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金燈臺主頁 | 期刊 | 書籍 | 聖經 |
基督教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像天父完全一樣(二)社交的態度

經文:太5:13-47

引言:
  我們有了生命的發展和長成,但不是獨善其身,乃是兼善天下。神賜給們生命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在社交中去發揮,去影響人。

一.行為美好榮耀父神(13-16節)
  這好行為耶穌用三個比喻來說明:即有味,有量(城),有光,即使人知道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能容納失敗逃難的人(如城),有引導人,指引人走向光明,才是好行為,才能榮耀神。這三個比喻的好行為即在犧牲自我,放棄自己的一切權利而造就別人,這也是發揮生命的過程。在社交中的好行為即是講犧牲造就別人,耶穌有天父的生命就是這樣的犧牲自己造就別人。

二.成全律法,行義過人(17-20節)
  我們不是第一個生在世上的人,乃是生在一個已有制度,法律和禮儀的社會中,所以我們無論在哪一個環境中,都要成全那些規矩的精意,這樣才不會被社會中的人認為怪人,認為不能來往的人。中國古訓入鄉隨俗,中國在世界各地容易與人相處,即是容易接受當地的規矩習慣。主耶穌降生到世上也成全律法和先知的教訓,而沒有將天上那一套帶來,乃是將那只流於形式的生活精意化,行出其精意,成全其精意。如我們對拜偶像的人其敬虔的精意我們要實行,對孝敬父母要學,要實行,即奉養,聽從,使其心快樂我們如在任何環境中,將其規矩精意化,那就是成全了律法。這樣我們的義就能得着人了,耶穌就是行律法的精意而成全之。

三.存心友善,主動和好(21-26節)
  恩怨愛恨的事,可說是人類社會歷史中的二大要素,恨怨就產生許多殘殺悲慘的事。且冤冤相報是永遠不能停止的事,所以與人社交,因個性背景之不同,摩擦之事是免不了的。但我們存心必須和好與友善,而不是積怨,因此如遇有人與我們交惡,得罪我們,那就要自動先與之和好,我們在獻祭是要與神和好,且是學習主動的與神和好。在與神和好之時也當與人和好,就是運用神給我們和好的生命本能(參9節)。

四.絕對聖潔,慎於意念(27-32節)
  與人來往絕不是為了自己得利,或佔有人,淫念與犯罪的事都事非法佔有他人之物為己有,叫自己得利,一有得利的念頭,就會想方法去佔有別人的東西,所以要不佔有別人的東西,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從貪念根本下手。沒有貪念,根除貪念,那麼其他的罪就不會發生,那麼社交就聖潔的,再無強佔,搶奪的事了,也無糾葛,淫亂,財利,美色之爭了,這是社交根本平安之道。

五.待人以誠,言語信實(32-37節)
  起誓的原因是以招人的信任,但如果一個人不以誠待人,存心欺詐,雖然起了誓,那神聖的誓言本身仍等於廢話,謊言,真正取得人的信任乃是日常待人以誠,養成信實的習慣,那麼不必起誓人也信任。所以起誓才叫人信任的等於說我是說謊,不足以招人信任,養成信實的習慣,那就是存心以誠待人,不欺騙人。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樣社交無欺詐,社會也無欺詐,人人信實,這是一個其純潔真實的社會。

六.以善待惡,令其自悟(38-42節)
  箴言說:惡人是為禍患之日所造的(箴16:4),所以哪裏有惡人,就說明那裏有禍患的日子,但今日到處有惡人,到處有禍患。我們身為傳道的,神的兒女,要如何在這禍患之時代作除災消禍的工作呢?那就是以善待惡,這善不是妥協遷就,乃是將善行作到他的良心中,使其覺悟而從善,內衣與第二裏路就是以善勝惡,令其悔悟的工夫。我們的神就是這加倍的施恩以善待我們,直到我們悔悟,棄惡從善,這與馬太福音5:10-12的為義受逼迫,而使逼迫的人能悔悟是同道理,如我們有此生命,當有此生命的表現,這才是實在的改變社會的環境,從內心的根本作起。

七.施恩與人,友敵一樣(43-47節)
  施恩與友人,不施恩與仇人,這是人的常情,我們的施予完全根據我們感情上的愛惡,而感情的愛惡是不定的,所以我們對友敵的施予常是不公平的。或完全有理智的,這樣對朋友來說卻不一是恆久的,但對仇敵來說卻是永無和解的希望了,耶穌在這裏說要愛他們,並為他們禱告,就是積極的化敵為友的方法,且用理智去施恩愛。我們的施予不是根據他們對我們的好壞,乃是根據我們在理智中所決定的公義,神就是用這態度才能叫罪人悔改成為善。如果我們在社會中能這樣去生活,就能減少惡人的數量,這是積極對改造社會的方法。

結論:
  以上七點是我們要像天父完全的追求上,在社交中應的態度,求主加力。使我們在學校的小社會中先實行,以後到教會中再推行,這就可以普及在我們工作的教會和社會去了。

作者:黃彼得牧師 Rev. Peter Wongso

 


列印文件 printer friendly version 下載 PDF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