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讀經講義



叁 解明主內相通之理(8:13-15)

“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8:13-15)

  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有缺乏,為甚麼要哥林多的信徒為他們捐獻呢?對馬其頓的眾教會來說,這是不用解釋的問題。對於心腸狹窄的哥林多人(林後6:12),連保羅自己也沒有接受他們的供給,就不能不向他們解明主內理當相通互助的道理了。保羅自己雖然沒有接受哥林多的供給,哥林多人卻不能在愛心的奉獻上沒有學習,所以使徒盡力向他們講解,信徒在財物需用上互相濟助,原是神的本意。在舊約歷史中,已經蘊藏着這方面的教訓了。

  “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這意思就是:我並不是說叫別人不必負擔那麼多物質方面的責任,而要你們為別人的需要受累。

  保羅把舊約以色列人收取嗎哪的規則,引用在信徒錢財的捐獻上。舊約以色列人如果多收了嗎哪,就得把多收的分給人,否則剩下的嗎哪也是會發臭的。以色列人拾取嗎哪可以比作信徒接受養生的需要。我們在養生的需要上,該效法以色列人,有餘的人有責任去補那些不足的人。為甚麼神有時使這人不足,那人有餘呢?就是要那有餘的人學習照顧那不足的。但是富足的人未必是永遠富足。他現在富足,將來可能缺乏。缺乏的也不會永遠缺乏,他也可能變成“有餘的”。那時,他也要學習怎樣分給缺乏的人了。保羅提醒哥林多人,雖然他們現在捐獻錢財,是為着幫補別人,但將來他們說不定也有缺乏的日子,需要別人的幫補。神並不強制地按着相同的數目分配信徒的財富,而容許人經歷貧窮也經歷富足,並學習互相補別人的不足。

  以色列人收取嗎哪,多收的沒有餘,因必須分給人,所以少收的也沒有缺,這就是每天仰望神信靠神的生活。自古以來,神就要祂的兒女學習在物質的需用上信靠祂,學習用愛心互相照顧。信心生活絕不只是傳道人要學習的功課,也是一切信徒要學習的功課。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