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名聲〔小字作言語〕就懼怕。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哈三:2)
先知哈巴谷作先知時,約在猶大王約西亞在位末期,又經約哈斯王直到約雅敬王的時候。當時猶大王國已瀕臨亡國邊緣。他有眼見猶大人第一次被擄到巴比倫的經歷。約雅敬王實際上只有傀儡式的政權,苟延殘喘。先知的禱告就是在這種處境中發出的。
注意:先知是求神復興祂的作為,(雖然英文 N.I.V.譯作“復興他們”,本文仍以和合本與 K.J.V.等譯本為準),因下文先知隨即提及神曾為以色列人所顯的作為。
所謂求神復興祂的工作,就是求神重新顯出祂曾行在以色列人身上的大作為。這是能使以色列人得復興的基本要素。先知完全明白這重要的關鍵。靈性的“復興”不是人自己的工作;是神的工作。所以下文提說一些神曾在以色列人身上作過的偉大作為,領他們出埃及時把紅海的水分開。在約書亞領導百姓進入迦南的大戰爭中使日月在本宮停留。這些偉大的勝利豈是人的工作?全是神的大作為,值得一提再提,百說不厭的神恩。全能的神曾為他們戰勝了山嶺,江河,曠野,異族的攻擊…除去一切攔阻,領他們進入那流奶與蜜的應許美地。
如今以色列人卻面臨要從這美好的應許地被趕出去的厄運!這是神人摩西早已警戒他們的──“你若忘記耶和華你的神,隨從別神,事奉敬拜,你們必定滅亡。這是我今日警戒你們的。耶和華在你們面前怎樣使列國的民滅亡,你們也必照樣滅亡,因為你們不聽從耶和華你們神的話。”(申八:19-20)
信心搖動?先知如此數說又懇求神復興祂的工作的結果怎樣呢?先知說:“我聽見耶和華的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谷三:16)全節的意思是:他不能期望神會在這時候為他們施行像從前為以色列人所顯的大作為,他只能戰兢的等待巴比倫人上來犯境。猶大人亡國的命運已沒有可禱求了!他所祈求的“復興”只能寄望於懲罰過後的日子了!
這是否證明先知當時正處於信心搖動,灰心失望情形中?卻又不是。因緊接第十六節之後,先知又唱出了全舊約中人所共知的信心凱歌來!“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谷三:17-18)
矛盾?這豈不是十分矛盾麼?既求神復興祂的工作,又戰兢恐懼地等候強敵來到;既知道犯境之民必到,亡國命運無可避免,卻又唱出信心的凱歌。為甚麼我們會覺得先知有這麼反覆的矛盾?因為我們沒有看見先知所看見的:
1. 先知清楚的看明他自己同胞不但罪惡滿盈,且不肯悔改。本書(谷一:2)先知已為他同胞之間的強暴無理,“律法放鬆”(谷一:4)(必然指猶大人)而激憤不平。他的同胞全無悔改的心意。復興固然是神的工作,但人若全無知罪悔改的心,怎能期望得着復興?
2. 當時的以色列人不但不肯離罪悔改,甚至不願聽從神的先知所發的警告和責備。他們甚至要求先知不要說預言──“…你們卻給拿細耳人酒喝,囑咐先知說,不要說預言…”(摩二:12)先知彌迦也描述猶大人只喜歡聽說假話的“先知”──“若有人心存虛假,用謊言說:我要向你們預言得清酒和濃酒,那人就必作這民的先知。”(彌二:11)
怎樣求復興?猶大人當日情形不正是今日教會的光景麼?我們把復興當作口號,卻不願意聽見神藉祂僕人傳講那種能使我們扎心的信息。我們大聲說:“不要傷害我的自尊心;不要再說消極的話使我沒有自信心;不要干預我的個人權利。”我們所要聽的道是:我們大家都沒說謊,只不過說話技巧不同;何必說話引起聽道的人反感呢?何必指責同性戀呢?那只不過基本人權的不同運用!我們“復興”要注重神愛世人的一面啊!不要整天指責罪惡,免得與社會脫節。
沒有真誠的悔改,絕不會有真正的復興。神絕不包容罪惡而賜下復興。連“復興”也想假裝的教會,怎能看見神的作為呢?這樣的教會必像猶大國一樣,無法避免成為世俗的俘虜,靈性陷入全然荒涼的境地。那厭煩真道的人必難免心靈的飢渴。難道我們也要像以色列人那樣必須落到被擄異鄉,遠離聖殿,才肯回味往日到神的殿敬拜的美好麼?
“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神的回答是:“假冒為善的人啊,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三:8)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