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教會的隱憂與挑戰(一)

唐佑之

 

一.教會缺乏工人?

  莊稼多,工人少,這是普遍的慨歎。其實蒙召的工人並不少,只是願順服主的不多。在職的工人也不算少,然而合用的不多。這是教會的隱憂,卻給予我們很大的挑戰。

蒙召的工人不少

  教會缺乏工人,並非神沒有豫備。在祂的心意中,原有不少信徒是祂呼召的。神對他們,好似對耶利米一樣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耶一:5)但是人們的回應太遲延,太遲鈍了。他們常有太多的考慮,猶豫,還是不肯擺上,一直因循下去。他們甚至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只是他們不在其中,不需被主差遣。他們像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那樣,在摩利亞山路上,問他父親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裏呢?”其實他就是那羔羊!  

  在北美,教會中不少專業人員是該應神呼召,出來傳道的。但他們為經濟的安全,仍留戀世俗,以為在教會中多有些服事,奉獻多些財物,就可蒙神悅納,而心安理得了。但是蒙召的人對教會事工有託付,對傳道人的要求就會很高,以“領袖”自居,更有很多的不滿。他們既然是蒙召的,必有專職工人那樣的恩賜,結果無疑地與傳道人在競爭,許多矛盾就產生,而結果甚至引起分爭。這不僅是北美教會的隱憂,也是各地都有的現象。如果這些蒙召的人們肯放棄專業,就讀神學,作教會專職的工人,必帶給教會很大的福分。由於他們以往教育與專業的背景,使許多人敬佩,他們的熱心與愛心,必可敦促更多人愛主。  

神學院學員不少

  教會缺乏工人,並非神沒有豫備,以致後繼無人。其實在教會中不乏青年人出來讀神學,有待教會繼續栽培與鼓勵,給予他們工作的機會──不僅實習,而且專職工作。但是在這方面教會似乎不夠注意,使青年工人失敗。

  工人的靈命栽培與工作訓練是在教會,不是在神學院。照說神學院應該是工人靈性訓練的場所,但是事實不是這樣,尤其是現今的神學院。其實即使將神學院改成靈修院,所能給予的栽培仍是有限的,個人的追求與教會的激勵可能更重要。

  傳道人知識的準備,要在神學教育中獲得,僅有兩三年的時間已經夠匆促了,難怪神學院只可顧此失彼,掛一漏萬。現今的神學院幾乎像醫學院,因為醫學院只傳授醫學的知識,教導醫療的技能,顧不到醫藥的道德,更不注意醫學生自身的健康。但是傳道人與醫生不同的是,本身的屬靈健康最重要。醫生自己有病,仍會醫治別人的病,因為病人所要的是醫生的醫術,傳道卻不只是才能。這就構成青年工人的問題。他們以為讀了神學,有了專業訓練,必可得心應手,應付自如了。結果在教會實際服事起來,困難多端。教會本來對他們的信心不足,現在的信任更加銳減了。再加上其他的因素,如家庭的壓力等。想來想去,不如帶職事奉(Bi-vocational),甚至暫且離開專職傳道工作,逐漸失敗。

  神學畢業生的“傷亡率”更高的,是土生信徒。他們本來在屬靈方面不夠基礎,對教會真理認識膚淺,奉獻的心志也欠堅定,有關教會職事的途徑更不認識,甚至在觀念上不正確,又在文化的邊際(Marginal),既不接受華人文化,也不真切了解當地文化,優越感與自卑感兼有,在教會中不能有效工作,更易失敗。

在職的工人不少

  教會工人缺少,尚待在職的工人努力。工人多年教會豐富的經驗,足以教導並幫助年輕的工人。學徒式的操練其實是良好而且有效的,可惜年輕的工人不常有謙卑的學習心態。當然資深的工人也真要成為可效法的典範,才真正能幫助年輕的工人。

  當然資深的在職工人,不是為幫助後進而自行建立模範的形象。美好的靈性,老煉的經驗,堅強的生活,這些都見證神選召的恩典。在艱難中鍥而不捨,堅忍到底的精神,確實證實蒙召的能力,說明神看重的是工人。在祂,工人比工作更加重要。

  青年工人不夠尊重資深的工人,也是不無原因的。他們看出資深的工人進取心不足,不再向學。在海外由於當地環境不同,工人尤其需要多學習當地的語言思想及文化特性,這樣對信徒的下一代才有真切的認識,使青年事工更有效。資深的工人在真道上追求逐漸懈怠,又在思想與知識上退後。有的即使標新立異,仍無真正屬靈的異象與託付,只會注意自身的知名度。這樣建立個人的形象,或者為青年工人所不齒,或者為他們所學效,對教會事工都不相宜。資深的工人更不必有不安全的心態,以為後來居上,總要多給青年人事奉機會,培養他們在靈命,知識,工作上漸臻成熟,這樣必後繼有人。在北美教會工人多數在中年以上,再過十年,十五年,大多必屆退休年齡。當然傳道人應該不退休,但真正能夠退而不休才好。所以,現在應急切地,準備未來的專職工人,教會應與青年同工一同長大,長成基督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