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讀經講義



貳 責備他們不明白十字架的意義(1:18—2:5)

讀經提示

  1. 同樣的十字架的道理,為甚麼會有兩種不同的效果?保羅怎樣闡明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智慧?他所提出挑戰性的問題“智慧人在哪裏”有甚麼意義和教訓?
  2. 保羅既能行神蹟,又有學問,為甚麼不向哪些要看神蹟的猶太人強調神蹟,或向那些講究學問的希臘人,顯示他的學問,卻只傳十字架?
  3. 保羅不是說哥林多人口才智慧都全備嗎?神何以專要愚拙軟弱的?難道不要智慧強壯的?這一段的結論是甚麼?這結論有甚麼重要的救恩原理?
  4. 甚麼是保羅在此所說的“高言大智”、“神的奧秘”?對注重學問的哥林多人,保羅為何不靠他的學問取得他們的敬重,卻定意只傳釘十字架之基督?
  5. 為甚麼他說他在哥林多人之中是“又懼怕、又戰兢”地傳福音?

第一章

18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19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20智慧人在哪裏?文士在哪裏?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裏?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麼?21世人憑自己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22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23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24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25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26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着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27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28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29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30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31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着主誇口。”

第二章

1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裏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2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3我在你們那裏,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4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5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保羅深知哥林多教會紛爭的真正原因,不是甚麼教會的制度、組織、儀式的問題,而是不明白十字架福音的真諦。十字架的本質是使人無可誇口的,它使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任何等級,都站在罪人的地位,接受神的救恩。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好。所以保羅解決哥林多人紛爭的方法,就是叫他們認識十字架的真義。

一.闡釋十字架的道理(1:18-25)

1. 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大能(1:18)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1:18)

  為甚麼同樣的十字架道理,對兩種人卻有不同的反應?主耶穌在馬太十一章25節,曾經這樣禱告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主耶穌所說的話,雖然跟保羅這裏所說的不一樣,但所表明的真理和原則卻是一樣。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因為把十字架的道理看作是庸俗落後的,結果無法明白十字架救恩的原理,就以它為愚拙,拒絕所傳給他們的福音,變成滅亡的人。但十字架的道理對於那些得救的人,卻是神的大能。這下半節有兩個重要的字:(1)“得救”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經歷。(2)“大能”不是一種道理,乃是一種能力。十字架的福音不是一種知識,可以用尋求學問的方法來尋求;也不是一種邏輯,單單憑理性可以領悟的;乃是用信心接受,使它發生效果在你身上。為甚麼對那些得救的人,十字架的道理卻是大能呢?因為他們不是把十字架的道理當作一種理論研究而已,他們是用信心,讓十字架救恩發生能力在他們身上。

2. 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智慧(1:19-21)

“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1:19)

  “智慧”原文 sophia,英譯本多作 wisdom,從一章17節至二章13節曾多次提及(1:17、19、20、21、22、24、30,2:1、4、5、6、7、13)。在這些經節中,這“智慧”主要的用法有兩方面:(1)指神的智慧。(2)人的智慧。用在指神的智慧時,是指神為人所成就的救法的奇妙,神按祂自己的旨意定下的救續計劃,不是屬世的智慧所能知道的。用在指人的智慧時,實際上就是指屬世的哲理,學問和人的聰明方面。例如:一章19節“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一章21節“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這些“智慧”既是神所要滅絕,又不能認識神的,顯然就是與神對立,不是屬靈的智慧,既不是屬靈範圍內的智慧,當然就是指屬世的智慧包括敵對神的聰明和學問,以及受屬世學問的薰陶所獲得的才智。

  本節到21節的總意,是說明十字架的道理就是神的智慧。按本節是引用賽二十九章14節。當時猶太國受亞述王的威脅,有些領袖想要請求埃及的幫助,因為他們沒有專心信靠神,只想倚靠世人(外邦強國)。他們這樣想法,固然是按當時的政治局勢,憑他們對時事之精明觀察,所設想的“救國之道”。結果連他們所想倚靠的埃及也被亞述所滅,證明人的智慧渺小無益。雖然在人看來,倚靠當時的強國算是一種屬世的智慧,但是神藉着先知警告祂的百姓,祂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保羅在此引證這件事情,是要說明:世人的智慧只能夠用普通的常識學問來分析、推斷今世的事;結果只能按人所看為有效的途徑,設法自救而已。但是人的得救和滅亡,卻不是憑人之常理,乃是出乎神的智慧、超凡的能力,這當然不是憑人的智慧所能夠認識的了。

“智慧人在哪裏?文士在哪裏?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裏?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麼?”(1:20)

  這一節中,保羅用充滿挑戰的問話,說明這世上有學問的“文士”和智慧人並不能夠救人,甚至不能救自己。他們的學問和智慧,很快就顯出是無用而愚昧的。他們的生命那樣短促,對人類的貢獻那麼有限,以致世人對他們的學問和貢獻,很快就淡忘了。等到神來查究他們的智慧和哲理,究竟能對這個世界有甚麼好效果的時候,他們早已在這個世界消聲匿跡了。所以神藉使徒在這裏問說:“智慧人在哪裏?文士在哪裏?…”

  當人在那裏譏笑十字架道理愚拙的時候,使徒卻要提出一些事實來答覆人的譏笑。他們既然以十字架為愚拙,那麼世人憑自己的方法和聰明,何嘗把世界弄得更好呢?世人的罪惡一天比一天更深重,社會更不安寧,人心更險惡;卻又否認十字架福音所指明的事實是人的罪使這世界敗壞。那我們就不得不問:世人憑自己的學問所編製的各種挽救世界的方法,是否發生了效果?人類可以自救的憑據在哪裏呢?

  另一方面,儘管世人譏笑十字架為愚拙,但是那些接受十字架福音的人卻得了救,生命有了改變。這樣,到底是那些譏笑十字架道理的人有智慧呢?還是那些接受十字架道理的人有智慧?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1:21)

  這節是上文的一個結論,有兩點意思:

  第一點就是:我們認識神不能憑人的智慧,要憑信心。藉着信心才能夠得蒙赦罪、得着生命,並領受聖靈的教導,因而認識神和神的作為。

  第二點就是:一個人或是自恃而趨向滅亡,或是謙卑接受十字架救法而拯救;兩者比較起來,那一種有智慧呢?當然,是那些信的人有智慧,那些倚靠自己智慧的人倒是愚昧了。這就是上文所說,神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的解釋。

3. 十字架是保羅的信息(1:22-25)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1:22)

  從猶太人的歷史看,可以知道他們是一個擁有許多神蹟的民族。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生以撒就是一個極大的神蹟。後來雅各家在埃及受逼害,神為他們行了十大神蹟,領他們出埃及。他們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神為他們使紅海的水分開,從天上降下嗎哪,擊打磐石為他們流出活水,使約但河的水停流,圍繞耶利哥使城倒塌,為了爭戰使日月停留…所以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實在有很悠長的歷史背景。

  “希利尼人是求智慧”,在使徒保羅的時代,希臘人的文化、哲學,都是當時的人所尊重的,所以希利尼人是講究學問的。徒十九章,保羅在推喇奴的學房和當時的人辯論真道,其中大多數是希臘人。

  使徒保羅既然生來就是猶太人,又具備當代希臘人所尊重的學問,可是他既不強調神蹟,又不強調學問,兩樣都不“表演”,只高舉耶穌基督。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1:23)

  “我們卻是傳…”,雖然猶太人求神蹟,希利尼人求智慧,我們還是要傳釘十字架的基督。保羅並不因為猶太人要神蹟就高舉神蹟,希臘人要智慧就高舉智慧。保羅既然能夠行神蹟,又能夠講學問,但他還是要高舉十字架的耶穌基督。可見保羅必然認為,高舉釘十字架的基督,比要神蹟、求學問更為優勝。因為基督的十字架就是神最大的神蹟。神道成肉身、為人受死、復活升天,還有甚麼比這更大的神蹟呢?基督也是神智慧的代表。因為“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裏面藏着”(西2:3)。有了基督,就有了神蹟,也就有了智慧;而且不是叫人敗亡的智慧,乃是叫人認識神的智慧;不是只滿足人好奇心的神蹟,乃是叫人從罪惡和死亡中活過來的神蹟。

  “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猶太人以他們的祖宗許多超然神奇的經歷作為誇耀,而輕看拿撒勒人的耶穌,拒絕了十字架的福音。希利尼人卻以他們的學問為誇耀,而輕看十字架的福音,他們所誇耀的雖然不一樣,但拒絕十字架的福音卻是一樣。人驕傲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結果都是一樣,就是因驕傲而拒絕福音,自取滅亡。所以說十字架的基督成為他們的“絆腳石”。

“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1:24)

  “那蒙召的”,與本章第2節所說“在基督耶穌裏成聖,蒙召作聖徒”意思相同。這一節可看出蒙召的與沒有蒙召的分別。沒有蒙召的,有猶太人與希利尼人的分別,有要神蹟和求智慧的分別;但蒙召的,並不分猶太人或希利尼人;沒有蒙召的以十字架的道理為愚拙;蒙召的卻以十字架的道理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1:25)

  “神的愚拙”,這不是說神真的愚拙,而是一種比較的講法,全節不能分開來看。使徒的意思是:縱然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愚拙,這愚拙還是強於人的智慧。縱然基督釘十字架被看為是神的軟弱,這軟弱還勝過人的強壯。因為這被人看為愚拙的十字架,卻能把人從滅亡裏面拯救出來,被人看為軟弱的基督,卻勝過了掌死權的魔鬼。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