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讀經講義



第三段 信徒處世的本分(2:11—3:12)

讀經提示

  1. 信徒要怎樣禁戒肉體和私慾?為甚麼要禁戒?
  2. 信徒要怎樣應付外人的毀謗?
  3. 信徒要怎樣順服政府?
  4. 僕人該怎樣對待主人?為甚麼彼得說“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
  5. 試按基督受苦的榜樣列出教訓,說明:(1)信徒為甚麼要為主受苦?(2)該怎樣為主受苦?
  6. 分析二章24至25節,並解釋“你們便得了醫治”的意義。
  7. 你對於聖經說妻子要順服丈夫的觀點如何?
  8. 丈夫該怎樣對待妻子?
  9. 婦女該有怎樣的服裝?
  10. 信徒要怎樣對待教內弟兄?

第二章

11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12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13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14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15因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們行善,可以堵住那糊塗無知人的口。16你們雖是自由的,卻不可藉着自由遮蓋惡毒,總要作神的僕人。17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18你們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19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20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22祂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23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24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25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第三章

1妳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2這正是因看見妳們有貞潔的品行和敬畏的心。3妳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載金飾,穿美衣為妝飾,4只要以裏面存着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5因為古時仰賴神的聖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6就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妳們若行善,不因恐嚇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兒了。7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8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9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10因為經上說:“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11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12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唯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

  上文所講的是注重信徒在神面前的地位、尊榮與信徒對神應有的責任和本分。這些都是關係信徒與神之間的事。本段則注重信徒對人方面的關係,包括國家、社會、家庭等。在此分為:

壹 如何對待外邦人(2:11-12)

  這兩節聖經是指導信徒如何在外邦人中榮耀神。這“外邦人”就是教外人,不信主的人。這種稱呼原本是猶太人用來稱呼一切外族人的,但使徒顯然借用以稱呼一切不信者。在此使徒指出信徒對外邦人最重要的是:要在外邦人之中榮耀神。

一.應禁戒肉體的私慾(2:11)

“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2:11)

  肉體未必指身體,聖經中的“肉體”有時是指肉身(如:林前5:5;腓3:4-5),但多數都是指我們在亞當裏的舊性情,並且聖經常將肉體與私慾連用(加5:17-24)。但所謂情慾或私慾亦不是只限於姦淫或污穢的罪惡,乃是包括加五章19至21節的種種壞事。

  彼得勸勉信徒要“禁戒肉體的私慾”;因為亞當犯罪以後,人類的慾望常常超過常軌,不能自約,而只能隨從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弗2:3)。但信徒既有生命聖靈的律在他們心中(羅8:2),且是“有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當然不應當再隨從心中所喜好的去行了。

  注意彼得在此用很誠懇的態度,勸告信徒。在本節首句“親愛的弟兄阿”,已表示他對信徒親切的態度。這種親切而誠懇的存心,對於勸告屬肉體的弟兄更是不可少的。因為體貼肉體的信徒很容易被觸怒,而他被觸怒的結果,可能不但不回頭,且會給魔鬼留地步,使他更加與主內弟兄疏遠。所以彼得的勸告是我們很好的榜樣。當我們勸告人的時候,應當自己謙卑,存着愛心,卻不可像一個律法師或審判官的態度來勸告人,因為忠告而沒有愛心,是很容易使人跌倒的。

  彼得在勸告中提出有力的理由,說明何以信徒當禁戒私慾,就是因為我們“是客旅、是寄居的”。任何作客旅的人,都應當謹慎自己的起居飲食,恐怕在路途中引起疾病、阻礙行程。旅客的目的是要走向目的地,不是戀棧在旅途中。本書一章中已論及信徒是“客旅”,在此重複講論,似足以表示彼得自己的生活態度,是以自己為客旅與寄居者,等候那永久的家鄉。

  “禁戒”表示私慾是不容放縱、需要約束的。它是“與靈魂爭戰的”,要使我們的靈魂隨從它的意思而行,不隨從聖靈而行(加5:16-17)。我們“禁戒”私慾的方法就是體貼聖靈,不體貼肉體(羅8:5-6);站在聖靈一邊,不站在肉體一邊。“不要為肉體安排”(羅13:14),是“禁戒”肉體私慾的另一種方法。許多人整天所思想的,不過是為肉體“籌算”、“安排”,使它可以放縱而已。但基督徒卻應當籌算如何披戴基督,而不是給肉體安排機會。

二.應當品行端正(2:12)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2:12)

  消極方面應禁戒私慾,積極方面則應有端正的品行。

  “端正”原文 kalēn,有誠實而美好之意。在提前一章18節,六章12節中的“美好”原文 kalēn,與這裏的“端正”相同。

  “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這意思並不是說在弟兄中就可以不端正,而是表示在外邦人之中要格外小心謹慎的意思。因信徒在外邦人中的一舉一動都與神的榮耀有莫大關係。並且外邦人是十分留心我們行事的,他們既在罪中生活,便要在信徒身上尋找藉口。所以,若信徒的行事不“端正”,不但不能榮耀神(太5:16),反而會給外邦人譭謗的把柄和藉口。

  本句亦反面暗示,信徒之間,若看見別的弟兄品行不好時,不應當像外邦人對待信徒那樣,據為口實,譭謗弟兄;乃應本着主的愛互相勸勉、互相體諒。反之,若將弟兄的軟弱在外人跟前談論批評,以博取外人對自己的好感,就更羞辱主了。

  注意,“你們在外邦人中”,這“你們”與“外邦人”顯然將信徒與非信徒分為兩種立場的人。所以信徒不但自己應當有好品行,亦應勉勵別的弟兄品行端正,更不可去破壞別人的好見證,因我們是站在同一個立場上為福音作見證的。

  “叫那些譭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這裏告訴我們勝過別人譭謗的最好方法。不是用口來爭辯,乃是用一種堅強的美好見證,使譭謗的人無話可說,甚至使他們所譭謗的話不能取信於人。

  “好行為”不是虛假的“偽善”,乃是真實的善行,才能讓人“看見”而歸榮耀與神。一切虛假的善行,都只能暫時欺瞞人的眼睛,終久必露出真相。這些“看見”信徒有好行為的人,既是那些原要“譭謗”信徒的人,他們必然是已有成見或蓄意作對的。這樣,信徒若不是有真實的善行,絕難以改變他們的成見,消解他們的誤會,或感化他們種種含敵意的存心。

  “便在鑒察的日子”,“鑒察”中文聖經的小字作“眷顧”,指神的眷顧。這意思就是:當別人譭謗我們是作惡,而我們卻顯出好行為時,神便會按着祂的時候眷顧我們,使人的譭謗被顯明是不真確或錯誤的,而我們的見證則被顯明是“端正”、美好的,便使人歸榮耀與神。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