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讀經講義



十三.信心的各種功效(11:32-38)

“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11:32)

  “何必再說呢?”即不再“一一細說”如上之意,並非果真不再往下說。所以下文起,著者便很簡略地提起眾士師及眾先知之信心事蹟,然後結束本章論題,並引致下章之勸勉。著者這種語氣,顯見在他的觀念中,以為歷代以來的信心英雄,所留下的無數榜樣,已十分充足地證明神的恩典和信實,是我們所無法“一一細說”的。這種觀念,證明著者亦必屬於信心英雄之列,因為唯有有信心的人,才能在時時處處都看出神的大能和奇妙作為,那些沒有信心的人,卻只知為眼前的困難而怨瀆神。在此提及的士師計有:

  A. 基甸(士6—8章):那時以色列人受米甸人欺壓,基甸原是瑪拿西支派中至微小至貧窮的(士6:15),但因着信,只帶着三百人,擊敗米甸全軍,使以色列人享受四十年的平安日子。

  B. 巴拉(士4—5章):巴拉作士師是在以色列人受耶賓王轄制的時候,那時底波拉是以色列的女先知,她照神的旨意吩咐巴拉領軍攻擊耶賓王。雖然巴拉曾要求底波拉同行才肯出戰,這似乎是他膽怯的表示,但同時也是他信心的表現。他要一位代表神說話的先知,能將神的啟示告訴他的先知和他同去,就是表明他相信神過於相信自己的勇力。巴拉並不看重在人面前能否維持一個勇敢的榮譽,他所看重的乃是在戰爭中能否得着神的指導和同在。

  C. 參孫(士13—16章):參孫的事蹟,是士師記中記載得最詳細的一位士師。他被列為信心英雄之一,完全是因為他勇敢對付非利士人的方面,而不是在他的生活方面。參孫在生活方面是失敗的,但因他的信心,他有可被神使用的地方,並且他被神所使用之處,比較他本身的軟弱,對神的選民關係更重大。基督徒當然應當追求聖潔的生活,但若以為每一個人,要在各方面都完全了之後,才能被神使用,這種觀念並不正確。若是這樣,自古至今,沒有一個人配被神使用;但事實上,許多被神使用過的人,仍有其本人特有之弱點。不過,毫無疑問的,如果一個人只有信心在工作上被神使用,卻在人的生活上失敗,其結果必使自己受虧損,正如參孫的悲劇所告訴我們的一樣。

  D. 耶弗他(士11—12章):耶弗他的出身,可算得是眾士師中最不好的了,他的母親是一個妓女,自己則是一個匪首,堪當為罪人中之罪魁而無愧!但他卻也因着信,而變成被神所重用以拯救以色列人的士師!耶弗他的例子,再一次告訴我們,神的恩惠如何因人的信心臨到人的身上,使一個卑污不堪的罪人,變成神貴重的器皿。

  E. 大衛(撒上16—17章):大衛是以色列人最著名的一個王,在童年時期即曾因信殺死巨人歌利亞,向其罵陣說:“你來攻擊我是靠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着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撒上17:45)這是他信心的第一個大勝利。以後他又因信戰勝群敵,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

  F. 撒母耳(撒上1—4章):撒母耳是以色列士師時代的最末一位士師,又是列王時代的第一位先知,他從童年到老年,終身盡忠事奉神,常將神的啟示教訓百姓,可算是以色列人的“國父”(參撒上12章)。

  G. 眾先知:就是舊約時代中的眾先知,他們所說的預言都有一個中心,就是論及耶穌基督。主復活後曾向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講解預言“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着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24:27)。

“他們因着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着更美的復活。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着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11:33-38)

  這幾節中所講的信心英雄,都是關乎勝過苦難方面的信心,並且都沒有明明提及他們的名字。這些人都是信心的無名英雄,他們因信而為神忍受了各種苦難,不肯苟且。他們所留給我們的見證,與上文的信心英雄們同樣足為我們的勉勵。

  從這幾節中提到的各種受苦情形而論,都是聖經中的信心英雄所經歷過的;但這裏沒有指明任何人的名字,則這裏的話當然也包括那些雖然不是聖經所記載,卻也同樣因信而忍受相似苦難的一切無名英雄在內。他們所遭遇的一切,也同樣是神所記念和稱許的。

  “他們因着信制服了敵國”如大衛(撒下8—9章),亞撒(代下14—16章),烏西雅即亞撒利雅(代下26:1-15),希西家(代下32:1-33)。

  “行了公義”如先知以利亞(王上17:1,18:1-46,21:1-29),約西亞王(王下22—23章)。

  “得了應許”如亞伯拉罕得了以撒(創21章),迦勒得着所應許之地業(書14:6-14)。

  “堵住了獅子的口”如但以理在獅洞中平安無事(但6:22);如大衛(撒上17:34-35)。

  “滅了烈火的猛勢”如但以理的三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但3:16-27)。

  “脫了刀劍的鋒刃”如大衛救了以色列人免受非利士人的刀劍(撒上17:1-55),他又屢次逃脫掃羅刀劍的追逼(撒上18:16-21,19:8-24,23:15-29等)。

  “軟弱變為剛強”如撒拉已衰敗仍能生子(創21章),彼得、約翰原本膽小變為勇敢(徒4:13)。

  “爭戰顯出勇敢”如基甸以三百人擊敗米甸全軍(士7:15-23),參孫一人擊殺非利士人一千(士15:15)。

  “打退外邦的全軍”如約書亞戰勝迦南諸國(書10:1-43)。

  “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如書念婦人之子復活(王下4:17-37),拿因寡婦兒子復活(路7:11-17)。

  “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着更美的復活”如耶利米忠心說預言,雖受嚴刑不改變其信息(耶37:16-21,38:7-13),使徒保羅屢次受苦仍盡忠如故(林後11:23-29)。

  “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磨煉”如眾使徒等(徒4:1-4,5:26-28、40-42,8:1-4,9:1;啟1:9,2:10等)。

  “被石頭打死”如司提反(徒7:56-60)。

  “被鋸鋸死”經中無明顯例子。

  “受試探”在此大概不是指一般罪惡的試探,乃是指他們受惡人之詭計陷害方面,如主耶穌在世時亦曾屢次受敵人的詭計試探(太22:15-22等)。

  “被刀殺”如使徒雅各被希律所殺(徒12:1)。

  “披着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如舊約之眾先知,新約之眾使徒,歷代之眾聖徒等,都有類似的經歷。

  “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句話總括上文的一切人,他們雖然在神眼中看來是寶貴的,但這世界卻不歡迎他們,他們在世上時並未享受甚麼榮耀,這世界沒有他們的地位,他們是被視為“不配有”的人。正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所說的:“…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林前4:11-13)。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