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院時,生活充滿了理想,亦有不少壓力。在課室和實驗室裏,時常學習到人體奇異的奧妙,各種生理和人體結構等;在病房裏,則接觸到多種曲折懸疑的病症,日新月異的藥物;在手術室內,遇見了既具挑戰性,又千變萬化的外科手術。在那段日子裏,心裏興奮地期待着畢業之後,能學以致用,有一番作為。
那時,每年都要為籌措大筆的學費而擔心,又恐怕成績差而不能畢業,更時常為掛念家人而發愁。不過,在那些日子裏,常有興奮的心情使我足以承受生活的壓力。雖然家境貧窮,還能憑助學金度過;每次考試,也順利過關。暑假裏,更能和家人再聚天倫。
相信你也想知道故事的結尾是否和一些電視劇的結尾一樣,有一位和藹可親的醫生,學成之後,衣錦還鄉,醫術精湛,雖未能起死回生,也使病人藥到病除。真抱歉,現實和電視劇情分別很大,當我做見習醫生時,脾氣暴燥。每當我簽死亡證時,我並不希望病人起死回生,否則,我豈不是要解釋何以簽錯死亡證﹖
做完了見習醫生,跟着便接受專科訓練。那些日子你見到的,不是器宇軒昂,滿懷自信的年青醫生,你甚至會認不出我是醫生。因為連續當班四日三夜後,面無人色,雙目呆滯,比病人更“殘”。在專科考試的壓力下,不敢言“自信”!
在醫學院的課室裏,似乎每種病都有正確的診斷和醫治方法。可是離開醫學院五年後,卻每天遇上診斷不出的奇難雜症,醫不好的病,還有那難以解決的病人生活困境。
也許你以為作為一個專科醫生,一定有不俗的收入。其實,我可以告訴你,做醫生並不代表“發達”,而且,當卸下學生身份,就有責任供養家人,清還助學金。若我破滅了你想做醫生的憧憬,請原諒我吧,生活就是這樣。
但感謝神,使我在工作中,察覺自己的軟弱,愛心的不足,智慧的有限,醫術的膚淺。在生活的擔子下,不知不覺地引導我過簡樸的生活。在筋疲力竭,脾氣暴燥時,教導我不要發怨言。在充滿競爭性,火藥味的環境中,效法基督的作為,常存真誠和謙卑。在逆境中,提醒我不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當我感到孤立無援時,卻使我放下傲氣,更親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