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以弗所書中的恩賜

鍾明宇

 

經文:以弗所書第四章11至16節(聖經新譯本)

祂所賜的,有作使徒的,有作先知的,有作傳福音的,也有作牧養和教導的,為的是要裝備聖徒,去承擔聖工,建立基督的身體;直到我們眾人對神的兒子都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可以長大成人,達到基督豐盛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騙人的手段,給異教之風搖撼,飄來飄去,卻要在愛中過誠實的生活,在各方面長進,達到基督的身量。祂是教會的頭,全身靠着祂,藉着每一個關節的支持,照着每部分的功用,配合聯繫起來,使身體漸漸長大,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1-16)

  以弗所書全書可分為兩大段。第一段是論信仰的基礎:神建立教會的旨意(一:3-10);信徒在主裏的福分與盼望(一:11-23);信靠耶穌基督的重要(二:1-10);是神家中的一分子(二:11-22);保羅看事奉的榮與辱(三:1-13);保羅的禱告(三:14-21)。第二段是論信徒的生活:活出與福音相稱的人生(四:1-10);領受恩賜而成長(四:11-16);要作新造的人(四:17至五:5);要作光明的子女(五:6-20);當注重人倫關係(五:22至六:9);時刻儆醒作主精兵(六:10-20)。

  在第二段中(四至六章),保羅論及的是個“知”與“行”能否配合的問題。這是保羅對以弗所教會信徒們關心的問題,相信也是歷代信徒的挑戰;而對於今天信徒而言,就更不在話下了。今天的信徒們,知的更多,行出來又有多少呢?在聖經的研習方面,我們都比歷代的信徒更方便,只要你有心追求,甚麼聖經課程都有,不同的專題講座,有如排山倒海的排列在你面前;網上的資料豐富,使你目不暇給;而有“學養”的教師,比比皆是,使人迷於他們的風格或論調。結果是:“某人”是這樣講的,而不是“聖經”是這樣說的。人的話與研究比聖經更權威了。然而,我仍相信,聖經既是神給我們的話語,只要我們願意細心研讀,在聖靈的幫助與引導下,是我們人人都可以懂,可以清楚明白的。而且,基督已經為教會安排有不同恩賜的人(四:7),承擔不同的責任,堅立教會,成為教會成長的同行者。

神成全教會的恩賜

  第四章11節提到五種恩賜:有作使徒的,有作先知的,有作傳福音的,也有作牧養和教導的。“作使徒的”ἀπόστολος可譯作:使徒,使者,被差遣者;他們是領受使命的人,例如十二使徒和保羅。“作先知的”προφήτης可譯作宣講聖言者,受靈感說話的;他們能傳講神的話,而且有分辨力,能辨別真道和異端。“作傳福音的”εὐαγγελιστής可譯作:傳講福音的,傳道的;這類人應該是最多的,是教會增長的重要元素。“作牧養的”ποιμήν可譯作:牧人,牧羊的人,牧羊的;他們的事奉直接與信徒建立關係,作關顧與牧養的工作,也即是“牧師”。“作教導的”διδάσκαλος可譯作:夫子,先生,師傅,教師;他們是一些有學養又能有條有理地教導他人學習的人。

  主可以賜給人有一樣或是多樣的恩賜,主權全在賜恩的主。例如保羅,我們不難發現這五種恩賜他都擁有。而我們要留意的是:主給我們恩賜的目的是甚麼?我們不要把恩賜看作是一種職銜或是擁有特權身分或地位的象徵。保羅是個使徒,但他常用的自稱是神的“奴僕”;因為恩賜是一種職能,而非一個職別。例如經文談到“作牧養和教導的”,有人就認為作牧養的同時也是能教導別人的人;但事實上有些人的教導能力是特別優秀的。記得在1970年代,我有機會出席一個神學教育研討會,其中討論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神學院應否繼續開辦“基督教教育”學士課程。按統計,該系出身的學生很難有機會做“主任”牧師的位分,因為該職位大都是由“神學系”出身的同工出任;這兩系的課程,重點雖有不一樣,但課程的設計大致是相仿的,但因學位的不同,前途就不一樣了。結果日後的神學院就只有“神學系”;出路是廣闊了,人才有否流失呢?值得我們反思。“作教導的”在主眼中同樣是看為重要的。“作教導的”當持守真道,不要因有豐富與廣博的知識而妄自尊大,或為嘩眾取寵而有失基督徒當有的聖潔美德和楷模,也不要以此作為得利的門徑。請不要忘記,你在主面前將會受更重的判斷(雅三:1)。

  “作牧養的”的另一個翻譯是“牧師”。在今天,“牧師”一詞已經成為基督教的一個專有的稱謂,在教會內外有一定的認可地位。教內的不同宗派與教會,有不同的步驟和階段,來考核合適的人選,如果符合資格與要求的,就會按立他們,給與證書,作為“牧師”。然而,我就遇到有些仍未通過考核或未正名的人自稱為“牧師”;也見過有人當別人誤稱他為牧師時,卻欣然接受。這等人,實在落入一個極大的試探中。聖經中論“說謊”是極大的罪惡:撒但是說謊之人的父,結局如何?請看啟示錄第二十一章8節。教會不應該讓不忠誠的人事奉。與此同時,我們當反省:擁有一個“銜頭”重要呢?還是擁有恩賜,能發揮主給你的恩賜重要呢?

  關於使徒和先知,奇怪的是,正統的教會內,沒有甚麼人作“使徒”或“先知”(異端除外)。可能因某些權威人物的影響,認為使徒與先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再需要這些類別的人存在了。但我們有否想過,為何神所賜與教會的這五種恩賜,早期教會需要,今天的教會則不需要呢?這些都是主給教會的恩賜,為了建立教會,發展教會。為何今天教會不需要有“使徒”?從字義看來,他們是使者,是領受使命的人,是受差遣的人。難怪今天不少神學院已不重視所收的學生是否有清楚的“呼召”,只為收生而收生了。
  至於先知,是宣講聖言的人,是受聖靈感動而說話的人,且能分辨真理和異端,並將神的話語傳講得清楚明白。先知的恩賜與傳福音的恩賜有密切的關係。神要屬祂的人把基督的福音傳告萬邦,傳到地極。每一個傳講與教導的人,都應該在神的靈的感動下進行宣講;使徒也是領受這使命和傳這福音的人。

神賜“恩賜”給教會的目的

  “為的是要裝備聖徒,去承擔聖工,建立基督的身體”(四:12)。就是要培育教會裏的眾人,能肩負和承傳這福音的使命,完成神的心意,直到主耶穌基督的再來。這裏所論的是指信徒的靈命要達到一個成熟的境況,而不指人數的增長。如何分辨一個人的成熟呢?保羅在此提出幾個要點,來幫助我們評估我們的屬靈境況(四:13-16):
1.在對神的兒子的事上,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
2.是個已成長的人;是個願意效法基督,活像基督的人。
3.已不再作小孩子,能不被詭計和騙人的手段所騙;是個有智慧與能力,能不受他人影響而揀選正路的人。
4.能在愛中過誠實的生活,沒有離棄起初的愛心(啟二:4)。
5.能以基督為首,能與其他的肢體配合事奉。
6.是有生命力的,能使教會繼續成長的。
7.能在愛中建立自己。

  主給教會的恩賜,當然不只以上提到的五類。主給與屬他的人有不同的恩賜,是要我們能彼此服事,彼此牧養,建立祂的教會;主更呼召了一班願意放下世間的工作,專心以禱告和傳道來服事祂的人,並給他們以上論及的恩賜來建立教會。對這些願意為主勞苦,作主工人的人,我們應該更尊重他們所得的恩賜,順服主藉他們所給我們的教導,並為他們的教導感恩;但不應看他們的教訓高過聖經的權威。作為與主同工的人,不應為“名位”而事奉,卻要有忠誠的心,照料恩主的群羊。我們應為同工們有美好的恩賜而感恩,支持他們,使他們能發揮所長,好完成賜恩賜的主的目的。

 

金燈臺活頁刊第178期 2015.7
作者鍾明宇牧師為本社總幹事。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