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主耶穌的“寶訓”與摩西教導的對比

區應毓

 

  馬太福音書所記載的山上寶訓,開宗明義地引伸主耶穌“上了山,既已坐下…就開口教訓…”。(太五:1-2)

  簡短的幾個動詞,就將主耶穌的教訓與舊約的摩西頒發律法的情景作出了一個比較。希臘文的“上”字(anabaino)也就是舊約聖經七十士希臘譯本,曾多次使用來形容摩西上西乃山領受神的律法,然後向以色列人傳講的。“上了山”(eistooros)也是相同地形容何烈山的經歷(出一九:3,12;二四:15,18;三四:1,4)。

  由此可見,當馬太書寫此福音書時,他是希望讀者能夠聯想此兩件重要的事件,並且加以對比。留心細讀聖經的人必會發現舊約的結束時,在瑪拉基書最後一段,就是闡述摩西在何烈山為以色列人頒下種種的律法,然後當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必先有以利亞的出現,人的心要回轉,免得咒詛來到遍地(瑪四:4-6)。

  雖然,當新約開展等信息時,以利亞般的先驅施洗約翰來臨了。然後,主耶穌正如摩西一樣,上了山傳講神的說話,祂開口的第一句不是咒詛,乃是說福。這兩件事的對比是十分鮮明的,摩西在西乃山上所領受的律法只能叫人知罪,指出救恩的需要。律法顯明罪的審判,咒詛因為人的犯罪乃是必然的事實。

  但是,當主耶穌照到世上時,祂在錫安山上引進世人的是救恩,在加利利岸邊的山上所頒發的是祝福。律法只是在負面上顯明罪的實在;但是,主耶穌乃是於正面上成全了律法的要求。因着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接受了律法的咒詛;故此,我們這些在罪上死的人,可以在義上活(彼前二:24)。

拉比與耶穌之對比

  馬太記載主耶穌“既已坐下,門徒到祂跟前來,祂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五:1)。

  一般的解經家都認為坐下來的教導,是當時的習俗,猶大會堂中常有坐高位的拉比發言教訓(太二三:2;二六:55;路四:20)。但是,瞭解猶太教的人會發現第一世紀初期,猶太會堂裏的教導或宣讀聖經,總是站着發言的。猶太教的經典“他默”(Talmud),明顯地指出“我們的拉比如此教導:自摩西至拉比迦瑪列,律法的傳授總是站着教導的。後來,當拉比迦瑪列死後,人們才坐着學習”(註一)。迦瑪列就是使徒行傳第二十二章三節所記載的那位保羅的老師,他是生於第一世紀後期的人物。故此,有些學者否定了馬太所記述的正確性(註二)。

  耶穌基督坐着教訓門徒並非當時猶太教拉比的習俗,乃是祂選擇如此作(太一三:2;二四:3;二六:55;路四:20;五:3)。這實在是意義深長,不可以單用時下的習俗來解釋。

  “既已坐下”的希臘文結構(kai kathisantos autou)是馬太所常用的。在第十三章四十八節講,耶穌指出天國好像撒網的人;將網拉上岸,“坐下”,揀出好與壞的器皿來。此處指出坐下來作審判。在十九章二十八節裏,主耶穌指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下”祂的榮耀寶座上審判以色列。二十五章三十一節又宣告,當人子在祂榮耀裏,同着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再者,當西庇太兒子的母親懇求耶穌叫她的兩個兒子,一個“坐在”主的左邊,一個“坐在”右邊,很明顯是指着權柄來講的(太二○:21,23)。

  歸納以上的觀察,馬太形容主耶穌坐着教訓門徒,乃是強調祂的權柄尊貴,祂是那位人子坐在祂的榮耀裏向世人開口啟示有關天國子民的生活標準。

猶太人與耶穌之對比

  馬太將劈地直言,祂開口教訓門徒說(anoixato stoma),此措詞在十三章三十五節中曾出現:“我要開口用比喻”(此句引用詩篇七十八篇二節)。這語句是希伯來的常用語,約伯記三十三章二節記述神向約伯啟示:“我現在開口,用舌發言”(參但一○:16)。由此可見,主耶穌開口發言,實在是在祂榮耀的權能裏,向人啟示,祂所頒發神國子民生活的準則,與摩西所領受耶和華的律法,皆有相等的權威。

  可惜,當時的猶太人中卻有四類的人,特有四種不同的編詞。

  1.法利賽人秉持着傳統的神學立場,以過去摩西的律法為準則。並且,將人的傳統如籬笆般圍着神的話語,使人只能接觸到人的條文,而失去神律法的精義(註三)。甚至,法利賽人以一套外在敬虔的義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可以在神面前站立得往。故此,由於他們只能墨守成規地往後看,並以行律法為有義,終於失去了律法上的精義(林後三:1-18)。

  2.撒都該人以自由主義的哲學為依據,重視人的理性,只重視現今的物慾生活而沒有將來的復活盼望(太二二:23-33;徒二三:1-10)。神的話語並非權威,撒都該人以理性來批判神的道,他們是古時的自由派。神的話語若經不起人的理性法院之審核就不能被接受。但是,誰不知人是應該站在神話語的法庭下受審核的。人的理性固然是可以來明白神的啟示,並且可以指出其他異端的不合理,不過人的理性不能奪取神的權威。

  3.依斯人(Essene)以嚴謹的自律生活,與眾隔離,退隱到毘蘭(Qumran)一帶,不接受羅馬的統治,專一仰望彌賽亞的來臨。依斯人在社會中與人疏離,自成一家,雖然十分重視神的話語,但是不能在世上做鹽做光見證神。

  4.奮銳黨的猶太人,存着政治理想,盼望藉着暴力的革命可以脫離羅馬人的統治。他們對神的話語只有透過政治的鏡片去解釋,屬於近代的解放神學,政治神學路向。

  然而,耶穌的山上寶訓卻開宗明義地指出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神的話語遠比人的傳統,理性,自律,或政治為高超,因為基督山上的寶訓,是關於天國子民生活的準則。

註釋

一.參B.Meg.21a及M.Aberbach,The change from a Standing to a SittingPosture by Students after the Death of Rabban Gamaliel, JQR 52(1960): 168-174
二.Samuel Lachs, A Rabbinic Commentary of the New Testament,New Jesey: KTAV Pubhishing House, 1987, pp.67-68
三.猶太教的經典他默(Talmud)就是如此編排,摩西一條誡命放在中央,然後圍着此誡命乃是各種不同的條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