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裏經過。耶穌到了那裏,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裏。”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裏去住宿。”撒該站着,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聖經路加福音第十九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記載了一個財主如何蒙恩。關於他的背景,聖經裏只用一句很短的話來介紹:“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
他有地位:是位稅吏長,是作官的。雖然稅吏長在當時的猶太人社會中是被群眾所討厭的,被視為罪人,但在羅馬政府中卻是很有地位的。
他有才能:能夠成為眾稅吏的首長,必然有相當的才能。
他有財富:是位財主,有財有勢。
他有健康:他身材矮小,在群眾裏未能看到主耶穌;為了要見耶穌,他只好爬上桑樹上。他能爬上樹去,又能急忙的下來,這動作就證明他有健康。
他有家庭:他有家庭,能讓耶穌到他家裏住宿,接待耶穌。
撒該能擁有以上那麼好的條件,照理他的人生應很美滿,但他卻沒快樂過。他雖有金錢萬貫,但因多從貪污而來,所以他內心一直沒有平安。就如台灣一個前任總統,因不斷的貪污,不單帶來牢獄之災,聲名狼籍,更讓人明白何謂“窮得只剩下錢”。
聖經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聖經提摩太前書第六章10節)。撒該的內心一直不得滿足。及至他遇見了耶穌,當耶穌一說要到他家裏去住宿的時候,他的人生觀就開始改變了。他對主說:“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還他四倍?豈不是要傾家蕩產了嗎?假若撒該的身家有一千萬,以一半去分了給窮人,只剩五百萬;如果他一生貪污了一百萬,那他再要賠上四百萬。以前他是愛錢如命,如今因遇見了耶穌,就如此甘心自願地散財。其實主耶穌並沒有叫撒該這樣做,是撒該自動如此作的,是甚麼原因令他有這樣的大改變?因為他遇見了耶穌,他在耶穌身上獲得了至寶,他得到滿足,金錢對他來說已不重要了。正如使徒保羅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着基督。”(聖經腓立比書第三章7-8節)。撒該也如保羅一樣,因為以認識主基督耶穌為至寶,就將萬事看作糞土,自動甘心的散財,其人生觀作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因此主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為何主說他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因為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的老祖宗,是信心之父,如今撒該也因信稱義,成為一位蒙恩的財主。
你是否已得着了基督,成為蒙恩的人?你是否願意救恩就在今日臨到你家?
(何衛中)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五四期 2011.7
有句推銷化妝品的廣告詞:“你的人生不能重來,但你的美麗可以重來。”人的美麗能夠重來嗎?未必吧...
聖誕佳音並不是商家營造購物消費的歡樂氛圍,而是神救人的信息...
如果沒有愛,人無論在其他方面如何優秀,都是沒有意義的。那麼,甚麼是愛呢?...
我們雖是看不見神,但藉着所造之物,我們留心思想,就可以曉得神的存在...
迎接春節新年,人人愛將“春”字倒貼...
新年與聖誕節一樣,人們在狂歡慶祝時,都忙着周邊的事,而忽略了主角耶穌基督...
人最可怕的不是發現自己是一個帶着過錯的罪人,而是發現自己在黑暗裏(在罪中)沒有改變的能力與盼望...
人生真正的盼望不在於今生所追求的,因為今生所擁有的一切轉瞬即逝...
人們何以冷漠孤獨?...
人生無常,我們不能把握明天,也不知道明天如何。但上帝讓我們知道,明天之後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