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的可愛處,是他肯愛別人。
當大衛還只是猶大王的時候,有人告訴他,是基列雅比人收葬掃羅父子。在以前,基列雅比遭受亞捫人侵略,要剜他們各人的右眼;是掃羅仗義招聚以色列人,及時連夜趕赴救援(撒上11:1-11)。及至掃羅和他的兒子們與非利士人交戰殉國,被暴屍伯珊城,基列雅比的所有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從伯珊城牆上取下來,送到雅比那裏,用火燒了;將他們的骸骨葬在雅比的垂絲柳樹下,就禁食七日”(撒上31:11-13)。時過境遷,掃羅王朝失勢了,滅沒了,基列雅比人依然記念不忘掃羅家的恩情。
約但河東的基列地,離猶大很遠,當時屬於掃羅的兒子統治,情勢有些像敵國。但大衛不以為這與他無干,反而表示對他們義行敬佩,差人去見他們說:
“你們厚待你們的主掃羅,將他葬埋;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你們既行了這事,願耶和華以慈愛誠實待你們,我也要為此厚待你們。現在,你們的主掃羅死了,猶大家已經膏我作他們的王,所以你們要剛強奮勇。”(撒下2:5-7)
這是勉勵他們好好效忠掃羅的後人。這頗像跟自己過不去,但大衛對事不對人;他以慈愛誠實待人。這是大衛。
在此不久之前,掃羅還在。大衛逃避掃羅迫害,到了亞杜蘭洞,剛開始建軍,約有四百人的小隊伍。可以想像,存活和供應,都相當困難。這時候,有人向他報告:“非利士人攻擊基伊拉,搶奪禾場。”(撒上23:1)跟隨大衛的人,以為要避免戰略錯誤,盱衡形勢,應該保存實力,反對去找不必要的麻煩。但大衛認為絕不能只顧自己安全;見本族同胞有厄不救,說不過去。求問耶和華,所得回答也是如此。大衛和他的小部隊就上去了,大大殺敗非利士人。這是首戰的勝利(撒上23:2-5)。
基伊拉人卻不作如此想。
掃羅得到報告,以為大衛意圖在那裏建立根據地,就親自率軍來圍剿。大衛再次求問。知道人心的神,指示大衛,基伊拉人為求自保,怕惹火燒身,將會把他交給掃羅!大衛就逃離那裏,去到曠野(撒上23:11-14)。
有人說:“債主在欠債的人眼中,總不會是英雄。”這不失為識透人心的智慧話,聽來叫人寒心;我們卻寧願希望那不是真的。這世上到底還是有感恩的人。大衛不論在甚麼環境,總是有多餘的恩惠,隨時可以給予人。他真是有“恩惠慈愛隨着”(詩23:6)。
比大衛先作以色列王的掃羅,朝廷左右擠滿了同族同鄉的人,把國家資源和名位,給同族同鄉的人市惠,要他們對自己個人效忠。他還公開說:“便雅憫人哪!你們要聽我的話:耶西的兒子能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各人嗎?能立你們各人作千夫長、百夫長嗎?”(撒上22:7)
反觀大衛,當他在洗革拉時,將“從耶和華仇敵那裏奪來的”,送禮物給各地許多以色列人(撒上30:26-31)。在登上以色列王位的時候,他不趕緊搜刮聚斂,更不是趕盡殺絕,卻是記得施恩,問說:“掃羅家還有剩下的人沒有?我要因約拿單的緣故向他施恩。”(撒下9:1)記得受恩,記得施恩。
所羅門蒙神的恩典,繼承了王位,作太平王,比他的父王大衛更為富有。不過,他着意“為自己”的項目太多(傳2:4-10),以致人民苦於賦稅徭役,幾乎要鬧革命。究其原因,是“出不敷入”:收入太多,付出太少。這說來似乎是諷刺,但對基督徒卻是真正的“經濟危機”。這樣說,絕不是提倡浪費,而是要實踐主耶穌的原則:“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
使徒保羅把這經濟原則通俗化,應用於供給聖徒: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如經上所記:“祂施捨錢財,賙濟貧窮,祂的仁義存到永遠。”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林後9:6-10)
今天工商業社會的文化,是多為自己: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無度的消耗。因此擴展武力,施行霸權,攫取資源;榨乾別人,養肥自己。可不知過於重視自己,造成身體過重,是疾病的根源!使徒保羅留給以弗所教會長老們的話,值得我們時常記在心裏,再思再誦:
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3-35)
看看那雙清潔的手,也是粗糙的手!慷慨的手,也是枯瘦的手!不曾搶奪,不曾攫取,不曾乞討,只是給予!現在這個曾與他們一同勞苦、一同戰鬥的人,將要永遠離開他們了。想到這裏,他們痛哭起來(徒20:37-38)。
但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記得“施必受更為有福”的話,永不會從心底抹去。他們勉勵聖徒共同忍耐,為主的名勞苦(啟2:3)。今天的聖徒,不但應當與以弗所教會一同記取主的話,更不可失去起初的愛心!
作者于中旻博士為文宣士;聖經網AboutBible.net著者。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