以色列民哀求(出二:24),引導他們過紅海及約但河麼?“向江河發怒氣,向洋海發憤怒…向眾支派所起的誓…以江河分開大地”(三:8-9),“乘馬踐踏紅海”(三:15),並叫“日月都在本宮停住”(三:11;書一○:13),為要“拯救你的百姓,拯救你的受膏者”嗎(三:13)?因此,雖然犯境之民巴比倫來時,“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但信心的眼睛助我們看透環境,抱怨不平的心懷變為讚美:“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三:18-19)

  3. 問所需問:當不公平事臨身時,把問題由“為甚麼”轉化成“甚麼”,去尋求那使苦難變為祝福的神要你學的功課。英國衛斯理復興時代,倫敦街頭被野蠻男孩用石頭,雞蛋丟在身上的 Robert Raikes,把心裏憤怒的問題 Why,轉成 What,投身發展主日學,教導這些沒有機會受教育的魯莽小孩,主耶穌就是平衡公義和慈愛的最好榜樣,當公理昏暗不明時,“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二:22-23)。我們這些因祂鞭傷得醫治的蒙恩人,當公理暗昧不明時,是否願意跟隨祂的腳蹤行,成為彎曲悖謬世代中,表明生命之道的金燈臺呢?

各期文章 訂閱本刊

尋找《金燈臺》文章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