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們,我寫信給你們,因為藉着祂的名的緣故,你們的罪已得了赦免了。父老們,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了那從起初就有的。青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勝過了那邪惡者。小孩子們,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了父。父老們,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了那從起初就有的。青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強壯,上帝的道長存在你們裏面,你們也勝過了那邪惡者。(約壹2:12-14,《呂振中譯本》)
在一個青年訓練聚會中,講員問:“假如有一天,你碰到一個朋友,你問他:‘你要到哪裏去?’他卻說:‘現在我都不知道要往哪裏去了!’你會如何回應?”過了一會,有個參加者哭了起來;到分組祈禱時才知道她正處在前途的十字路口上,不知道要往哪裏去。當人不知道前途如何時,就會感到徬徨,而世界的聲音或許就趁機乘虛而入,說你的不是,叫你陷入沮喪中。
在這段經文中,約翰以3+3(兩個3)的方式道出他寫書信給“小孩子們”、“父老們”和“青年人”的原因(約壹2:12-14),然後呼籲教會上下不要愛世界,只當奉行上帝旨意(約壹2:15-17)。第一個3的次序是向孩子、父老和年輕人三方講的,第二個3的次序也是一樣,內容相近或有所加強,因此格式是ABCA'B'C'。約翰前後兩次對“青年人”表示的寫信目的(C和C’;第一次在2:13,第二次在2:14),都是有關他們透過神的道堅勇地戰勝了那惡者。新約學者Howard Marshall提醒,有關青年人戰勝了那惡者,我們要留意這裏不是說他們因年青力壯而克勝惡者;這裏是要我們留心青年人所面對的衝擊和試探往往是更猛烈的,正如以賽亞書提到少年人可以全然跌倒,而保羅也囑咐提摩太要逃避少年的私慾(註)。同樣地,約翰在此要向年輕人點出一個重要的方向:要靠那在心裏的道戰勝魔鬼,並要再下一城,與全教會一同拒絕世界中之錯謬,放棄驕傲,而專心愛上帝。
今天我們教會的青少年牧養是只停在頭腦認知的階段,只在乎信仰知識的傳遞嗎?會否忽略了他們的屬靈境況和生命掙扎,要麼就是太呵護他們,要麼就是對其學業顯得緊張,但對於他們陷入各種試探或疏於敬拜的情況就只是“靜觀其變”?
在本段經文中,約翰講及的“認識”上帝,不單是理念上的,而是與主耶穌有着生命層面的關係。而他們戰勝那惡者,不是只靠一些宗教知識,而是因為神的兒子顯現了,耶穌的十字架與復活的大能除滅了魔鬼的作為(約壹3:8);而且他們是屬於神的,那在他們裏面的比那在世上的確實更大(約壹4:4)!
但很可惜,惟理主義使近代人甚至信徒只注重頭腦上知識;主卻說,我們要常在祂裏面:我們常在祂裏面,祂也必常在我們裏面。我們的內外生命要與所信的福音真理一致,要單純地信靠神和聽從神。一方面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而另一方面要歡迎主耶穌來到我們心中作拯救及潔淨的工夫,以邁向完美。
這樣,教會青少年牧養的具體行動可以有兩方面:
我們要告訴年輕人,我們並非為聚會而聚會。多姿多采的事工未必都能建立屬靈生命。我曾聽過一個年輕弟兄分享他的反思:“我以為搞多幾個營會就會帶來復興,但原來不是這樣的。”屬靈生命的建立是聖靈的工作;教會所有的活動、訓練、生活模式、牧養體系、職場關懷或宣教進路等等,都只是載體而已,關鍵卻在於這些外在的形式所盛載之內容。是載着世界的價值觀?還是真的降服於基督呢?求主讓我們不陷入形式主義或事工主義這些試探之中,卻樂於與神與人溝通,由基督之愛帶動所有信仰之日常,帶領(甚至有時願意逆向地被帶領)每一個年輕人來到主面前作真門徒。
“有些人早於二十五歲已死了,只不過到七十五歲才下葬而已!”(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這是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他的意思是一個人可以到了二十多歲就已失去夢想或生命火花,而繼續活下去的軀體只是勉強存在而已!人的身心靈究竟盛載着甚麼,確是非常關鍵的;是上帝的道?還是世界上之求生技倆呢?
我們得到上帝拯救後,人生的目標是要重新有聖潔生活,讓榮耀歸上帝。基督徒不能當魔鬼不存在;抵擋那惡者其實是信徒的日常任務(雅4:7)。我們在信主悔改那一刻就已被拯救脫離罪惡的捆綁,也決定了要永遠向神直奔的新生命方向;但這絕不代表我們已經打勝了每一場屬靈爭戰。一般來說,年輕人求真的心比較強;只要憑着那永遠真實的神的話語來鼓勵年輕人,帶動他們實踐神的話語去回應世上的事情,例如怨恨、情慾、不公義和沮喪等,必然能讓他們在靈裏更經歷聖靈,在生活中能夠實踐饒恕、捨己、神的公義、憐憫和終極盼望等。這樣,“愛世界還是愛上帝”對於他們來說就不再是困難的抉擇了。
(註) I. Howard Marshall, The Epistles of John, NICNT (Grand Rapids:Eerdmans, 1978), 140.
作者麥治平傳道為金燈台出版社董事。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