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創世記(二十五)

不朽的愛,天作之合

鍾慶義

 

經文:創世記二十九章1至30節

  創世記二十九至三十一章記載了雅各為逃避他哥哥以掃,出走大約二十年的生活。第二十九章描述他開始在舅父拉班家中生活,而在三十一章,雅各告別 巴旦.亞蘭返回“應許之地”。期間,上帝賜福給雅各,讓他成家立室、並擁有牲口和財富。

  讓我們從這故事中,學習有關“神施報應”(神的管教)的原則:若我們慣常地在生活中得罪神、得罪人,有一天我們必要償還。沒有神的憐憫,我們的 罪終會反過來攻擊我們。

   創世記第二十九章這一幕展示上帝對雅各一生的計畫(所謂“天意”)。拉班和雅各可謂旗鼓相當,雅各將從慘痛經歷中得到被欺騙的教訓。然而,雅各比他兄長優 勝之處是他的韌力,儘管他在這二十年中遭到上帝的管教,他在生活中仍流露出堅毅剛強的精神和力量,繼承上帝對他和未來的以色列國的賜福。而雅各最後還是得 償所願,娶得心愛的拉結;為了她,他獻上自己的黃金歲月,替拉班工作了共十四年。雅各向拉結表現的可謂“不朽的愛”,他們這一對可謂“天作之合”——因此 我給文章起了這樣的題目,然而,這卻不是聖經敍事者的重點。這故事的要點是上帝如何塑造祂所揀選、信心軟弱的雅各。上帝藉着管教改變雅各,使他不再倚靠自 己的小聰明或狡猾的技倆,反而在生命中謙卑地仰賴上帝至高無上的恩典。

雅各在井旁邂逅拉結(創29:1-14)

   創世記二十九章記載雅各在井旁邂逅拉結的一幕,與二十四章所記亞伯拉罕的僕人在井旁遇見利百加的一幕十分相似。這兩段經文同樣展示了何謂“天意”:因着亞 伯拉罕的順服和禱告,上帝引領僕人到井旁,遇上為以撒預備的利百加。同樣地,上帝引帶雅各來到同一處,遇見他深愛的(未來的妻子)拉結。這些“巧合”其實 是上帝的心意,祂使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相遇。

天理循環(創29:15-30)

   雅各曾在伯特利遇見上帝,知道上帝會賜福和保守他。然後,他遇見拉結和拉班(雅各的舅父),若這一切都是天意,那麼他為舅父和所愛之人付出勞力工作,是順 理成章的。但雅各並不知道到他舅父的為人,直到婚後他驚覺娶的那個不是他愛的拉結,而是她姊姊利亞,才知道被欺騙了。雅各忽然醒悟,這是因果報應:當拉班 解釋說小女兒拉結不能在長女利亞之前出嫁,雅各一定甚為扎心,因為這事令他想起自己如何得罪了他的兄弟以掃。聖經敘述者強調上帝不喜悅雅各和利百加(拉班 的妹妹)的小聰明,現在要追討償還了:雅各最終付出欺騙人的代價,被利亞和拉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所謂神施報應,乃是神對那些明目張膽得罪神、得罪人的信徒的管教,是出於愛。信徒不會視這種事態為純粹巧合,反之,他們意識到上帝安排這一切發生是為了提 醒他們面對過去所犯之罪並加以糾正。細看敘述者如何以對比手法描繪這些人物,尤其是雅各因得罪他的兄弟以掃而面臨的報應:

  1. 雅各假扮他的哥哥以掃來欺騙以撒;利亞假扮妹妹拉結來欺騙雅各。
  2. 拉班(父親)和利亞(大女兒)欺騙了雅各,就像雅各(小兒子)和利百加(母親)欺騙了以撒(父親)一樣。
  3. 雅各利用了以撒視力不佳而欺騙他,正如拉班利用晚上在帳棚裏看不清的情況欺騙雅各。
  4. 拉班和利亞一起策畫這個騙局,就像利百加和雅各一起策畫欺騙以撒一樣。

  創世記第二十九章帶出的神學原則是,信徒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着自己的肉體撒種的,必定從肉體收取敗壞;順着聖靈撒種的,必定從聖靈 收取永生”(加6:7-8)。請大家一起反思,這段經文對你有甚麼提醒?

   有人提倡所謂“廉價的恩典”,是指人可以持續犯罪而不需面對上帝的責罰,因為上帝總會饒恕人!但這恐怕不是完整的聖經真理。無疑,仁慈的上帝願意寬恕人, 但人要明白認罪和悔改的重要,才能領悟和領受聖經中所談的恩典。當人懷着真正悔過的心謙卑地來到祂面前,完全轉離罪惡,便能活出被聖道深化、被聖靈充滿的 基督徒生命。“我們若承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公義的,必定赦免我們的罪,潔淨我們脫離一切不義”(約翰壹書1:5-10)。

  上帝的管教讓我們徹底改變一些“舊我”處事的方法,然後在主裏面重新學習、裝備和更新自己。希伯來書寫道:

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受責備的時候也不要灰心;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神管教我們,是為着我們的好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但是一 切管教,在 當時似乎不覺得快樂,反覺得痛苦;後來卻為那些經過這種操練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來,就是義。(來12:5-6、10-11)

   上帝的管教是我們的“隔離階段”—使我們遠離熟悉的人,而在主面前反思和更新自己的心。在這孤立的處境,上帝將我們的焦點從“我”轉向“祂”:當我們靠近 主,與主偕行時,便可去掉自己的傲慢以及錯誤的生活方式。上帝報應,施加管教,是在磨煉我們的生命,為要使我們更像耶穌基督。

 

金燈臺活頁刊 第224期 2023.3
本文由陳友維弟兄翻譯自作者的英文講章。作者鍾慶義牧師目前任教於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