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在冷手術房中被出賣

吳獻章

 

經文:約翰福音第十八章1至18節

  受難節記載的是聖潔的神子被出賣的真實故事。
  那一夜,神子耶穌禱告完畢,走過汲淪溪,就是一千年前大衛王被兒子背棄後“逃宮”時曾走過的汲淪溪(撒下一五)。接着因拜金主義猶大的“臥底”,嫉妒的宗教領袖的圈套,和羅馬帝國的軍事行動等聯手,祂立刻走入被抓(約一八:1-14),被否認(約一八:15-27),被出賣(約一八:28-40),被嘲笑(約一九:1-22),被釘(約一九:23-30),被埋(約一九:31-42)等一連串的“驚爆”!
  那一夜,耶穌無助地站立在兵丁,千夫長,祭司長,法利賽人,大祭司亞那面前,即使有火把為背景(約一八:3,18),但從炭火旁烤火的差役和準備三次不認主的彼得眼神中看出去,耶穌卻顯得格外冰冷,如同在手術房內的病患,等待人類的宗教界,政治界,經濟界聯手封殺!在被釘十架之前的耶穌,早已領受了人情的冷暖無常,連最親近的學生彼得,也自私到只顧暖和自己身體(約一八:18);眾叛親離,耶穌被賣的這一夜,好冷!

一.神兒女的文化可能很反神

  耶穌是在天父的時間到了以後(約一七:1),才將自己交給罪惡的世界來夾殺。祂行了天父旨意,仍須喝苦杯(約一三:6-10),闡述了神兒女在世上最重要的事:行父神的旨意,即使有苦難等待。原來,順服上帝旨意的人不能免於人間苦難,因為人間的文化本質上是反神的!
  橫在耶穌前面的,有兩個跨世紀大審判,陪審團先是猶太宗教領袖(約一八:12-27),後來是羅馬帝國的巡撫(約一八:28-40)。Mel Gibson的耶穌受難記一上演,怕被指控成害死耶穌罪嫌的猶太人,批評Gibson不該在該劇中“指桑罵槐”。誠然,沒有彼拉多的同意,猶太人是不能釘死耶穌。但是猶太人和彼拉多一樣,皆不能藉“洗手”以示無辜,耶穌的死是“政教掛鉤”的結果!
  但是約翰有更深的闡述:耶穌的死是為世人,不單單為猶太人而已(約一:29“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沒錯,是猶太人藉着公會審判了耶穌,且在羅馬帝國的允准下,送祂上十字架。但是嚴格來說,是整個墮落反神的人間,聯手將無罪的耶穌送上十字架。在那一個冰冷的夜晚,出賣耶穌,“全民公投”,你我都有分!犯了罪的世人,容不下聖潔的神子。那一夜,我們也在炭火旁烤火,且也冷眼看着耶穌被出賣!

二.神兒女的心意可能很反神

  約翰沒有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沒有記載耶穌醫好那僕人(路二二:51),但卻記載這世紀大審判前面那不起眼,但卻令人顫慄的炭火(約一八:18)。其他福音書都記載彼得削去僕人的耳朵,但只有約翰記下那僕人的名字。四本福音書雖各有所重,但都共同記載一件事:動粗,最勇敢的彼得,卻也是三次不認主的膽小鬼!他們共同的打了彼得耳光:在小小的女子面前竟站不起來(約一八:17)!
  覺得自己比別人強的彼得(約一三:37),看不到自己的軟弱。彼得哪知道,他不僅已經論斷了別人(的冷漠不愛主),他“過動兒”式的忙碌,反而阻止了上帝的計畫!我們對自己的瞭解不是也很膚淺嗎?對上帝的計畫更不瞭解,還在怪罪別人為何沒有熱心投入事奉?尤有甚者,保羅信主前抓基督徒入獄,回教徒藉着殉道手法屠殺眼中釘,異教徒盲目拜假神以至殺人獻祭等,不也都認為自己在服事上帝?其實他們離上帝很遠!
  這不稀奇,在教會歷史中,十字軍東征就是扛着十字架的旗幟,在屠城,屠民,大開殺戒之前,還有教士為殺回民祝禱,結果造成回教徒與基督徒間的歷史仇恨,至今仍是回教宣教事工的絆腳石!我們需要一再被提醒,除了聽從有本事差遣十二營天使的耶穌的話,“動刀的死於刀下”,且乖乖的“收刀入鞘”外(太二六:52-53),更要提防:藏在我們熱血後面的心,往往很殘忍,很反神!

三.神兒女的危險可以很安全

  1. 讓天上的視野主導人間眼界

  在受難節我們學的第一個功課是,在無神,反神的文化中,定睛去學習那拒絕人情,單為神旨的耶穌。瞧!即使有消費主義者猶大要出賣祂(約一八:2),上帝的計畫不能被妨礙延宕。你我在困境時,當將自己的視野抬高,讓大祭司的禱告墊在心田(約一七),帶着天上的眼光來看人間。“低潮就是往高峰的開始”,J. B. Phillips說得對:“You belong to the power which you choose to obey.”雖然在人間這冷手術房被出賣,但十字架之後有復活等待着。記住,“順服讓權柄延伸”,也記住,“順服權威往往可以顛覆權位”。君不見,該亞法的諷刺與自私(約一一:49-52),卻成就上帝的旨意,最後顛覆了宗教領袖的謀算(太二八:12)?

  2. 在對立的世界裏,伸出僕人釘痕的手

  人間的意識型態中,因為沒有神,乃至反神,往往造成對立,以至社會在其中內鬥,內耗,空轉。一方面,猶太領袖因嫉妒,猶大為貪財,聯手綁架羅馬兵丁,抓耶穌去受死。一方面,彼得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試圖“綁架”耶穌走革命道路!兩方面都是屬血氣的,兩者都有解放神學的痕跡,都認為在事奉上帝,卻產生了對立的世界!耶穌卻在刀光劍影的對峙中,伸手醫好僕人馬勒古的右耳(路二二:51)。來聽聽聖法蘭西斯的禱告,好讓我們在對立的世界裏,學習成為“和平之子”: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在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

  3. 守望者是教會事工成長的根基

  在第十四至十六章(所謂的farewell discourse)之後,約翰以第十七章大祭司的禱告,為祂在世上事奉的最高峰,且為耶穌被出賣的事件鋪路。耶穌在第十七章禱告完後,就進入第十八章的冷手術房。神兒女的禱告不一定能阻止苦難,更完整的說,禱告預備神兒女進入苦難。約翰所記載大祭司的禱告,卻是扮演着在苦難堅持下去,且能得勝的重要關鍵。當教會面臨屬靈爭戰時,或當有人正經歷到冷手術房中的冷酷時,代禱者,守望者就成為撐住這些人可以“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的精神支柱(雅一:4)。另一方面,教會推動聖工,不能沒有禱告,有了亞倫和戶珥共同扶着摩西在山上禱告,方能奠定了山下約書亞爭戰的得勝(出一七:11)。

  4. 環境越複雜,越需要簡單的“我是”定律

  有眼不識泰山的兵丁,在宗教領袖和“臥底”的猶大的引導下,來到客西馬尼園抓人,小人物想抓大人物似乎會緊張,他們竟然只因耶穌的一句話,而“退後倒在地上”(約一八:6)。原來,這位耶穌不僅是大人物,是位“全知”者(2節“猶大知道那地方”,而4節卻用“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來對比),更是“全能”者。當祂說出自己的“廬山真面目”—“我是”時(約一八:5, 8),就帶着“排山倒海”的威力,成為面對複雜環境,乃至被送入冷手術房的人,得安慰安穩之源。不要忘了,就是因着耶穌說“我是”,瞎子的眼睛被醫好(約九),死人得復活(約一一)!從整個約翰福音看,耶穌的“我是”身分是失喪世人的盼望:
  a. 我就是生命的糧(六:35, 41, 51)—對飢餓的人
  b. 我是世界的光(八:12,九:5)—對在黑暗裏的人
  c. 我就是門(一○:7, 9)—對在外面受賊和強盜欺侮的流浪漢,沒有安全感的人
  d. 我是好牧人(一○:11, 14)—對迷失的羊
  e. 我是復活與生命(一一:25)—對面臨死亡的人
  f.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一四:6)—對沒有方向,原則,和生命的人
  g. 我是真葡萄樹(一五:1, 5)—對沒有歸屬感的人
  原來,神兒女在冷手術房的困境中,安全感來自抓住簡單的“我是”定律。

  5. 在冰冷的世代,隱藏在大牧長膀臂下

  耶穌知道自己的道路,也知道神兒女的道路。耶穌身上有醫病趕鬼的能力,一句話就可以斥責神兒女周圍的敵人。當仇敵以世上所有的管道包圍神兒女時,耶穌會挺身而出,不僅醫好馬勒古的耳朵,保護了闖了禍的彼得,更在出賣者的面前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你們若找我,就讓這些人去吧。”約翰寫福音時,還在此“以經解經”,強調“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說:‘你所賜給我的人,我沒有失落一個’”(約一八:8-9),遂保了彼得一命,儘管他即將三次不認主!
  曾因事奉中受傷,被冰冷的世代所出賣過,甚至因而怕受第二次傷害而不願意事奉的您,是否看到這位大牧者仍然滿心憐憫慈愛,不僅將先前祂的應許,應驗在彼得身上(一七:12,六:39,一○:28),不記前嫌地用他,使他成為初代教會的領袖,現今,祂也要用復活的膀臂托住您,好讓您在冰冷世代中找到避難所,並成為見證傳揚祂的神僕!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二八期 07.3
作者吳獻章博士任教於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