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讀經講義



二.是能體恤我們的大祭司(4:15-16)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4:15)

  世界上那些大有尊榮勢力的人,多半不能體恤那些卑微沒有依靠的人;那些強壯聰明的人,多半不能體恤那些孱弱愚笨的人。但我們的耶穌基督,雖然是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卻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的聖潔與尊榮雖然遠超高天,但祂的恩慈與體恤卻和我們很接近。祂所以能體恤我們的緣故,因為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這兩節聖經告訴我們:

  A. 祂雖然原是不能被惡試探的神,卻為了我們“也曾凡事受過試探”,可見祂是站在人的地位為我們受試探。

  B. 祂雖然也曾凡事受過試探,卻沒有犯罪,可見祂已經勝了所有的試探,不論是萬國的榮華、今生的驕傲或其他,祂都勝過了。

  C. 祂既然在凡事受過試探而沒有犯罪,可見祂所以成為完全無罪的人,並非因為神不使祂遇見試探,或因為祂僥倖沒有遇見試探的緣故,乃是因為完全信服神的旨意、不體貼自己的緣故。

  D. 祂既能一方面在凡事受過試探,一方面又沒有在任何事上犯罪,可見試探並不就是罪,罪乃是接受試探的結果。我們不會沒有試探,但卻能拒絕試探而不犯罪。

  E. 祂既已在凡事上受過試探而得勝,可見祂有勝過一切試探的能力,又能體恤受各樣試探的人,知道怎樣幫助他們勝過各種試探,並給他們勝過試探所需要的能力。

  雖然主在世時,並沒有人體恤過祂(詩69:20),但祂卻體恤了許多人。祂體恤撒瑪利亞人的硬心,不肯用火除滅他們(路9:52-56);祂體恤三次不認主之彼得,使他回轉(路22:61;可16:7);祂體恤不信之多馬,向他顯現(約20:24-28);現在祂仍體恤並扶持我們的軟弱。但我們卻常常輕視那些比自己軟弱的人,我們並沒有用自己的經驗扶助人,卻用自己的經驗定別人的罪或誇耀自己。主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4:16)

  我們既然有這樣一位大祭司,所以我們就當:

  A. “來到施恩的寶座前”。這寶座是神的寶座,基督已經坐在神寶座的右邊。這寶座對我們所以成為施恩的寶座,乃因已經有一位曾經為我們流血贖罪的基督坐在這寶座的右邊,使公義罰罪的神,可以根據基督流血的事實,施恩與我們。“寶座”通常是權柄的象徵,神無窮的權柄與能力對於那些倚靠基督為大祭司的人並非用來刑罰他們,乃是用來施恩給他們。

  按舊約至聖所的約櫃上,有施恩座蓋在上面。施恩座上要彈上牛羊的血,只有大祭司每年可以來到施恩座前一次。但在此,神為我們預備一個施恩的“寶座”,是以基督的寶血為施恩的根據,並有基督為大祭司坐在“寶座”的右邊,使每一個信徒都能隨時就近。

  B. “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不但應當隨時來到這施恩的寶座前,且當存着坦然無懼的態度而來。這“只管”坦然無懼而來,有鼓勵我們儘可放心地、不必拘謹不安地,來到施恩寶座前的意思。聖經這樣鼓勵我們來到施恩寶座前,並非告訴我們可以在神面前放肆與傲慢,乃是告訴我們應當全然信任基督救恩的功效,和神應許的信實無偽。

  注意:本章第1節叫我們“就當畏懼”,而本章的末一節卻叫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畏懼”與“無懼”,當中有何等大的分別!造成這樣的分別,乃是我們對神的應許之信賴或不信賴。這也是聖經兩方面的真理,信徒必須知道並應用這兩方面真理的原則。對於那些在屬靈福分上放鬆追求,似乎趕不上的人,或漠視基督救恩大能的人,聖經給他們的信息乃是“就當畏懼”。反之,對於那些膽怯、灰心、未明瞭神奇妙之恩慈的人,聖經給他們的信息乃是“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所以我們不可以為神是慈愛的而不敬虔度日,也不可以為神是可畏的而不敢親近神、向神求告。

  C. 當為着“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而來。這句話是指出來到施恩寶座前的目的和意義。這裏雖然沒有說明是為要“求”憐恤蒙恩惠,但“為要得憐恤蒙恩惠”這句話,卻含有“求”的意思;所以“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的意思,是存着一種求助和仰賴的心,來得幫助的意思。我們隨時隨地都需要神的恩助,神也是隨時都能幫助我們的;我們所需要的各種幫助,都包括在神的憐恤和恩惠之內,神的憐恤使我們的罪和虧欠蒙赦免,神的恩惠使我們得着勝罪的能力。世人縱使有憐恤和恩惠,也不是隨時的憐恤和恩惠,唯有隨時的憐恤和恩惠才是“及時的”憐恤和恩惠。世人的憐恤和恩惠往往是“過時的”,不是正合需要的。所以我們既有這樣隨時可來求助的施恩寶座,就當勇敢地靠着基督寶血的功效,常來求取需要的恩助。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