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讀經講義



貳 苦難中的頌讚(1:3-11)

讀經提示

  1. 比較本書的引言與前書有甚麼異同。
  2. 從本章1至11節留心基督徒對“苦難”要存甚麼態度?
  3. 神為甚麼容許信徒受苦?本經文可見信徒受苦有甚麼益處?

第一章

3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4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5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6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7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8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9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10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11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

  在這一段經文裏,保羅講到他受苦的經歷。主要的歷史背景記載在使徒行傳第十九章,就是保羅在以弗所受逼迫的事。保羅經過大苦難之後,在這裏回憶受苦的經歷,說出他在受苦中所得到的益處,這證明他實實在在的承認詩人所說的話:“我受苦是與我有益”。有許多基督徒常常在口頭上和理智上知道受苦是與他有益,可是在受苦之中,他還是有許多怨言。這些怨言表明他還沒有真看出受苦是與他有益,要不然,他就不會發怨言了。所以在這一段經文裏,保羅給基督徒很好的教訓,因為我們在世界上,難免有各樣的苦難,主耶穌也曾經說過:“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約16:33)。所以,我們對苦難抱甚麼樣的態度,實在對我們靈性生活、人生態度,有很大的影響。

一.苦難使我們認識神的慈悲(1:3)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1:3)

  注意,這頌詞是跟下文受苦的教訓緊接在一起的。所以這是根據下文神允許信徒受苦,又從苦難中得益而發出的頌讚。保羅受苦反而頌讚神的原因如下:

1. 苦難使我們更認識神的慈悲(1:3)

  沒有苦難,我們不知道神是發慈悲的父。因為沒有苦難,就無法親身體驗,神怎樣在各種絕地險境中向我們發慈悲,給我們及時的幫助。但當我們經歷痛苦,甚至生命垂危的時候,得到神的搭救,我們就真知道神是發慈悲的父了。

2. 苦難本身就是神的“慈悲”(1:3)

  另一方面,苦難本身就是神發慈悲的另一方式,是神的愛的另一種表現。在我們受苦難的當時,雖或不覺快樂,就如來十二章11節所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煉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但是當我們經過了苦難,卻並沒有因苦難真正受到虧損,反而從其中得到屬靈的祝福和好處,不是物質錢財所能帶給我們的,那時我們就知道,苦難本身也是神的一種慈悲。

  就好像一個雕刻家要雕刻一塊木頭的時候,必須要用各種刻刀,在木頭上削去刻削的部分,畫出各種痕跡,才能雕刻出各種圖案。在他完成雕刻後,那塊木頭便成為美妙偉大的藝術品。而在還沒有完成作品之前,他畫下的每一刀,刻下的每一個圖案,或是每一線條,都是他的一種“慈悲”,是他對這塊木頭的好意。

  同樣,神也藉着各種患難,使我們成為祂的傑作;不單是我們成為祂的傑作以後,祂才是慈悲的,就是在祂讓我們受苦的時候,祂也是慈悲的。每一種苦難,就好像每一道刀痕;這些刀痕雖然叫我們的心靈、身體或錢財遭受各樣的痛苦和損失,但是,它們都是神的慈悲。因為沒有這些打擊、挫折、患難和管教,在我們的經歷裏面,或我們的屬靈生命裏面,就不會有這種屬靈的痕跡,如同那位藝術家留在那藝術品上的美妙圖案和線條,我們就不能夠成為神的“傑作”,顯不出祂在我們身上的奇妙作為。所以保羅在經過苦難以後,他稱頌神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