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冷酷的十字架與柔和輕省的軛

殷穎

 

  十字架是冷酷的,殘忍的,恐怖的,恥辱的刑具。我曾訪問一個猶太人在海法的禮拜堂,環目四顧,卻找不到一個十字架。時至今日,猶太人仍以十字架為恥辱的象徵,雖然接受了耶穌為救主,但對十字架仍避而遠之。相反地,在基督教的教堂內外,到處都是十字架,而且還將之藝術化,變化成為各種造型;今天更有許多人將十字架當作裝飾品。曾遇到一個胸前佩掛着綠色翠玉十字架的女士,問她是否基督徒,回答不是,僅為飾品。將一個恐怖的刑具當作飾品,實在匪夷所思。
  基督徒對十字架的看法,一般都將它推遠了,美化了,聖化了,甚至轉移為崇拜的對象;那是另一種不當的看法。信徒應敬拜的是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而非十字架。保羅的“十架神學”是奠基於“因為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二:2),他講的“十架神學”並不是十字架,而是釘十字架的耶穌。
  十字架的象徵為何?是死亡,且是痛苦羞辱的死亡。近代神學家潘霍華說,基督要我們跟從祂,就是要跟從者去死。說對了,也言重了;讓信者都嚇了一跳,幾乎要退避三舍了。至於耶穌對門徒說的:“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一六:24)門徒姑且聽之,但能免則免,萬一不能免,只有求主憐憫,車到山前總有路;這樣嚴重的事情,最好暫時擱置一下,十字架應專屬基督,這個議題,往後推一推再說吧。
  十字架讓人望之生畏,敬而遠之,因為十字架所具體代表的就是罪惡與死亡。但基督要門徒背上自己的十字架,是要叫他們去死嗎?基督既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信奉祂的門徒已不在刑罰之下,而是福音恩典之下了。冷酷死亡的十字架已由主耶穌一人擔當了,勞苦的重擔也已由基督一人背負了,門徒只要接受基督為救主,便應可以在基督的十字架下安息了。耶穌基督鄭重地告訴門徒:“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一一:28-30)
  基督講的這個“軛”又是甚麼呢?“軛”是牛或驢負在背上以拉動犁或車的套具,是要努力拉動的工具,也是要付上相當勞力的一種責任與事工;而一個重生得救的信徒,便應自動負上傳福音的責任,這種擔當會否成為“勞苦的重擔”但“容易而輕省的軛”,便要視擔當者是否能完全信靠主。我們自己獨力背負,便會感到勞苦,但若能謙卑順服來到主前,求主施恩與我們一同背負,便會感到容易輕省,且能享受安息。
  基督在這兩段經文中所顯示的教訓:首先是要有一個基督徒正確的價值觀,在捨與得之間,必須要界定世界與永生的分野;人若不能捨去屬世的一切,便根本與永生無分,當然談不上會跟從主了。人若能正確釐定生命的價值,那麼捨己跟從主與背負十架便都不是問題。當人在尚未正確認定生命價值時,背負十架會是痛苦的,是勞苦的重擔,自然寸步難行,舉步維艱;但一旦能認清生命的真義,作出正確的抉擇,便會看世上的萬事如糞土,背起十架來便會輕省了,心中也會柔和謙卑如基督一樣。以保羅為例,雖身陷監牢,但心中卻能柔和謙卑,進而感到喜樂無比(腓四:4)。人在監牢中既失去自由,又生活困頓,何喜樂之有?但保羅卻能在牢中寫下給腓立比教會的喜樂書信。保羅所背負的這個“軛”,正是耶穌所背負的軛。
  十字架是否能由冷酷轉輕省,僅繫於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要正確體認生命的價值。那麼,讓我們想一想:我們所背負的是哪一種軛呢?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六三期 2013.1
作者殷穎牧師為文宣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