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臺》活頁刊

天國比喻的正解

吳主光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的“天國比喻”含有關鍵性的真理。可惜不少人將“天國八個比喻”看為“天國七個比喻”,將第八個“文士分開土庫中新舊東西”的比喻忽略了。其實八個比喻在結構上組成“四對有進程意義的比喻”:
  第一對“撒種類”比喻是“撒種的比喻”與“撒稗子的比喻”。前者是好種子,由天使撒在不同聽者的心田中;後者是壞種子,由仇敵魔鬼撒在教會中。

  第二對“增長類”比喻是“芥菜種長大的比喻”與“麵酵在三斗麵中發大的比喻”。前者是“生命奇妙的長大”,後者是“麵酵氣體在麵粉中虛假的發大”。

  第三對“買賣類”比喻是“購置藏寶地的比喻”與“買好珠子的比喻”。前者因買了地裏無窮的寶藏,是非常智慧的買賣;後者的珠子不是人人都會買的,因此是特殊愛好者的買賣。

  第四對“分開類”比喻是“將網中好壞水族分開的比喻”與“文士將土庫中新舊東西分開的比喻”。前者代表到末日時義人復活得生,惡人復活定罪;後者代表滿有聖經知識和人間遺傳的文士,現在怎樣將心中這些知識分開,作為是否能作天國門徒的條件。

  這四對天國比喻接連着一個有進程的信息,它將福音怎樣開始傳開直至世界末日,人們回應的四個程序表達出來。現在詳細分析如下:

  首先,主稱這些比喻為“天國的奧秘”而不是“教會的奧秘”,因為主看重“天國”過於“地方教會”。當然,所有屬神的教會合起來也就是“天國”,但在聖經中,教會這名稱通常是用來指在同一個地方聚會的會眾而已。明白這一點,我們就會關心神整個國度,多過關心自己所屬的一間堂會了。再者,“國”這個觀念自然表示“敵國”存在,如果全世界都屬同一個國的話,就不需要有“國”的觀念了。因此,這八個天國的比喻含有極重成分要我們防避仇敵的工作。若真明白這一點,我們就會關心神國多過關心地方教會,也留心這時代流行的異端,違反聖經的大合一運動,福音和神學院都漸漸變質,邪靈邪術滲入教會等可怕現象。

天國的第一階段

  “撒種”和“撒稗子”這兩個比喻叫我們知道,福音一開始傳出來,雖然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收成的大復興現象,但同時也遇見兩個不幸的現象。第一個是由於人們剛硬和複雜的心態所造成的。(1)“路旁的心態”,聽了福音立即就反感,好像被飛鳥啄去心中的道種一樣。這樣的人沒有混在教會裏,早就失落了;(2)“淺土石頭的心態”,聽了福音之後,初時反應正常,及至為道受了逼迫,好像道種在淺土上長起來,被太陽一曬就死了。這樣的人混在教會中一段日子,最後也失落了;(3)“荊棘叢的心態”,聽了道之後,雖然認為很好,但同時也認為世上的錢財也很好,心思意念被物質享受佔據了,沒有空去思想天國的好處,雖然一直混在教會裏,始終無法結實得救,到後來燒荊棘的時候,就與荊棘一同被燒掉。這種人長期混在教會裏直到最後結局為止。可見撒種的比喻告訴我們,要小心不能結實的原因,不是種子不好,乃是人心不單純。惡者,逼迫,與世上的錢財,都是不能結實的主因。

  第二個壞現象是由仇敵鬼魔造成的,主耶穌指出,仇敵在“暗中”將稗子撒進來,卻在“光明中”與麥子同長,後來無法將之拔除。稗子混在麥子中初時看不出來,因為樣子差不多,但是等到結實之時,稗子的本相就露出來了。稗子代表那惡者滲進教會裏來的假福音,主藉着這稗子的比喻告訴我們,天國在成長的階段中,異端也同時雜在教會中一同長成。可惜今天很少基督徒注意這個事實,並沒有加以提防。

天國的第二個階段

  “芥菜種長大的比喻”與“麵酵在三斗麵中發大的比喻”代表天國漸漸擴展的兩種現象。第一個現象是“生命長大的現象”,最小的芥種長成大樹,代表“豐盛生命的長大”,正如主耶穌形容“像芥菜種一樣細小的信心也能移山”一樣奇妙。事實上,福音從耶路撒冷這個小小的地方開始,竟然能傳遍普天下,其間不知勝過多少政治,地理,文化,語言,經濟等重重障礙!叫任何人都不得不讚嘆與承認,基督教實在是世上最大的宗教!但是,在龐大的基督教組織裏,也有“天上的飛鳥來住宿在他的枝上”,這些吃種子的飛鳥當然代表魔鬼的使者。可惜,很少傳道人能醒覺這一點,多半都沉醉於“世界性大合一運動”之中,極少有提防那惡者的。

  第二種現象是“三斗細麵發大”的現象。“細麵”與“芥菜種”完全不同,前者有生命能以長大;後者本來也是有生命的麥子,但被磨成細麵粉之後,生命喪失;前者的生命長大需要一段時日,後者的酵素發大只在一夜之間。主要我們明白,教會增長不能貪快,因為生命長大需要時間,如果藉人的方法來叫教會突然增長,那就是發大,絕對不符合神的心意。很可惜許多傳道人到處尋求特殊的“教會增長方法”,不惜遷就人天然的情慾,用娛樂和物質來引誘人,用奇異的通靈術來教人靈修,與異端合一來強化自己,只為叫人數和教會的財源增長,怎能合神的心意?

天國的第三個階段

  “購置藏寶地的比喻”與“買好珠子的比喻”告訴我們,合神心意的屬靈質素增長是要付代價的。“購置藏寶地的比喻”代表有眼光的人遇見福音,相信其中有無窮的寶藏,值得付出全部所有的去追求這福音.沒有眼光的人以我們為愚拙,但在保羅看來,耶穌基督才是至寶,為祂可以看萬事當作糞土。這也是與主要求我們背十字架跟隨祂,愛祂多過愛父母,妻子,兒女,房屋,地和自己的生命等教訓相同。主要我們明白,祂就是無窮的寶藏。另一方面,主看教會也像無價寶的好珠子,主認為值得祂犧牲一切來買贖我們。其實我們只不過是一粒沙石,被恩主用大愛將我們包容,像蚌用體液將沙石包住,漸漸成為一粒珍珠一樣。我們希奇主竟然會如此“狂愛”我們,好像“變賣一切所有的,買一顆珠子”一樣。以上這兩種的買賣,隱約地啟示了我們屬靈追求上的秘訣,乃在於我們能深知確認主和主的福音是無價的寶藏,而又肯將自己所有的全部擺上,這就是真信心,就是最能討神喜悅的竅門。能了解主怎樣熱愛我們,看我們如珠如寶,又了解我們自己的本質本是無價值的沙粒而已,就真能明白屬靈一切的奧秘。教會復興的真理在此,個人靈性追求的最準確方向也是在此。

天國的第四個階段

  “將網中好壞水族分開的比喻”告訴我們,當世界末日來到之時,主要將義人和惡人分開。“好的水族”要被收取,“不好的”要被丟棄;這也就是稗子與麥子的分開,稗子和荊棘都要被火焚燒,麥子要收在倉裏。不錯,現今教會充塞着真假的基督徒,無法分開,好像網撒在海裏,將有生命的水族,和無生命的石頭與垃圾都一同圈住一樣,但是及至拉上來之後(善人惡人都要復活),天使就將他們分開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然而,誰是有生命的好水族?主耶穌以“家主從庫中拿出新舊東西來”作比喻,指出一個文士讀了許多聖經,也領受了許多人的遺傳,前者叫他得生命,後者叫他假冒為善,若肯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將心中這兩種知識分開,像那個家主從土庫中將新舊東西拿出來分開一樣,他就可以得救了。如果他“現在”不懂得將新舊東西分開,“將來”主也不將他從無生命的石頭和垃圾中分開,乃將他丟棄,因為他在主的眼中不能被看為“好的水族”。主所說的文士,就是指那些以為自己滿有神學知識的神學家或傳道人。他們只會用“學術研究”的態度來治學,不分正邪一律加以研究和應用,使教會變質,福音變質。他們不惜借用天主教和東方宗教打坐的方法來教人靈修,不惜與各類異端異教聯合,講道只講人的學說而不講生命之道,教會增長只注重人數而不注重質素。他們這樣將正邪混合,叫我們的主怎能將他們分別出來歸給自己呢?

各期文章 訂閱本刊

尋找《金燈臺》文章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