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教會與世俗文化

陳終道

 

問題討論:

1. 信耶穌的人該與世俗同化還是分別?與世俗分別是否就是與社會脫節?

2. 教會要進入社會才能影響社會嗎?教會不算是社會群體之一嗎?怎樣算進入,怎樣算是影響或是被影響?

3. 主耶穌與眾使徒是過着自顯清高的生活嗎?他們對當代社會有沒有影響?

4. 初期教會是與世俗合流因而把福音傳開嗎?當代的文化是甚麼文化?那時的稅吏是否會多取了人民的稅項,一如今日某些有官職的人受賄賂;兵丁會否用強暴待人,一如今日有勢力的人?

5. 宗教領袖會假冒為善嗎?施洗約翰是附和他們的所作所行,還是責備他們──“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

6. (路三:12-14)約翰為甚麼要責備希律王不當娶他兄弟的妻以致自招殺身之禍?(太一四:3-11)施洗約翰時代的“世俗文化”跟現代大不相同,還是原則上是同一回事?到底哪樣算是世俗,哪樣不是世俗? 

 

經文:雅各書第四章四節;
   約翰壹書第二章十五至十七節;
   列王紀下第十七章三十二至三十三節

一.“世俗”是怎樣回事?

  雅各書告訴我們:“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這句話看來很難令人接受。俗語說“入鄉隨俗”,這觀念好像與聖經相反。但這句話本身已顯明它所偏重的世俗是敵擋神的惡俗。聖經從不反對與罪惡或信仰無關的習俗,例如中國人吃飯用碗筷,西方人用刀叉,印尼人用右手…這些事都與信仰或真道無關。約翰壹書第二章使徒勸勉信徒不要愛世界,愛世界的,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凡屬世界的事,無論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或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神來的(在此世界與世俗同字)。所謂“肉體的情慾”不外是肉慾,食慾,貪慾,權力慾,以及各種活在肉身中的人會有的私慾;“眼目的情慾”特指感官方面的私慾:“今生的驕傲”指還在肉身活着的人,看自己比別人更高強,更優勝…而輕視別人的各種觀念。

  這些都不是從神來的。換言之,是從人傾向於惡的本性來的(是從撒但來的)。所有生在世上的人,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所以都不斷受到傾向於追尋這些慾念的催逼,而日漸有更多的人,更普遍地接受那些能容讓他放縱私慾的“哲理”,或各種迎合人喜好,滿足肉體的情慾,觀感和慾念,和各種使人更自高自大,自我為中心的言論。這些言論都大受歡迎,使人類在新時代不斷取代舊時代之時,一代不如一代的更走向放縱不能自約的潮流之中。每一種新的使人更放縱肉體的主張初出現時,都會暫時受到阻力,但很快就被多數人接受,變成新的潮流。於是那些原先拒絕或不接受潮流的人就變成落伍且與時代脫節的人。這就是“世俗”潮流與文化敵擋永恆神的真道不斷重演的過程。

二.以色列人的鑑戒(王下一七:32-33)

  以色列人原是神的選民,神按祂的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他們為業。摩西在他們要得迦南地之前已先警告他們說:“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裏正直,乃是因這些國民的惡,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又因耶和華要堅定祂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應許的話。”(申九:5)但他們竟忽視了摩西的警告,得了迦南之後,並沒有專心事奉神,反而隨從外邦的風俗,遠離真神,陷入各種罪中,終於亡國,為亞述所據。   

  “…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從何邦遷移,就隨何邦的風俗。”(王下一七:32-33)

  這兩節聖經是對北方以色列國亡國的原因下一個結論。以色列人到了大衛第三代羅波安,就分為南北國。北方以色列有十個支派,耶羅波安作他們的王。他恐怕百姓每年要到南方的耶路撒冷守節期獻祭,那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人心會歸向南國;所以他自己另立邱壇和祭司,造了兩隻金牛犢,告訴以色列人說:這就是代表領我們出埃及的耶和華。這事就把以色列人陷入拜偶像的罪中,整個列王時代有一句不斷重複的話:“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的那罪”,從以色列立國到亡國,這話沒有停止過。那時以色列人被教導成為這樣的人,“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從何邦遷移,就隨從何邦的風俗。”到了那一個國家,就跟隨那地方的風俗習慣,拜他們的偶像,所以這段經文中的“風俗”特別與拜偶像有關。這種風俗,也包括在屬世的文化之中。   
  以色列人是否單單因離棄神拜偶像就至於亡國?事實上他們離棄真神的結果,也就離棄神的慈愛,憐恤,聖潔…之標準,而使全國陷於各種敗德的罪行中。這些事可從先知們指責當時以色列人的罪行中證明──“以色列人哪,你們當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與這地的居民爭辯,因這地上無誠實,無良善,無人認識神。但起假誓,不踐前言,殺害,偷盜,姦淫,行強暴,殺人流血接連不斷。”(何四:1-2)“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因為他們為銀子賣了義人,為一雙鞋賣了窮人。他們見窮人頭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阻礙謙卑人的道路,父子同一個女子行淫,褻瀆我的聖名。”(摩二:6-7)

三.世俗潮流向負面演變

  為甚麼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呢?世俗不一定壞,何以說是與神為敵?因為無論是風俗習慣與文化,都是會改變的;向那一方面改變?向好的還是壞的?一定會向壞方面改變。因為人性本惡。世人卻不承認人性本惡,且說行惡是受環境影響。但人若本性是善的,何來惡的環境?所以人不但本性傾向於惡,且不承認自己的惡行,為自己編造掩飾的道理。凡能為人編造作惡不算是罪使人可安心放縱慾念的“學說”,都會受廣大群眾所歡迎。所以人的文化必然越來越向下坡。物質文明與享受不斷提高,公正,良善,道德與倫理,卻不斷下降。有一項事實無法否認,就是凡是能體貼肉體,偏袒私心,奉承討好,教人放縱等類的事,都是人容易接受的;凡是要我們拒絕肉體私慾,勸人行正路的事,凡事有節制,約束自己的言行,都比較難以接受。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忽略:魔鬼會藉着文化來敵擋福音的工作,我們不是盲目地否定文化或風俗習慣,但也不要盲目地跟隨所有的風俗習慣,因為它們的本質都是向壞方面走的。世界的虛榮,權位,財富,享樂,不知不覺的使人的心靈漸漸偏離真道。

  近年世人高舉過於偏激的個人人權,只有自己的人權,不理會別人的人權,歪曲了人權的真正意義。這種理念更助了人的自私,自是,正如聖經所說:“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提後三:1-4)

  物質的科學方面中國人落後,在倫理道德方面我們未必落後。這和思想古舊是完全兩回事,我們必須看清,文化是不斷在演變的,卻是向着負面演變,道德觀念必然一代不如一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未必會因物質文明或心理學的進步而改善,卻會因人更趨向自我中心,更重視自己的成功,不擇手段的“自由競爭”,使人更精明也更無情(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在高呼和睦聲中,爾虞我詐,因而增加人際更多爭端。這就是新潮文化所帶給人的新煩惱。

四.教會群體與傳道方法

  教會應把福音傳到地極,卻不等於說教會要跟上社會的群體的潮流。福音是要把在世界的罪與慾之權勢下的人救出來歸向神,不是把已在基督裏的人引向世俗。“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二六:18)

  神用任何方法救人,只要能救人,方法可以靈活;但我們不能放棄基本原則,就是必須引到救恩最實際的問題上,例如人若不知罪就不會悔改,不悔改就不會歸向神,也就不會真正接受耶穌基督作他的救主。若只想到神是慈愛而不會懲罰罪的,那就不需要救恩了!耶穌說:“我來是救罪人,不是救義人。健康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神能用任何不合用的人和不理想的方法拯救失喪的人,卻不會改變福音真理的內容,所以我們不能用虛假的儀式或方法去取代真誠的悔改,接受救贖之恩,歸向真神。所以教會要完成福音使命,要抓緊福音的基本原理。

  照筆者所知,有些人信主竟是非基督徒帶領的。(1)有還未信主的人說:某某禮拜堂的禱告會很靈驗,你去吧。那人去了,聽牧師講解聖經真理,終於信了主,不是因禱告靈驗,而是認識自己在罪的權勢下的無能,認識基督是生命的主。(2)在大陸時有一位陳默生教授,他讀詩篇和雅歌,是用文學的觀點來讀的。大學裏有一個團契,教授鼓勵他的學生去參加,結果有一個人信了主。問他是誰帶你來的?他說是陳教授鼓勵他來的。大家都知道陳教授不信主,他讀聖經只是欣賞文學。但事實上竟有人因他信了主。(3)新約聖經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她有五個丈夫,現在有的還不是她的丈夫。她遇見了耶穌,指出她的罪,又告訴她所需要的是能解除她心靈乾渴的活水。她跑去對城裏的人說,有人把她已往的事都說出來,“莫非這就是基督麼”?這句話可見她對基督的認識還很初步,還未深識基督,但結果引領了許多撒瑪利亞人信主。那些人見了耶穌後,對這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約四:40)

  神可能藉不同的方法或不大合用的人拯救失喪的靈魂,卻不等於說神不要教會成為與世俗有分別的群體。世人所有的群體(社團),都不是以敬畏神為中心的。他們各有自己的宗旨和活動範圍。惟獨教會卻是以神的旨意和事奉神為中心的群體,是領受了神的生命之人的聚合。神把這些人召聚在一起,學習以神的話語為標準的愛心,公義,活出神的各種優美德性,建立天國子民的價值觀,人生觀,形成天國的“文化”。

  基督徒原本是一團黑炭,在神的愛火中變成有光有熱,能給人光明與溫暖的群體。這正是初期教會影響社會的原因。沒有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不可能也學不會過這種生活,正像初期教會中有一位被撒但充滿的亞拿尼亞,他不能領悟初期教會幾千人在一起過凡物公用的生活是怎麼回事,因而假裝完全奉獻,以為神是可被人欺哄的(參拙作使徒行傳講義五章一至十一節詳解)。神不是把一群沒有神生命,未得聖靈更新的人放在一起,而是把那一百二十人與三千悔改歸神,領受聖靈的人聚在一起,藉這整個體影響當代的社會。今日教會雖未必像最初期教會有共同生活的日子,卻理應追求因被神的愛充滿而顯出是神兒女的生活,並保持同心合意興旺福音的心志。

五.基督與使徒抗拒當代文化的行動

  猶太人的文化是以舊約聖經的教訓為主體;基督的救恩若要迎合當代文化,早就猶太教化了,那裏還會有福音真道的存在?無論主耶穌和使徒所傳的,都不是當代猶太教的道理而是救恩的真理。施洗約翰和主耶穌,一開頭傳就宣告“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信福音。”叫猶太人悔改信福音,信的是甚麼福音?要他們從那只有宗教外表而沒有實質的各種罪行中悔改。怎樣悔改?悔改信福音(可一:15),悔改歸向神(徒二六:18),悔改得生命(徒一一:18)。

  1. 主耶穌對抗當代的文化:祂一再嚴斥當代的宗教領袖假冒為善,以宗教的儀式規條取代實際的信德;注重外表上守安息日,卻常在安息日設計陷害耶穌;(路六:6-11)“薄荷,茴香,芹菜都要奉上十分之一,以表示他們的虔誠;卻在暗中侵害寡婦的家業。”(太二三:14節小字)如此大膽的假虔誠,使人誤以為他們的神是可受人欺騙利用的,這正是福音真理所要指責的錯誤。

  2. 保羅對抗當代猶太人的文化:上文提過猶太人的文化主要以舊約聖經為根據,使徒保羅根據舊約律法,指明當代律法主義的文化,法利賽人的錯誤,特別以割禮的禮儀為靠律法誇口的代表。在羅馬書,加拉太書中痛陳靠律法稱義的錯誤。更令人敬服,保羅同樣根據舊約律法講明恩惠的福音真理,不但在他的書信中如此辯明,在使徒行傳中,也一再“本着聖經”(即本着舊約聖經),向猶太人辯明救恩真道(徒一七:2,一八:28),恩典的福音,這憑恩典得救的福音及其生活為人的原則,無論對猶太人,希臘人,或羅馬人,都不是他們的文化,而是保羅從天上神的啟示而來的(加一:11-12,參弗三:1-6)。

  3. 保羅對抗當代希臘人的文化:保羅到了雅典,看見滿城偶像,心裏焦急(徒一七:16)。有“以彼古羅”(Epicuren)“斯多雅”(Stoic)兩門的學士與保羅辯論,因而有解經家認為保羅用當代希臘哲學與當代人辯論,事實不是這回事。聖經明說:“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徒一七:18)。緊接着保羅按聖經指明創造萬物之神。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又勸他們悔改歸向真神,因神已使耶穌從死裏復活,又設立祂按公義審判萬人。(徒一七:22-23)保羅不是用當代哲學跟那兩門的“學士”辯論,及乃是用耶穌基督受死,復活,再來的救恩跟他們辯論。保羅不但不是順應當代的文化而隱藏福音,倒是明明宣講福音真道,更正人間文化的錯誤。

  4. 彼得與眾使徒:照樣,初期教會的彼得與眾使徒,不是憑關懷社會把福音傳開。關懷社會偏重於社會的福利,安寧,公理,貧富…這些都是好事,卻都是肉身方面的事,與靈魂得救只有間接的關係。彼得與保羅的講道中,一再講明基督受死復活…之福音,明知當時的猶太人不接受,但那是救人的福音,他們雖在此一再受迫害,毀謗仍然忠心傳講。

  關懷失喪靈魂則是教會的首要使命。主耶穌用了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之後,許多人乘船追蹤要找祂,也有人要“強迫”祂作王。祂卻回答他們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約六:27)主的回答,已非常明確的說明甚麼是祂和祂門徒們(整個教會)的主要使命,不是肉身的飽足,是那能使人得着永生生命的食物。照顧人的身體是主所樂做的事,但那是終必朽壞的生命;給人存到永生的食物──救恩真道,才是祂降世為人的目的,因為那是存到永恆的真道。

  

六.基督與使徒如何抗拒當代文化

  今日基督徒應看清楚,若我們能夠憑人間的學識,聲譽,才華,社會高位來改造社會,救人靈魂,耶穌基督就不必降世了。抗日戰爭時期(也包括任何時期)許多大學生高呼反貪污,反官僚,反腐敗…到他們自己畢業不到三,五年,已經貪污,官僚,腐敗得比他們所指責的官僚更甚。基督徒應從世俗的壞潮流中分別出來,在靈性生命上學習彼此相愛,保守純一愛主的心,像初期教會那樣,才能使許多滿肚子是世俗觀念的人不但聽見福音,且看見許多被福音的大能更新了的人群而願意歸信基督。今日教會不是沒有人來,而來的人多半都留不住,來了又走了。那不是因我們四面的牆造得太高阻擋了他們,也不是缺乏向外號召,而是缺乏內在溫暖的吸引力!讓我們留心思想基督與使徒的教訓,作為我們追尋的標竿吧!

  1. 主耶穌說:“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一七:19)主耶穌已經是聖的,為甚麼祂還要為我們自己分別為聖?分別為聖是驕傲,自以為義,自顯清高嗎?為甚麼主耶穌要在禱告中這樣告訴神?祂不享用門徒對祂應有的敬重,反為門徒洗腳;祂原不須納稅,卻為不絆跌那收稅的人,吩咐彼得釣魚上稅。“祂並沒有犯罪,口中也沒有詭詐,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二:22-23)這就是祂的分別為聖了。祂不是在外表行動上擺架子,擺氣派的分別為“勝”,而是在愛心,謙卑,聖潔,良善的生活上顯出分別為“聖”。

  2. 使徒彼得說:“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從我們信主以來,曾有人向你我問說:為甚麼你們信耶穌的人能經許多苦難委屈,仍存喜樂?為甚麼你們能真誠相愛,不怕受騙?若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是否因為他們在我們身上看不出我們是跟從耶穌的人沒有值得他們求問之處?是否因你所領受的道種,從未結出子粒來?

  3. 使徒保羅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保羅是教信徒與世界隔離還是與世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上有分別?信徒應在生活為人,財利,虛名,享樂,縱情上與世俗分別?那才是使徒教訓他們的目的。

七.省思

  現今,基督徒可能不先向世俗的潮流,信仰…低頭,仍穩握政治權力或社會高位的嗎?還有像約瑟,但以理那樣的信徒,在全然屬外邦異教的信仰的君王手下,保持自己的信仰的政治家嗎?若有基督徒幾經奮鬥才取得社會高位與聲望,他們敢指責皇室或高官的腐敗品德嗎?施洗約翰是先取得權位才指出希律王之行事不當嗎?使徒時代的教會是追求取得社會權位而影響社會,還是追求在生活見證上顯出與世人不同而影響當代的社會?他們是憑偽裝的敬虔而受外人敬重,還是因他們真誠的相愛而得眾民的喜愛(徒二:47)?我們要做一個掛着鑲滿鑽石的十字架,向世界炫耀的基督徒,還是做一個真正背着“十字架”走天路的基督徒?

各期文章 訂閱本刊

尋找《金燈臺》文章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