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既邈遠也逼近的永生

“默想財主的故事”系列之一

戴永富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17至27節

   我們對年青財主這故事耳熟能詳,卻未必能如實活出其真意,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不認為這信息直接針對我們而言。全職事奉的人或許說:“還好我不像這年青的財主那麼貪錢。有錢人確實很難進天國,但我們知道了比金錢更光榮的事:那就是喚醒這時代,裝備當今之教會。”有錢的信徒也許說:“幸好我已信主了,也奉獻了極多的錢。再說,主這裏說的本來是給還沒信主的財主聽,不是給像我這樣已信主多年的人聽。況且,主這裏用的是誇張式的語言,最重要的是這個要求背後的真意;主本不是要我們真的為祂蕩產。”

   以上毛病不僅是對神的話的本質性誤解(因神的全部話語對每個信徒都有針對性),更反映我們的罪使我們找藉口去逃避神的話語向我們提出的要求。我們不願跟着耶穌走,不願負祂的軛,哪怕它本來是輕省的。在這段經文的開頭,馬可用的代詞是“有一個人”或“某人”,這不僅意味着財主的姓名並不要緊,而且有可能向我們說明,“我”就是這個“某人”。我相信,財主的故事不只是針對有錢人,也是針對所有人;不只是針對要進天國的人,也是針對那已經得救的人。所以,讓我們從第一人的角度來體驗這故事。

   很多人以為財主是勢利眼或貪得無厭,這判斷有失公允。財主跑到(而非慢慢走近)耶穌那裏,其熱心顯然可見;他關心永生而不圖謀再發財,其關心顯然正確;而當耶穌要他放棄一切來跟隨祂時,他非常難過,這表示他明白耶穌的要求並非荒唐,但自己卻無能滿足。此外,耶穌也是憐憫他,向他動了愛心,這表示這人雖然天真,卻未必很貪婪。天國離此人僅有咫尺之遠,而他最終還不能進,這不只很悲慘,也是對信徒的一種告誡:誰知我們雖已在天國裏,自己的心態和言行實質上卻是讓我們離天國越來越遠的?

 我們追求永生的心比財主更熱切嗎?

   財主問耶穌: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可10:17)?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信徒也許比財主更可悲,雖然相信自己已進入救恩之國度裏,對永生卻漠不關心;關心的可能只是自己在屬靈工作上的成就。但事奉雖有永恆的價值,卻不是永生的本質(即:事奉未必是永生的表現)。根據聖經(例如,約17:3),永生的實質主要不在其永久性,而在其質量或內容,即:與三一神之親密交通,分享父子靈之內在生命。財主很可能不明白這一點,然而他提的是正確的問題。耶穌有時想使祂的聽眾明白,最關鍵的不是今世及其需要,而是天國。財主其實明白了:找耶穌並不是為了發財,也不同於尋找健康或安逸的生活,甚至不等於尋求事奉上的成就。許多時候,我們忘了最根本的問題:“我為了甚麼找耶穌?我為甚麼信靠祂?”我們渴求獲得正確的答案;沒有這答案,我們覺得自己如同飄搖不定的塵埃。然而,提出或明白正確的問題實際上是獲得正確的答案的必經之路。諷刺的是:我們信徒本已獲知答案(即:耶穌),但還需通過試煉或患難等來學習如何以正確的方式提問和曉得甚麼是正確的問題。知道了正確的問題才能使我們更珍惜本已知曉的答案。在百忙中,我們需要在神面前安靜自省:“難道我們所參與的許多事奉真的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嗎?我們為了甚麼信主?我們的歸宿在哪?我們人生的終點站在何處?”信心的健康成長往往可見於或甚至取決於我們屬靈眼力的敏銳度。

   財主或許明白,永生既不是完全不可知曉之事,又是不可見於具體的生活(包括宗教生活)之內。永生好像是一種人人都曉得卻無法完全明白的東西。對財主而言,只有這位非凡的拉比才能給他指點迷津,揭開永生的奧祕。然而,當耶穌向他說“你為何叫我‘好’?除神之外,沒有一個是好的”(可10:18),永生這問題則顯得越加玄奧了。財主也許曉得,耶穌這句話並不表示祂不能或沒資格回答,而是說明永生這問題的深奧或令人難以預料的性質。耶穌可能也暗示着,這問題的解答取決於人認識到耶穌和天父之間的關係(亦即神性的奧祕;約17:3)。我們信徒雖有揭開永生奧祕的特殊啟示在手中,但由於過分注重自身的表現而忘記了神和其話語,將永生這最根本的事撇在腦後,使我們不僅對永生缺乏應有的追求或熱心,甚至把根本不是永生的事物誤解為我們豐盛生命的根源或本質。熱心事奉神的人以建立教會來抗拒悖謬世代為己任,但對這榮耀的使命難免有種並不屬靈的野心:這野心會令這使命偶像化,使之成為遮蔽神的龐然大物。如此,事奉就淪為人用以自誇的工作,弄得靈命幾乎無異於世俗的生活。故在百忙中,我們需要在神面前沉默反省:“難道我們所參與的許多事奉真的能代替永生嗎?難道我們對永生的追求遜於我們對自己的屬靈抱負的投入嗎?”

財主的錯誤會否也是我們的錯誤?

   財主問“我該做甚麼”,以為獲得永生是要靠自身的功夫,但他根本不能為了耶穌而放棄一切。我相信,假如財主在主面前坦白承認,“主啊!我真的無法做到你的要求!求你憐憫我!幫助我!”耶穌肯定會接納他。走投無路是尋見真路的必由之路;神要看的是完全的屈服,在無奈中緊緊抓住基督的衣裳繸子。耶穌這個要求不只是要帶領財主認識到自己的無能而願意讓神在他身上成全那不可能做到的事,也是讓財主完全信靠並接受耶穌。實際上,耶穌要求的是讓財主藉着放棄一切而完全信靠主,藉着賣光一切而消除那些使他不能親近主的障礙。由此可見,耶穌的要求是充滿恩典的,旨在讓財主在赤裸裸的無奈中完全獲得主自己。我們新教徒對這真理瞭如指掌;我們是加爾文和馬丁路德的子孫後代,向來強調人只能是藉着信心而非行為方可得救,而連這信心本身也是神的恩賜。我們旗幟上有“惟獨信心”四個大字,上戰場也以“惟獨恩典”為口號。但一些教會領袖雖口頭上說自己是新教徒,事奉上很可能是伯拉糾主義者:以為沒有自己親身的參與,事工不會奏效,教會不會復興。這種捨我其誰的心態,正與伯拉糾主義這高舉人的工作而拒絕神恩典的異端無異。我們對自己的聰明與努力的過度信賴,傳達出明顯的信息:我的永生就在這裏,我的得救和幸福是靠賴我自己的努力和事業。如果財主是問主“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得永生”,那麼我們比財主還厲害—我們竟然向主肯定“我應該這樣做才能得永生”!所以,先不要蔑視這天真的財主。

   財主另外的錯誤是,他似乎以為擁有了一切之後才可以尋求永生,沒有永生就功虧一簣,人生就不圓滿。若此為真,財主固然很看重永生,但在他的整個生命裏頭,永生並非一切。這種人到了十字路口後才發現,他不能為了永生而犧牲他更看重的東西。我們也許聽過這些說法:“我可以去教會,但目前先別受洗,等我享受一陣子後才受洗”或“我先去做生意,賺了錢以後做傳道人也不晚”。殊不知,對這些話感到反感的我們許多時候也是這樣,我們對主的熱愛往往遜色於我們對事工或自己喜愛的事物的投入。我們必須留意:戰勝罪惡和做好神的工作的祕訣是我們對主的熱愛;如果對主沒有深刻的追求,我們就會變得十分虛弱,缺乏屬靈抵抗力了。

 

金燈臺活頁刊 第219期 2022.5
作者戴永富博士目前任教於新加坡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