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讀經講義



二.如何顯明基督(4:7-12)

  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中把基督比作“寶貝”。基督住在我們心中,就是我們裏面的寶貝。這寶貝能夠叫我們勝過各樣的環境,在各種患難裏面得勝。從前富有的人,常常把他們的寶貝藏在瓦器裏面,然後再把整個瓦器埋在地底下。保羅可能借用這樣的事作為比喻,說明基督怎樣住在信徒的心靈裏面。保羅和他的同工都為福音經歷過苦難,而且他所受的苦難比別人更多。他既然能夠勝過那許多的患難、許多惡劣的環境,證明那莫大的能力是出於那住在祂裏面的基督。正如寶貝放在瓦器裏面,不是瓦器有甚麼價值,乃是瓦器裏的寶貝才有價值。不是瓦器叫人羨慕,乃是寶貝才會叫人羨慕。瓦器所以會被人很珍重地收藏在地底下,不是瓦器本身,乃因瓦器裏面的寶貝。照樣,保羅和他的同工能夠為基督和福音受各樣的苦難、逼迫,不是因為他自己算得甚麼,乃是基督住在他裏面的緣故。

1. 寶貝為甚麼放在瓦器裏(4:7)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4:7)

  保羅先把“寶貝放在瓦器裏”的目的說出來,神為甚麼把這個寶貝放在瓦器裏面呢?不是要顯出我們這瓦器的尊貴,乃是要顯出這寶貝的奇妙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個能夠彰顯基督的“瓦器”,而不是彰顯自己這器皿。我們一切所做的,都是要證明顯在我們身上的能力,不是出於我們自己而是出於神。我們能夠勝過各種的逼迫患難,都是主的恩典。

  對哥林多教會來說,他們對保羅的各種猜疑、毀謗(林後12:16-17),甚至無知地接受“別人”的挑撥;懷疑保羅為甚麼沒有教會薦信,把保羅看得比那些誘惑他們的人還不如。保羅卻沒有因此灰心。他能夠忍耐他們,正是因為那住在他裏面的“寶貝”之能力。

2. 寶貝怎麼顯出能力(4:8-9)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4:8-9)

  當保羅第一次遊行佈道的時候,在以哥念、路司得、安提阿幾個城市裏,都受到猶太人的逼迫(徒13—14章)。在路司得的時候,猶太人挑唆眾人用石頭打他,甚至以為已經打死了,豈知他卻靠神的大能又再起來傳道(徒14:19-21)。後來到了腓立比(徒16章),他因為趕出一個使女身上的鬼,被人陷害而下在監牢裏,兩腿上了木狗,又被人打了許多棍,但是他們唱詩禱告直到半夜,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門全都開了,於是他帶領獄卒全家信了主。再離開腓立比到帖撒羅尼迦,有三個安息日在那裏傳福音(徒17:1-9)。那些不信的猶太人,召集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要逼害保羅,他終於被遂出帖撒羅尼迦城。然後到以弗所(徒19章),又受到銀匠底米丟的反對,甚至全城都轟動起來。保羅在本書一章8至9節說過,那時他“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

  所以本章8至9節,實在就是簡略的形容他許多次為福音所受的逼迫,但卻在各樣危險的環境中得到神的拯救。雖然四面受敵,到底沒有被困住,神終於從天上給他開出路。雖然心中難過,卻沒有到失望的地步。被人逼迫,但沒有被神丟棄。雖然被人打倒了,但沒有死亡。這些都是他本身寶貴的經驗。雖然只有幾句話,但已經夠叫我們深覺慚愧。因為我們跟保羅比較,相差太遠了。我們不但很少,甚至沒有被人趕逐、或挨打過,就是受人毀謗也不過是偶然的事。我們受這樣輕微的逼迫,卻常覺無力得勝,擔當不起,甚至怨天尤人,不願意再走十字架的道路。

3. 藉着死顯明生命(4:10-12)

“身上常帶着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着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4:10-12)

  這三節經文是相同的意思,但是保羅一步一步地把相同的意思說得更清楚。10節說他“常帶着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怎麼帶着耶穌的死呢?就是站在像主耶穌被人釘死的那一種光景。也就是常常帶着耶穌十字架僕人的記號。被世人看作是“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林前4:11-13)。但就在這樣軟弱、卑微的情形下,使徒保羅把福音傳遍了小亞細亞和東歐,以致影響整個世界的歷史,拯救了無數的靈魂,實在顯明了他的工作是出於基督的能力。

  “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由於使徒們那樣甘心為基督站在被人輕賤、被世界丟棄的地位上,卻還勇敢、忠心地傳福音,基督榮美的生命就藉着他們,在這看得見摸得着的肉身生命上顯明出來了。

  11節就是第10節的解釋。“我們這活着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就是解釋第10節“身上常帶着耶穌的死”的意思。所謂“帶着耶穌的死”就是常被人看為是該死的,常處於幾乎被處死的地位上。本節下半“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是解釋第10節下半“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這二節的下半節意思很接近。而11節下半特別加上“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只是強調這肉身的生命是必死的而已。基督曾在肉身顯明了神的大愛與大能,現在祂卻要用我們這些還在肉身活着的人,顯出祂的大愛和祂的榮美生命。

  保羅甘願為基督的緣故,被人看作卑賤,並且一心相信基督的能力和拯救。他實在經驗了與基督同釘死的經歷,實在地承認他本來就是應該交於死地的,當他經歷十字架的死的時候,基督那榮美的生命,也就顯明在他必死的身上了。

  12節的“死是我們身上發動”,這“發動”原文 energeō,在中文聖經中多半翻成“運行”,如林前十二章6節、11節,弗三章20節;但在羅七章5節則譯作“發動”,林後一章6節譯作“能叫…”,雅五章16節譯作“發”(所發的力量)。

  “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就是說當死在我們身上作工運行的時候,生就在別人身上作工運行。

  英文 NASB 譯本,本節譯作 so death works in us but life in you(即:這樣,死在我們裏面工作,生命卻在你們裏面工作)。

  在基督十字架救贖的工作中,不但把我們的罪跟祂同釘死,也把我們的舊人跟祂同釘死。祂不單擔當我們的罪,也釘死我們的舊人。當我們讓基督在我們身上作釘死的工作時,生命就在別人身上工作,使別人因我們得着生命的供應,聖靈就在他們的身上運行作工,叫他們受感動得造就(加二章8節的“感動”和這裏的“發動”同字)。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