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讀經講義



五.苦難叫我們認識主的救恩(1:8-10)

“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1:8-10)

  第8至9節是保羅追述他在以弗所時,銀匠底米丟挑唆群眾引起騷動的光景。當時他們幾乎連活命的指望也沒有了。那些群眾情感沖動時,甚麼事都做得出來,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徒十九章28節說:“眾人聽見,就怒氣填胸”,甚至滿城都轟動起來。這樣忿怒的群眾,很可能在未經律法審訊的手續之前,就把保羅和他的同工活活打死。所以保羅在這裏說:“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死,這證明不是靠人的能力,乃是靠那叫死人復活的神。照保羅在這裏所敘述的遭遇,他們所蒙的拯救,實在是“死而復活”的拯救。

  “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本句很容易被領會作祂曾救我們脫離滅亡。雖然按信徒的經歷來說,主的確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但按本節來說,卻不是指得救的經歷,而是指上文保羅在以弗所遭遇危險的經歷,因為:(1)原文“極大的死亡”之前沒有指代詞“那”,新舊庫譯本譯作“這”,以表示是指上文的危險。(2)“死亡”不一定是滅亡的死亡,可以指任何一次死亡或死亡的危機(參英文 NASB)。(3)原文“救”字本節共用過三次,都不是通常新約用以指信徒“得救”或“救恩”的 sōtēria 而是 rhuomai,是救援,解救,釋放的意思。也可以譯作“脫離”(羅15:31)或“搭救”(彼後2:7、9)。

  使徒保羅從他過去得蒙基督奇妙搭救的經歷中獲得信心,深信現在或將來,主也必同樣拯救他。主不只是過去的主,也是現在的主,不論靈性方面或肉身方面,過去或現在,祂都同樣拯救我們。

  “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本句固然可以指患難方面的拯救,也未嘗不可以指身體得贖方面的拯救。因為不論是肉身或是靈魂的拯救,都包括在基督救贖的恩典之中了。在危難或疾病中得蒙拯救,只不過稍微預嘗身體得贖那奇妙的救贖能力罷了。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