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君王在出巡的時候,要有“先驅”走在前面。先驅者所負的任務,大略有三方面:一,瞭解當地的情形;二,預備環境,包括經行的道路,安排駐蹕的細節;三,宣告君王的來臨。當然作這項工作,不是自己想作就作,而是需要受命去作。這使我們想到施洗的約翰,他所作的正是這樣的工作。在教會裏說到“先驅”或“預工”,總不免想到他。約翰就這樣成了福音預工的先驅。那麼,我們該知道,約翰的工作是怎樣作的呢﹖在路加福音第三章有詳細的記載。
首先,他雖然住在曠野,似乎是個離世的隱士,但他是個不折不扣的以色列人。他知道先知以賽亞的傳統;他自己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他用不着人替他翻譯成當地語文;他也不是只能使用洋文資料。他無論血統,或文化,都是猶太人。
其次,他“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這預備工作不是只叫人熟悉一些屬靈名詞,或宗教知識。預備工作是與日常生活實踐有關的。所謂“正直”,所謂“平坦”,都不含糊地指出一個絕對的道德標準;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他不逃避指出“結果子”的責任,這是說與生活有關的。在積極方面,是要有愛,解衣推食;在消極方面,不貪污,不強暴,用現代的話說,劫掠人民財富(Rob)入自己私囊,強姦人民意志(Rape)逞自己意欲,都不可原性不改地進入神國,他甚至把這實用原則,來批評責備土皇帝希律的罪惡,他是“大小山岡都要削平,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凡是彎彎曲曲高高低低都要悔改;不僅拍蒼繩,也打老虎。為甚麼呢﹖這是福音的預備工作。
更重要的,是他不是要介紹自己,不是要宣揚自己,而是要宣揚“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在主耶穌的面前,自己甘居卑微,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工作,是要見證那位神的愛子主耶穌基督,單單高舉祂,叫人認識祂,唯有祂能拯救世人。
還有一件,正像作先驅的,不是自己決定去作的,是要負有君王的使命:“約翰在曠野裏,上帝的話臨到他。”他先要“在曠野”,在那裏默想,禱告,預備自己,與世人分別。熱中於自己利祿的,心先不潔淨,看不見人的情形,也聽不見神的聲音。耶和華能向幔利橡樹前的亞伯拉罕顯現,同他向將要被滅的所多瑪觀看;但定居在所多瑪的羅得,卻聽不見城中的惡聲,和那裏人的惡行(參創一八∼一九章)。有“神的話臨到他”,才可以作預備的工作。
這樣說來,不單單施洗約翰作的是福音預備的工作,在主耶穌來世前的先知們,也都是作預備工作;他們也都具有上面所說的那些條件。這是需要犧牲的。不能取巧,也不可妥協。在這裏,我們不能不想到當前的華人教會。我們談“福音預工”,已經不是最近的事了。但該反省的,是我們“預”了些甚麼﹖是不是與福音有關係﹖我們預備的道路是否是正確的道路﹖
首先,我們瞭解華人文化嗎﹖我是說,我們是否在福音的真光中認識中國文化﹖跟隨洋人的門徒們,不僅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連思想和寫的文字,也不像華人,甚至比洋文更難懂。又因為不懂中國文化,而奢談福音“本土化”,結果是變相的投降,有的則是只懂古人書,而食古不化,而出賣福音,背棄信仰而不自知。這能說是“預工”嗎﹖
其次,該思想我們所傳播的信息,是否與實際生活有關係﹖道路是要腳踏實地踐行的,不是地圖,更不是空中樓閣。福音預工的需要是指出是非,在這方面有沒有顧到﹖或是只不相干的談空說玄,風花雪月,給人思想上制造混亂,沒有正確的價值觀,絕難達到正確的目標。
再次,該思想這是為誰作的。是我的事業﹖還是主的工作﹖如果是為主作的“預工”,就該時時刻刻為了福音。當然,不必口口聲聲把主耶穌掛在嘴上,但把主耶穌藏起來,總不是傳福音的方法。“不以福音為恥”既是聖徒生活行動的準則,正像作主的工作,不是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願,作福音預備工作,也必須合軌合轍,照神的意旨,照聖經的標準。今天的教會,如果真相信主耶穌基督要再臨作王,就必須忠心完成祂的使命,預備人心。
英國以利莎白一世女王,有個近臣洛列(Sir Walter Raleigh,1554-1618)。有一次,隨同女王出巡,看到前面路中有一灘泥,他馬上脫下自己華美的大氅,鋪在泥上,讓女王踏在上面走過去。我們且不談他在其他方面為人作事,單論這件行動的意義,可以作基督徒福音預工者的榜樣。我們應當不求自己的榮耀,甘心卑微,以至傾其自己,預備福音的道路,讓榮耀的主從我們背上走過去,進入人的心中。
有了這樣的心志,自然就清楚為誰而作。為何而作,更明白如何而作,所作的是真的符實的預備,而不會反勞別人的拆毀,清除。所預備的是為了福音,而不是別有所為。
這是施洗約翰所作的。這是耶利米所作的。這是古代的先知聖徒們所作的,這是聖經中的福音預工。
主仍然要求今天的聖徒們這樣作;照聖經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