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從馬太福音看彌賽亞預言的應驗

鄭盛光

  

 

馬太福音書有個特別的目標,就是要向猶太人顯明,主耶穌就是他們所期待的彌賽亞。馬太引用許多舊約先知的預言來加以說明主耶穌一生的事蹟。他引用舊約經文的次數,較其他福音書多,共一百二十九次。直接引述的經節,共有二十九處,其中有十三處,他特別聲明“是要應驗藉先知所說的話。”

一.主的誕生(太一:23,賽七:14)

  首先馬太向我們宣告一件喜事:神所應許的彌賽亞,終於藉着聖靈那超然的方法,在童貞女馬利亞身上完成。這是何等奇妙,超過人所能想像的。早在七百年之前,神已經藉着以賽亞先知預言這事:“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賽七:14)短短的十九個字,包含了神無限的恩典與慈愛,也帶來無限的光明與盼望。
  主的名被稱為“以馬內利”,表明永恆的神要與我們同在。祂的同在不但是道成肉身,以看得見摸得到的形體顯現出來;祂更是要進到我們生命的深處。神的同在不是一時的,無論是剛強或軟弱,富足或貧窮,成功或失敗,平安或危險,快樂或憂傷,祂都隨時隨處與我們同在。這是何等大的福分。

二.誕生之地(太二:6,彌五:2)

  神的做法與人的看法迥然不同:人是以大城市,以名望的家族來看人的出身;但這位永恆的主,竟然選擇了卑微的小城“伯利恆”作為祂的誕生之地。這事在彌迦書第五章2節預言過,是猶太文士早就傳說熟知的。所以當希律王問起有關基督當生在何處時,文士很有把握地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着說: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西南五英哩之遠,是大衛王之故鄉;主耶穌是從大衛的後裔中出來的那位君王。文士雖然對舊約的預言很有研究,但從這事可見他們對主的事是冷漠的;他們未曾真正認識主耶穌,也未曾讓主耶穌來改變他們的生命,至為可惜。

三.屠殺男嬰(太二:18,耶三一:15)

  希律王是在主前37年,被羅馬政府封為猶太人的王。他為人殘忍冷酷,曾親手殺害妻子和兩個兒子。當他一聽見耶穌誕生的消息,又聽見文士說明這位嬰孩就是將來猶太人的君王,就企圖要殺害耶穌。基督不死,王位不保,只因一時找不到嬰孩耶穌,竟下令將伯利恆城裏與四境所有兩歲以內的男孩屠殺殆盡。如此就應驗了先知耶利米所說的預言:“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太二:16-18)
  這段經文原是描寫當年以色列人遭難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有如難產的婦人悲哀哭泣一樣(耶三一:15)。巴比倫王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以色列百姓聚集在拉瑪,大概是在那裏把不能帶往巴比倫去的一些老弱和殘疾者殺了。(耶四○:1)拉瑪在耶路撒冷以北約五英哩,而拉結的墳墓又靠近伯利恆。當伯利恆哭子的時候,好像當年以色列在拉瑪被屠殺而嚎啕痛哭,也好比鄰近伯利恆的拉結墓中發出響應的哀聲一樣。

四.領出埃及(太二:13,何一一:1)

  “起來,往埃及去。”神的保守是隨時隨地的,在希律惡念萌動之時,天使就指示約瑟,帶着小孩和馬利亞逃往埃及,直到希律死了,再回猶太地加利利的拿撒勒居住。埃及當時屬羅馬管轄之一省,有不少猶太人住在那兒。神指示他們往此地居住遠避希律,這正應驗了何西阿先知的預言:“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何一一:1)
  歷史在神的手中,不管希律的手段如何陰險,都不能越過神要成就的旨意。

五.拿撒勒人(太二:23,賽一一:1)

  拿撒勒Netzer(意即“枝”,是“微小之物”),在當時的人眼中是一個被輕視之地。拿但業曾用很輕藐的態度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一:46)主耶穌卻為我們降卑自己,在此地長大成人。祂卑微的以木匠為業,祂的身分暫時被隱藏,不為人所知。
  馬太指出這是應驗先知所說“祂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太二:23)。到底是哪位先知?沒有清楚說明。以賽亞書記載:“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賽一一:1)耶西是大衛的父,這裏預言主耶穌是從耶西的根延伸出來,是屬大衛的後裔,出自大衛的家中;而“枝子”在希伯來文與“拿撒勒”一詞同義,耶穌又是居於拿撒勒,可說是應驗了先知的話。

六.開路先鋒(太三:3,賽四○:3-4)

  對以色列民來說,他們心中最大的盼望是彌賽亞的來臨。他們已等了四百年,漫長的時間交織着他們悲哀與失望的心情。難道神的應許落了空?正當人們迷惘與不安的時候,施洗約翰的出現,帶來極大的震撼。馬太進一步說明,施洗約翰是彌賽亞的開路先鋒,他要傳悔改的訊息,引人的心歸向基督;是應驗了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有人聲喊着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賽四○:3)
  神先讓祂的兒子過着三十年沉默的歲月,然後才公開祂的身分,使祂走向人群,轟轟烈烈的展開救恩的工作。這是非常艱巨的使命。神差派施洗約翰成為開路先鋒,預備人的心靈來接受彌賽亞的臨到。

七.工作基地(太四:14-16,賽九:1-2)

  主耶穌初時傳道之地在耶路撒冷,但這個具有濃厚宗教氣氛的地方,處處充滿偏見與阻礙。及至希律王安提帕把施洗約翰下在監裏,主耶穌就悄悄的退到加利利去,在迦百農沿海一帶傳天國的福音。(太四:12-13)
  加利利屬猶太省的北部,人口眾多,水產豐富,是以色列境內最佳的捕魚區。從地理位置看,它離耶路撒冷最偏遠之處;從人文的角度看,它不是培養人才的教育重地。然而耶穌基督一生重要的工作,包括水變酒的神蹟,醫治各樣的疾病,五餅二魚,登山寶訓,呼召門徒等,都是以此地作為基礎,應驗了先知的話:“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裏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着他們。”(賽九:1-2)
  許多人生活在黑暗的深淵裏,看不清前面的方向。主耶穌是真光,能驅散人們心靈中的黑暗,叫一切跟從祂的,不再黑暗裏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約八:12)

八.醫治疾病(太八:16-17,賽五三:4)

  馬太福音第八章記錄了耶穌連續醫好各種疾病,包括長大痲瘋的病(1-4),百夫長僕人的病(5-13)及西門彼得岳母的病(14-15)。這些人曾經陷入痛苦與絕望當中,主耶穌使他們重新有了希望。“有人帶着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祂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太八:16-17)
  主耶穌不但醫治人身體上的疾病,祂更關心人因為罪的問題而引致心靈上的軟弱。所以在醫治癱子之前,祂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太九:2)
  主耶穌是我們大能的醫生,祂了解我們心靈的憂傷,祂願意承擔我們的痛苦,背負我們的重擔。在祂奇妙的醫治之下,我們一切的罪惡過犯不但得到赦免,我們的身心靈也全然得着剛強。

九.不好出頭(太一二:17-21,賽四二:1-4)

  按人的角度看,主耶穌所走的路不是成功的路。祂所去之地,大部分是窮鄉僻壤;祂所揀選的門徒,只是些民間最平凡的人;祂所過的生活,是簡單又卑微的生活:“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
  世上一般的政治領袖,都設法湧進繁榮的大都市,在那兒大幹一番,希望有一天能一舉成名,使多人羨慕他,為他喝彩。主耶穌恰好相反,祂從不為自己揚名,祂所作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彰顯父神的榮耀。主耶穌雖然行了許多神蹟,又醫好許多病人,但祂卻多次囑咐人不要宣揚出去。然而奇妙的是,凡主耶穌所到之處,眾人都擁擠着要跟隨祂。(太一二:15-16)
  馬太思想到這裏,引述以賽亞先知的話來稱揚主耶穌:“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裏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祂;祂必將公理傳給外邦。祂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祂的聲音。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等祂施行公義,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賽四二:1-4)

十.比喻教導(太一三:35,詩七八:1-2)

  主耶穌一生主要任務,是要宣告神國的來臨。天國的道理對一般聽眾來說相當深奧,不容易理解。所以,主耶穌刻意選用比喻來教導。比喻能夠產生兩種不同的果效:對那些渴慕國度的人,心中自然引起共鳴,繼而產生啟蒙與照明作用;而對那些心存偏見的人,他們只會越聽越不明白。主耶穌覺察到這些自我封閉的人對祂心存敵意,因此一針見血的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來形容他們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着,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太一三:13-15)
  主耶穌一生中所引用的比喻相當豐富,約佔了所有教導的三分之一。馬太也記載:“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太一三:35)這也正是詩篇所預言的:“你們要留心聽我的訓誨,側耳聽我口中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說出古時的謎語。”(詩七八:1-2)

十一.騎驢進京(太二一:4-5,亞九:9)

  這是個充滿榮耀的日子,主耶穌騎着驢駒,以凱旋者的姿態進入耶路撒冷。雖然過去祂曾多次進入耶路撒冷,但祂卻保持低調。而這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刻意以這個行動向群眾宣告祂就是來臨的彌賽亞,是猶太人的王。
  那是一次震撼耶路撒冷的行動,群眾歡樂到極點,他們前行後隨的喊着說:“和撒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他們把棕樹枝和衣服鋪在路上。馬大目睹這榮耀的景象,就想起這正應驗了撒迦利亞先知說過的預言:“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是溫柔的,又騎着驢,就是騎着驢駒子。”(亞九:9)
  這是何等不平凡的行動。主耶穌不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入城,而是以和平之君的姿態出現;祂不是以威武叫人懾服,而是以愛吸引人來跟隨;祂不是隱藏身分躲避危險,而是勇敢面對十字架的挑戰,如同羊羔進入宰殺之地。

十二.被人出賣(太二六:56,詩四一:9)

  來到被賣的時刻,主耶穌的心靈越發感到孤單。祂一生只揀選十二門徒,這些曾經與祂朝夕相處的同伴,其中的加略人猶大,竟然要出賣祂。這人曾親耳聆聽主寶貴的教訓,親眼目睹主所行的神蹟,又蒙主重託將財務交由他管理。可惜,他自始至終都是個貪財的人,甚至出賣主耶穌。猶大的所作所為誠然可惡,卻應驗了神在舊約裏藉大衛說過的預言:“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詩四一:9)

十三.三十塊錢(太二七:5-10,亞一一:12-13)

  猶大為了三十塊錢把主出賣。三十塊錢不是小數目,可以買到一塊田地,難怪猶大為之心動。這三十塊錢曾使他一度歡喜,也使他落在極度悲哀之中。當他知道主耶穌已被公會定了死罪時,他急忙把錢歸還祭司長,並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有罪了。”(太二七:4)
  這份錢如同火炭般,使他覺得燙手,最後自尋短見,出去吊頸自殺了。所留下的三十塊,竟然變成血錢。祭司長商議後,就把這筆錢買了窯戶的一塊田,用來埋葬外鄉人。馬太提及這件可悲的醜事時,他輔述說明是應驗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他們用那三十塊錢,就是被估定之人的價錢,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買了窯戶的一塊田;這是照着主所吩咐我的。”(太二七:9-10)這段預言在耶利米書中找不到,卻記載在撒迦利亞書當中(亞一一:12-13)。或許耶利米先知曾說過這段預言,但遺失了,過後神藉着撒迦利亞先知重述這同樣的預言。

  馬太如此記載耶穌基督的事蹟,深切的要告訴我們:歷史中這位曾經出現的人物,祂的確是神在舊約中所預言所應許的彌賽亞,已經在人類歷史中應驗了。
  今天一些不信的人常質疑福音書對耶穌基督記載的真實性。但我們若以客觀態度透視預言的應驗與歷史如何連貫,如何準確及百分之百的應驗,就會得到一個結論:這些預言的應驗非比尋常,若不是出於超自然之神的啟示,無人能掌握這一切。正如聖經所說:“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申二九:29)

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彼後一:19)

金燈臺雙月刊第一二六期 06.11
作者鄭盛光先生為馬來西亞文良港福音堂主任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