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25.11 第240期


耶穌——人如其名

黃志倫

 

經文:馬太福音一章18至21節

耶穌基督的降生是這樣的: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許配了約瑟,他們還沒有成親,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張揚使她受辱,就打算暗中與她解除婚約。他一直想着這些事,主的使者就在夢中向他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只管放膽把你的妻子馬利亞迎娶過來,因為她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必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子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太1:18-21)

   耶穌的名字,是上帝為他取的。上帝差派使者告訴約瑟,馬利亞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並吩咐約瑟,給馬利亞所生的兒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子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上帝起的名字跟我們為孩子起名不一樣。我們為孩子起名,可以表達希望,但不一定會實現;起名叫聰明的不一定聰明,起名溫柔的也不一定溫柔,起名叫發財更不一定發財。但是上帝說成就成,說立就立;祂知道和計畫萬事,“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子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上帝這樣說,就會這樣成就。耶穌是人如其名的;祂就是上帝為世人所預備,到了時機成熟時為女子所生,要把我們從罪惡裏拯救出來的那一位:“到了時機成熟,神就差遣祂的兒子,由女人所生”(加4:4)。

   罪是甚麼意思?把我們從罪惡裏拯救出來,又是甚麼意思?許多人把罪視為一種違反了道德規範的錯誤行為;但聖經所闡述有關罪的問題,遠遠超過外在行為的錯誤。“罪”,是我們成為了不應該有的樣式。我們應該有愛,卻沒有去愛;應該順服上帝,卻沒有順服上帝。人是上帝所造的,是屬於上帝的。上帝造人的時候,按照祂的形象而造,是美的,是善的。可是當人離開上帝,就失去了上帝的美和善;心靈裏沒有上帝的美和善,就活不出人應該有的樣式。所以,我們也會討厭自己:面對好壞善惡,面對應當肩負的責任,我們會自責為何那麼無力。人的外在行為是由內心而出,追根究底,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內心深處最根本心靈的問題。要解決這問題,需要先了解這是由於我們內心深處拒絕上帝,沒有歸回那創造我們的主。

   耶穌降世為人,就是要把我們從罪惡裏拯救出來,恢復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人跟動物不一樣;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向人吹了一口氣,人就成為了有靈的活人。人是屬於上帝所造的有靈的活人,所以只有當人回歸到上帝那裏,人才可能明白活着的意義。耶穌的拯救,使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生命,從黑暗進入光明,從死亡進入永生,從不敢面對自己到勇敢地知道自己、接納自己,使人找回本身該有的尊嚴、生活的力量、生命的方向。這就是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

   人人都需要耶穌的救恩;我們今天更是活在一個極度需要耶穌救恩的時代。現今世代的光景正是聖經所說的末世光景:國攻打國,民攻打民,到處有饑荒、地震(太24:7);人們喜歡不義,不喜歡真理,違背父母,忘恩負義(提後3:1-5)。自從以哈馬斯為首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突然襲擊以色列的那天開始,以色列的一舉一動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有不少基督徒,平時對當下的以色列國一點都不關注的,突然變成了熱心評論世界局勢的信徒。作為基督徒,本來就應該把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與我們的信仰、與聖經真理連接一起反復思想。面對今天以色列的行為,我們的回應是甚麼?不同人有不同的意見和評論,我們可以從政治、歷史、人道等等來看;但若我們從聖經所說“耶穌是誰”來看今天的以色列,當問的,或許不是以色列外在看得見的道德行為規範的對錯,而是在上帝眼中,當下的以色列人心靈深處的光景如何。今天的以色列人跟耶穌時代的以色列人,始終有着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仍然有一群猶太人不接受耶穌就是救主彌賽亞。誠然,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但是上帝的選民猶太人與外族人一樣,同樣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許多不接受耶穌基督的猶太人,直到今天仍然在耶路撒冷的西牆哭泣祈禱,等待救主彌賽亞的降臨;他們尚未在耶穌基督裏得蒙救贖,非常需要認識耶穌是誰。今天,不管我們從哪個角度去批判以色列的外在行為,我們都不要忘記去關心他們內心深處的需要。

   耶穌,人如其名。那降生在以色列伯利恆的耶穌,是上帝差來要把自己的子民從罪惡裏拯救出來的那一位,是全人類的救主。在聖誕節的歡慶中,讓我們歡慶是因為耶穌已經把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恢復了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惟有透過相信耶穌,恢復與上帝之間和好的關係,我們才可能找回人被造的尊嚴、生命的價值、生活的美善、人生的意義。願你過聖誕節的時候,是擁有真正的快樂:生命中有耶穌為救主,罪得赦免,與上帝與他人恢復和好的關係,活出人應有的樣式。

 

作者黃志倫牧師為新加坡長老會恩澤堂主理牧師。本文是作者的講章摘錄。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https://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24002
©1986-2025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