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基督比喻選讀

大筵席的主今天請客

葉福成

 

經文:路加福音第十四章15-24節

  耶穌把神所賜的救恩,比作一群人獲慷慨招待參加豐盛的筵席。當受邀的人拒絕出席的時候,其他人則高興地替代他們出席。這個比喻所隱含的屬靈意義包括:驕傲的猶太人排出於神國之外,失喪的外邦人得進入神的國,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要被定罪。
  為甚麼人要拒絕神的救恩?當人拒絕時,神的反應如何?祂的感受如何?祂會採取甚麼行動?

神的救恩賜予那不配領受的人

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神國裏吃飯的有福了!”耶穌對他說:“有一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路一四:15-17)

  神救恩的禮物不能與任何晚餐相比,它是一頓“大”(希臘文mega)餐,是一場盛宴,居所有宴會之首。這是一場完美,豐富又盛大的筵席。最傑出的廚師,糕點師,花匠,音樂家,歌唱家,都會在此宴會中發揮所長;侍餐,招待和迎賓的服務也是一流的;所供應的美食更是超過五星級酒店和皇宮食物的品質,你會嘗到豐盛的開胃菜和甜點,所有最美味的佳餚如阿拉斯加蟹王腿,龍蝦尾,鮑魚,燕窩,魚翅和魚子醬等都會被呈上;所採用的餐具是布料餐巾,不鏽鋼餐具和最高級的瓷器;並在最宏偉的大廳裏舉行。世上沒有一個慶典能與之相比,只有神能夠籌備和舉辦這樣的盛會。
  事實上,聖經沒有記載比這更大的筵席,甚至連主日聖餐也不夠這場筵席盛大。從一個角度來看,主餐是預嘗那大筵席的試菜,也可能是大筵席前的開胃菜,或是正式大筵席開始前的預演(rehearsal dinner)。
  神自己就是這大筵席的顧問,策畫者,主持人和財務管理者。神親自籌備了這場大筵席,預備好賓客的名單,菜單和節目。沒有任何一項支出是浪費的,沒有任何細節是無關緊要的,為的就是記念此盛會。
  這筵席所費不菲,但卻是免費出席的。救恩不能出售,金錢也無法預留這筵席的餐位,沒有人能夠賺取出席的機會,人所能做的只是接受邀請;客人不需要付出任何費用,只要出席就好了。但無論如何,如果他們要出席宴會,還是需要回覆邀請,親自填好表格及遞回,並在當天準時赴宴。

神的救恩被不願思索的人棄絕

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路一四:18-20)

  人常常用藉口使自己看起來不錯,也不太壞。可是在這段聖經比喻裏,那些人所說的藉口真是了無新意,也不聰明。希臘文學家尼可(Robertson Nicoll)說:“這比喻裏提藉口的人,所說的藉口‘很真實,但是他們的道歉很沒說服力。’”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道歉;他們沒有說:“我很抱歉”或“讓我解釋”或“下次再給我機會”,只是為自己找藉口。
  第一個和第二個人的藉口很可笑。為甚麼人都會迫切地想去看看(18節)或試一試(19節)已經購買的東西?他們藉口說要檢查所做的投資,而不去參加筵席。這個藉口是毫無意思的,因為他們浪費時間投入於已購買的東西,卻不把時間放在那些他們從未想到或絕無能力購買的東西,況且那更是富有無限,永恆和榮耀價值的東西!
  康培.摩根(G. Campbell Morgan)建議那比喻中的第三個人,應帶着妻子同赴筵席。請注意:第三個人並沒有詢問妻子是否能出席筵席;他比前兩個人更無禮,甚至連“請你准我辭了”也都沒有說。
  他們三個人都不在乎自己會錯過甚麼,更不在乎是否還有機會再次赴宴。他們不瞭解也不在乎這場筵席只舉行一次,他們不瞭解也不在乎自己所失去的並非只是美味的食物,而是能夠與主人一同坐席,同享愛筵。這些人不知道這經歷是多麼獨特,惟有受邀者才能入席,能有這個資格是多麼珍貴。
  其實,這是他們享有的第二次機會,而非第一次。在收到邀請之後,他們到底還是有很長的時間,考慮是否赴會,但是直至宴會前的最後一天最後一刻,他們都沒有慎重回覆主人的邀請。即使這樣,主人仍顯示祂邀請的誠意,差派僕人拜訪,提醒客人,好給他們第二次機會,看看客人最終的心意。
  可是,被邀者拖拖拉拉,浪費僕人的時間,諸般藉口猶如魔法般出現。雖然“也許去”和“不去”的答案聽起來不是很有誠意,但沈默不語卻是更糟的回應。如果他們早就回覆“不去”可能還比較好,至少他們沒有浪費僕人的時間,這樣僕人就可以趕快去拜訪另一家,邀請其他的人。主人已盡所有方法,務要讓所有受邀者都能赴宴,但一些受邀者卻竭盡所能要想辦法拒絕赴宴。這些之前不願思索和沒有回覆的人,在僕人來到的時候至少可以再次考慮,或向僕人提出詢問。主人不會因為客人的詢問或不能出席而覺得尷尬,倒會因為浪費時間與心力而不滿。還有很多人渴望赴宴,主人不希望因那些諸多藉口的人而浪費席座。
  沒有說服力的藉口包括“我很忙”,“我沒時間”,“我有事未解決”和“我還在擔心某事”。猶疑不決和拖泥帶水都能被忍受;但是漠不關心而又諸多藉口卻是無法忍受的。

神的救恩臨到那些本沒機會的人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僕人說:“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經辦了,還有空座。”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我告訴你們,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路一四:21-24)

  來自蘇格蘭的佐治史葛(George Scott)是位身體有殘障的老師,他是早期內地會的中心人物,當他來到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面前,毛遂自薦到中國當宣教士,戴德生問他:“你只有一條腿,為甚麼還要去當宣教士?”他回答說:“因為我看不到雙腿健全的人,願意走宣教的路。”

  筵席主人的怒氣是可以理解,也是令人關注的。儘管如此,他不是大發雷霆,猛烈抨擊缺席的人,或將怒氣爆發出來。這位主人使用正面的方式處理他的憤怒。他決不會因被人拒絕而取消筵席,也不打算被這壞消息破壞這美好的時刻。一切已經準備好了,這是他自己的筵席(24節),而非那些拒絕者的筵席。他不會獨自一人享用筵席,哀悼他的損失,或是埋怨沒有人出席筵席。原來主人還有另外的計畫。他命令僕人盡可能去不同地方,盡量邀請其他人,好使那些原本沒有受邀的人,可以參加筵席。主人命令僕人“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這不是表示天國以前沒有為流浪漢,鄉巴佬,窮人或殘疾人而準備;而是指着那些以前不認識主人的人和那些以前沒有機會受邀請的人,也有機會來赴筵席。主耶穌用這個比喻,提出神的救恩已延伸到外邦人,罪人和所有本來沒有被選上的人身上。

  很遺憾的是,很多人被萬王之王邀請,卻不肯進入祂的國。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三:20)。在神的國度裏,“他們不再飢,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七:16-17)。你是否期待神的國降臨?天國的大筵席是否已預留了你的位置?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五○期 2010.11
作者葉福成牧師現為香港中華神學院講師暨碩士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