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撒母耳記接續了士師記

湯寶源

 

  在撒母耳記中,我們見到在一個道德敗壞的世代中,上帝不斷地介入人的生命;當有人經歷了上帝恩典後,向上帝感恩,順服和尋求認識上帝,這樣的人,不但可心意更新,更可以擺脫從社會而來的腐敗文化,為上帝所用,把上帝的工作延續至下一個世代,為往後的人帶來盼望,活在上帝的恩典之中。
  士師記的作者曾在敘述兩個利未人和但人的故事中,以及在整卷士師記的完結時,非常感慨地下了兩句評語:“在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士一七:6,一八:1,一九:1,二一:25)和“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士一七:6,二一:25),作者歎息為何上帝的子民不以上帝為王,偏行己路!
  在承先啟後的情況下,撒母耳記上的作者在第一章,透過介紹六位當代的人物,描述到及至以利加拿這一代的人,仍然繼續沿襲着“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的文化背景,憑己意而行:

  以利加拿:他是個利未人,本應該事奉上帝,卻從事其他行業,他的家境也因此富裕起來,以至在他的妻子哈拿在生了撒母耳後,可以付得起三隻公牛的昂貴價值作獻感恩祭之用(撒上一:24);在個人方面,他作了“齊人”,道德狀況不言而喻。

  哈拿:她是以利加拿的元配夫人,因“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撒上一:5),她便十分傷心,可是她卻不管上帝的旨意如何,只曉得以糾纏式的禱告,主動向上帝索求施恩,並且硬着要以許願的方式,要求上帝解決她的痛苦和羞辱(撒上一:10-11)。

  毘尼拿:她是以利加拿的另一位妻子,上帝向她施恩,使她能生兒育女,但她竟然以此作為驕傲的“本錢”,當她“見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對頭,大大激動她,要使她生氣”(撒上一:6),充分顯露出嫉妒的心態。

  以利:雖身兼祭司和士師二職,以利並沒因上帝的揀選而感恩和忠心,以至在他事奉的日子裏面,“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三:1),百姓得不到應有的屬靈餵養。再加上他縱容兒子,與他們一同踐踏百姓獻給上帝的祭物(撒上二:29);及後在以色列與非利士人交戰期間,他既沒有參與商討戰情,更沒有阻擋抬約櫃上戰場之荒謬行動,結果間接導致以色列軍更多的傷亡(撒上四:3-11)。

  何弗尼,非尼哈:以利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雖然當上了耶和華的祭司之職(撒上一:3),但他們“是惡人,不認識耶和華”(撒上二:12),不單偷取以色列人獻與耶和華的祭物(撒上二:13-17),及後更傳出他們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苟合的風聲(撒上二:22-24)。可惜他們還是不聽父親的話,再經過長時期的不悔改,結果為耶和華所殺,死在戰場上(撒上四:11)。

  撒母耳:和以利兩位兒子不同,撒母耳自出世後便作拿細耳人(撒上一:11),自小便作了祭司(撒上二:11,18),得上帝的保守,沒有沾染“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的腐敗文化,他持守着一個聖潔的生命,對師長恭敬。到了時候,上帝直接傳話與他,作祂子民的先知(撒上三章),他也接替以利作士師。當他年老時,他兒子們“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撒上八:3),他便有所行動,出面補救了兩個兒子對百姓的虧欠(撒上一二:3);他雖甚不喜悅百姓要求立王,但他服從上帝,膏立了掃羅為以色列的王,在掃羅作王期間,他樹立了先知可責備君王的先河(參撒上一○:1-16,一九:18-24),在他退休的時期,他始創了先知學校(撒上一九:20),這一切都是所有作上帝僕人的典範。

  以上的人物故事,見證了“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賽四二:3;太一二:20),上帝沒有因為世人被文化污染了而放棄祂的子民,祂非常容忍人的軟弱,主動和不斷地向祂的子民作出糾正的工夫和積極地幫助他們脫離從人而來的文化陋習,進而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撒母耳記的作者讓讀者看到上帝在哈拿身上的作為。哈拿本也沿襲了“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的思維,也受着古近東宗教文化的影響,因此當她面對着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她拼命地,自我中心地索求上帝的幫助。作者正要把哈拿的故事,介紹與讀者,叫他們一同對上帝有進一步的認識,認識到上帝竟然沒有介懷哈拿起初對祂膚淺的認識,反而答應了她的哀求,向她施恩,並且在哈拿經感恩之後,逐步帶她脫離對上帝舊有的認知,使她進深地認識上帝(撒上二:1-10):
  1.耶和華施行救恩,是人類讚美的對象(二:1-2);
  2.耶和華有絕對的主權,是人不能與祂抗衡,也是人類順服的因由(二:3-8);
  3.耶和華要審判世界卻拯救祂子民,是人類盼望的對象(二:9-10)。
  哈拿正面地回應了上帝的恩典,上帝喜悅,於是對她“恩上加恩”,賜她多生三男二女(撒上二:21),使她的喜樂滿足;又保守了撒母耳,興起他成為以色列人的福分,帶領郼被非利士人重創後的“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撒上七:2),使以色列一片漆黑的社會中,露出了屬靈的曙光,引導着以色列人進入一個新時代,迎接上帝的受膏者來臨,正如以賽亞先知,在異象見到猶大國將會“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賽六:13),以至他預言“樹墩子”是猶太人的盼望,“從耶西的本〔或墩〕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賽一一:1),這“耶西的墩”就是新約的彌賽亞主耶穌。

  今天我們經歷了主耶穌的救恩,對上帝的認識不應只停留在一個傳統的認知狀態中,以為與上帝交往,只限於解決自己的問題,在世上要得榮華富貴,凡事順利,和來生要上天堂,卻過着自我中心的生活。我們蒙恩後,要跳出這“功利化”的信仰框框,要在耶和華所賜的日子中,不斷與上帝親近,遵祂而行,認識上帝,全面性地進深認識這位奇妙的,深不可測的和愛我們的上帝。
  各位金燈臺的讀者,願你們在新一年也能下定決心,進深地認識上帝,服從祂的話語,過着一個豐盛和得上帝“恩上加恩”的人生,以至當主再來的日子,都能站在被上帝拯救的行列中,等候榮耀的冠冕。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二七期 07.1
作者湯寶源先生為多倫多以馬內利華人浸信會教導事工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