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金燈臺主頁 | 期刊 | 書籍 | 聖經 |
基督教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從應得到不配

經文:路15:11-32

引言:
  本故事非常動人,也是許多人常講的。今日我要與各位思想“從應得到不配”,也可說是從不滿足到滿足。

一.應得(或不滿足)
 1.其原因:
  a. 是從自私心來的,認為自己應得。
  b. 是從佔有權來的。每個人都想佔有某些權利,或某些東西,這樣就產應得的觀念。
  c. 是從不滿足而來的。因不滿足就想多得些,但哪知這樣是永遠不能滿足的。
  d. 是從名分得來的,認為有甚麼名分就當得甚麼東西。
 2.結果:
  a. 從來都無感恩的心,不會想到所得的是恩典。不向父母感恩,不向神感恩。許多人都以為這些是應得的,故從來不感恩。
  b. 從不會滿足和滿意。因是應得的,就常批評,這不好那不對。兒女在家吃飯穿衣,信徒在教會中聽道,都不會滿意。
  c. 常生嫉妒的心。如別人也得着,就不大甘願。所以有些作大哥或姐姐的,不歡喜有更多弟妹;許多作弟妹的,就盼望兄姐快出去。如該隱。
  d. 心易向外。在自己的家不滿,就想到別人的家去。雖也可得暫時的滿足,但不是永遠的,所以就成為浪子。

二.不配(或滿足)
 1. 不配原意就是沒有資格。產生不配的原因:
  a. 認清自己的真像。是浪子,乞丐,放蕩,連謀生的能力也沒有。小孩子無謀生之力,大人又何嘗有呢?不過是神在當時給他的機會(傳9:11)。我們能在此聽道讀經等,都是不配的。我們並非比別人更好,乃在乎當時的機會和主的憐憫。我們是罪人,本不配作得救的人,都是神的恩典。
  b. 認清自己的虧欠。得罪天,得罪人,就是虧欠了別人,所以就覺不配,認清了恩典的寶貴。作兒子是恩典,他曾浪費了,所以現在自覺不配稱為兒子。他不敢再浪費,不敢再作兒子,只願能作雇工。
 2.不配的結果:
  a. 仍然得着許多恩典。
   i. 得為兒子。
   ii. 得義袍。
   iii. 得戒指。
   iv. 得鞋穿。
   v. 得筵席。
  自以為不配得,反而得着了。
  b. 能常存感恩的心。
  c. 能常想到別人的需要,將恩典分給別人,更樂意施予。
  d. 能滿足於一切所得的,這就叫為父的心滿足了。

結論:
  我們是常認為應得呢?或是自覺不配得?當存感恩的心。

作者:黃彼得牧師 Rev. Peter Wongso

 


列印文件 printer friendly version 下載 PDF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